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9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明确规定政府以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按照宏观调控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改变了长期以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由企业自主支配、所有者不参与分红的状况,可  相似文献   

2.
信息广角     
央企明年起全部向国家分红国务院9月13日公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这表明国有企业利润独享的时代行将终结。2008年,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全面展开,今年将在部分企业试点。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即国务院26号文件),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行三年来,  相似文献   

4.
张涛  耿伯峰 《会计师》2008,(10):21-24
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12月中旬,财政部和国资委又制定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在此背景下,随着2007年央企资本收益收缴预算的试行以及2008年全国各省市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与预算管理的全面展开,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与支配已经进入全面实质操作阶段,各地均制定了相关试行条例,但作为一项试行的新制度,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与预算仍然在相关法规、企业制度,财政制度等相关方面存在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将从资本收益的收缴和预算支配两个方向对国有资本收益相关制度进行思考,进而对我国正在试行的国有资本收益相关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07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正式起步。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制定印发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又印发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为全面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倩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196-197
今年为国资委成立的第十年,在国资委的监管下,央企自2008年实行国有资本收益经营预算试点以来也有五个年头。关于国有企业上交分红的问题,一直是处于各方博弈的局面,一方面各专家学者及舆论要求提高国企分红比例的呼声很高,一方面国资委认为处于国企健康发展的考虑不宜提高上缴比例。今年二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该《意见》的提出再一次将国有企业分红的问题推向了高潮。本文对我国国企近几年的分红现状进行梳理,进而找到目前我国国企分红制度存在的不合理点并提出建议,希望对建立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分红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伟 《理财》2007,(7):8-8
据5月31日《东方早报》报道,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会议决定从今年开始在中央一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即政府作为股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分红和进行再分配,这也表明国企只上缴税收不上缴红利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中央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明国企将结束13年不向政府分红的历史,这是党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规范和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的必要性人手,围绕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配制度的演变、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的法律制度依据和原则以及目前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做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2008,(4):62-63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制定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收益收取办法》):财政部同时还发布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下称《预算编报办法》)。日前,就收益收取政策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相关问题,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收取国有资本的部分收益,是近二十年来国有企业分配政策的一个重大改变。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和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两个文件精神,做好2010年省属企业实现收益的申报上交工作,对促进我省国有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央企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结束了国有企业多年来只交税收不交利润的历史.国有企业是全民共同所有的企业,向其所有者一全体人民进行分红.然而,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红利分配的制度框架,全体人民并不能享有国企红利分配收益.为此,必须明确国企红利"全民分红"的改革方向,并采取配套措施促进"全民分红"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8月9日,省级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工作布置会在太原召开。会议传达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及《省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精神。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武涛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刊记者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行为的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总称。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落实公共财政改革,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确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间关系的指导原则:"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然而这仅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对于两者之间如何独立与衔接并没有明晰界定。明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相对独立性下,如何实现二者的互补与衔接成为操作上的难点。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建设的目标模式,本文以其为目标导向,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互补与衔接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天下     
温家宝主持会议部署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财政部、国资委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财会动态     
今年央企有望上交国资委300亿元红利随着国资委三定方案公布,负责国有资本收益工作的收益管理局宣告成立。消息人士日前透露,今年国资委有望收取央企红利300亿元左右。根据国资委三定方案,收益管理局的职责包括:组织所监管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工作;承担拟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相似文献   

17.
文宗瑜 《新理财》2011,(Z1):64-66
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化工、电力、有色、交通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倍。国企利润非常可观。同时,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对央企(2家粮棉储备的央企除外)统一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比例,并扩大征缴企业范围。政策一出,围绕国企红利的话题再度升温。谨慎探索以一定比例从央企每年实现利润中征收红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即将结束,在2008、2009、2010年这三年国有资本经营预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起,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开始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三年来,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在国有资本收益收缴、预算管理范围扩展、促进国有资本有效运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2013年,纳入预算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293万元,主要为利润、股利收入、产权转让收入等;支出6358万元,用于补充社会保险基金、推动公交国有化、增加国有资本投入等方面。但年均2431万元的国资经营收入与国有资本投资总规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应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规范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和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9.
数字     
《黑龙江金融》2010,(3):13-13
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央企中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类别的不同,央企向国资委上缴其利润的10%和5%,而欧洲国家的这一比例为50%。央企巨额利润被批向国家上缴比例过低,仅为欧洲1/5,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舆论的热议。  相似文献   

20.
新动态     
《云南金融》2011,(10):10-10
明年国资经营预算将重点支持央企重组 财政部2011年9月13日发布了《关于编报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称,将重点推动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田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