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新型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经济,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实行“两个联合”集中体现了新型集体经济的本质。其主要内容是:(1)集体经济要实行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以体现集体经济的性质,规定它是劳动群众自己的经济组织;(2)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吸取股份制集资的一些做法,兼容合作制与股份制的特点;(3)集体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红相结合,使劳动者充…  相似文献   

2.
关于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国有资产问题的探讨□范瑗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  相似文献   

3.
王金廷 《经济论坛》1997,(20):23-24
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积极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并且,他还高度评价了股份合作制“是改革中的新生事物,要支持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  相似文献   

4.
合作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的新形式●王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合作股...  相似文献   

5.
王辉 《经济师》1998,(9):43-4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合作经济,是改革中的新生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据报道,作为我国小企业改革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6.
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能否协调处理好,关系市场经济的成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协调发展。在我国学术界,有人为资本剥削劳动辩护,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反对《劳动合同法》,引起劳动群众不满,应该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大力推行“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进程中,全国各地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但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二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已退  相似文献   

8.
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在于资本家利用资本所有权侵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权利的适当界定是当前判断资本剥削劳动问题的基础。当前我国存在劳动过程中、产品分配过程中、以及劳动过程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剥削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确定公平工资,同时发挥政府立法、监督法律执行的功能切实保护劳动者免受资本剥削。  相似文献   

9.
张义柱 《经济论坛》2010,(6):221-222
相对于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制度,本文尝试提出同时要建立劳动雇佣资本的企业制度。在建立劳动有限责任公司中,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劳动力资本对劳动有限公司的经营风险承担有限责任以及经营收益如何在劳动力资本即不同的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这样科学地界定股份合作制经济,对于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推动国有小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的改革,有巨大作用。可以相信,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股份合作制经济必将在我国得到更大发展。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内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参加分配的企业制度。股…  相似文献   

11.
从蒸汽时代资本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到电气时代资本对地理景观的建构,再到互联网时代资本对网络空间的再造,资本逐利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拓展。以资本逐利为视角,从劳动力商品到社会分工,从碎片化劳动和标准化劳动到灵活弹性用工,空间再造的历史演进伴随着资本在形式上实现对劳动者进行束缚和操控的全过程。现阶段,资本致力于通过网络空间的再造来进行流量制造和节约劳动时间,以增加更多可供人使用网络空间的自由时间,同时资本通过网络空间对劳动者施以更加残酷和隐蔽的剥削,自此,网络空间使得劳动者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资料和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提升劳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本质属性。资本凭借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通过任务企业和众包平台,对劳动者在时间层面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以及在物理空间的本区域和跨区域等两维度进行双重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主体被碎片化、劳动内容被标准化,劳动过程同时受到传统监督和算法控制,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数字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核心,束缚人的发展、强化资本势力、加深去工业化和全球数字鸿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不对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劳动者天然就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和资本要素所有者在缔约的议价及合约执行过程中,处于形式上的平等而实质上的不对等状态。造成劳动契约不对等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劳动要素的异质性;劳动力资源不存在分散风险的渠道;相对于资本的有组织性,劳动者是个体化和分散化的;退出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中国劳动者既是生产社会财富的主体,又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主体。正确理解劳动在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既要承认一切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共同劳动的必要性,又要彰显劳动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防止异化劳动的危害。异化劳动的危害主要有:劳动者生产的物质财富被私人占有;劳动自我异化的工人丧失更多取得收入的机会;劳动异化的工人会与美好生活疏离;劳动的异化将导致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在揭示异化劳动对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会产生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规避异化劳动的路径安排:一是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在初次分配中;二是构建劳动贡献导向的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机制;三是切实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侵犯劳动者自由劳动的权益;四是始终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思想史上,洛克曾经在身体为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基础上提出劳动所有权属劳动者的思想,并由劳动的私有权、劳动的作用引申出劳动者的私有财产权。同时,他也发现,在资本关系产生以后,这种劳动者拥有劳动所有权的情况就结束了。马克思十分重视洛克的劳动所有权思想,但也指出,洛克的提法并非真正为劳动者立言,而且缺乏科学的论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这种劳动所有权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贯穿全书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长期以来呈现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笔者基于中美政治制度比较提出一种解释:在美国制度下,资本和政府受到劳动的约束,必须顾及劳动者的利益,从而实现了劳动者的收入随经济发展而增长,呈现低投资率和高消费率.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主要由上级任命,长期以来,GDP是地方政府官员最主要的政绩指标.GDP的增长需要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则相对富裕.这样地方政府往往更多地重视资本利益而相对忽视劳动利益,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古典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劳动者之所以对人力进行投资,是为了获得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更加突出了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高级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人才资源必须拥有企业的产权,与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一样,是带来利润收益,并使资本得到保值和增殖的所有权资本。  相似文献   

18.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个与相对剩余价值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辩证认识二者的差异性,能为新时代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两个概念存在一定差异。资本占有相对剩余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不应当归资本占有,而应当转换为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励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保障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共享发展的能力,能够增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才能保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对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中,经过劳动力商品交换,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劳动力使用权分离为雇主手里的劳动力支配使用权和劳动者掌握的劳动力直接使用权.在这里,劳动力支配使用权与劳动力直接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两个经济主体,因而构成生产劳动过程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应建立承认劳动力直接使用权的企业制度,使其参与利润的分享,变资本雇佣劳动为资本与劳动平等共赢的合作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弱劳动”会慢慢站起来,“强资本”必须睁大眼睛看人。我国最不缺的是人,劳动力资源的相对过剩成了一项竞争优势,物以多为贱,劳动者的主人公地位在高歌中、在弱化保护中剧烈褪色,再加上资本资源的相对稀缺,资源分配长期厚此薄彼,因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长时间处于弱势地位,“弱劳动”“强资本”现象在劳动力买方市场的格局中格外突出,资本称雄傲视万物,员工权益屡遭侵害,违法用工演化成世态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