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掌上舆论场”的形成,有一部分是依赖于传统媒体的进驻。近日,有一则消息给传统媒体打了一针强心剂,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参考消息》获得百万元级别的广告收入,成为首家在搜狐新闻客户端实现广告百万元级别赢利的媒体。记者在查看搜狐新闻客户端上的《参考消息》时发现,每隔10条左有的新闻摘要就能看到一条广告投放。这让传统媒体对与新闻客户端合作的明天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用户社交网络为基础和用户信息流为载体的信息阅读平台悄然诞生。一些商业网站推出了新闻客户端,传统媒体也纷纷把新闻客户端作为建立自己立体传播网络的标配,所谓“两微一端”中的一端。短短两年间,传统媒体所研发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不断上线,移动新闻客户端进入井喷期。  相似文献   

3.
市场     
《光彩》2016,(4):6
①新闻客户端"冰火两重天"近日发布的《中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主流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数量已达231个。但整体来看,新闻客户端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有些下载量超亿级规模,有些则刚出生就进入"休眠",而九成用户每天只打开一个新闻App。在新闻类应用用户平均打开时长排名  相似文献   

4.
《商》2016,(14)
<正>一、个性化推荐新闻客户端已成趋势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基于移动端的各种新闻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媒介,这也成为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一大主要态势。与过去典型以来编辑操作的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如今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把机器的角色放在了首要位置中。这是新科技革命为媒体发展带来的福利,技术驱动型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搭建开来,共享经济环境下全民创作势不可挡。随着更多种类丰富的内容不断诞生,有限的编辑劳动力感受  相似文献   

5.
王成  罗永攀  肖玲 《中国报业》2023,(9):148-149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只有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版图,提高跨区域影响力,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做大做强。打造新闻类客户端,已成为国内传统媒体转型的主要出路。以上游新闻客户端在省级频道的实践探索为例,研究分析当前主流新闻客户端在跨区域传播中的具体做法,为当下媒体融合和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夏丹 《中国报业》2023,(13):72-73
新媒体背景下,纸媒也在推行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建立全新的营销网络,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重重困难。纸媒发展新闻客户端要直面问题,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对传统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模式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媒体客户端开设在线政务服务,可有效集中媒体力量,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政府资源服务。本文以媒体客户端开设政务服务功能的优势、当前各地区媒体客户端在政务服务能力层面的实际数据为切入点,针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相关问题以及发展机制进行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晔 《中国报业》2014,(14):24-25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新闻编辑面临着转型的巨大挑战。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媒介融合现状,进而对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转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盛丽丽 《中国报业》2024,(3):172-173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宣发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媒体在受到新媒体冲击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宣发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本文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新闻宣发策略,推动新闻宣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傅萍 《中国报业》2023,(22):196-197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多种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交互融合已经成为媒体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新闻工作者需要全面分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时代特征,利用新媒体的多样性传播功能和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不断提升政治敏感度、创新新闻采集方法、创新新闻解读视角、丰富新闻信息内涵、关注新闻本土性特征,从而强化电视台新闻宣传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产生之初,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就开始深刻影响着新闻传播,影响着报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变化。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发展思路,报业布局"两微一端"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李澎 《中国报业》2023,(3):138-139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客户端的商业价值和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很多主流媒体为了推动自身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了新闻客户端这种新媒体的优势,作为自身转型的战略方向。但目前,相较于以互联网企业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闻客户端,很多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不论是在新闻内容,还是用户体验感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主流媒体客户端若想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及优化。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下主流媒体客户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而为当前新时代下主流媒体客户端的发展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8):200-201
融合媒介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共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阅读习惯,而现在,手机媒体在新媒体中异军突起,发展极快,已具规模,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国内几大知名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展开研究,试图探索在融合媒介时代下,提升手机新闻客户端新闻报道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萍 《商》2014,(52):197-198
在把握住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梳理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概念和背景,对具体的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发展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其它手机新闻客户端进行对比,勾勒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并此基础上探讨当前新闻客户端所面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柯小瑛 《中国报业》2012,(14):172-173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一些网络媒体、个人微博、论坛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压力就更大,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地方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如何抓住机遇,自我松绑,寻求开放包容的舆论空间,从而拓展自身生存空间,是值得地市级新闻传媒领导和广大新闻同行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俊钊 《中国报业》2015,(11):36-39
南方都市报转型重拳产品一一并读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并读新闻”),自2015年4月15日正式上线后,受到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业界的广泛关注。一款由传统媒体打造,号称以互联网思维设计的新媒体产品,究竞是如何做到上线两个月、下载量破500万、用户活跃度43%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为你解读并读新闻的运营秘诀.  相似文献   

17.
孟威 《中国报业》2014,(17):33-36
新媒体迅猛发展,裹挟着传统媒体消亡论的种种猜测,使得曾经辉煌过的报纸、广播、电视各个自危。于是,“微”传播大行其道,微博、APP客户端率先成为新闻传播媒体“标配”,自2012年微信公共账号上线以来,传统媒体的“微信”角逐风生水起。据腾讯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达l亿,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  相似文献   

18.
赵念民 《中国报业》2014,(11):20-21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战略部署。过去,面对电视媒体的冲击,纸媒通过增加信息、文化和思想深度守住了阵地。今天,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改变了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仅靠转型和坚守已经难以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9.
巴格那 《新晋商》2020,(1):0158-0159
目前,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实现普及,而且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传递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越来越多。当前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也逐渐成为了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 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传统媒体造成一定的冲击,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未来的媒体领域发展必然是融合性的发展。传 统媒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之一就是报纸,想要和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那么新闻采写方面必须进行合理转型,符合新媒体传播 特点。论文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探索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 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华 《中国报业》2023,(1):156-15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之下,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新闻融合报道成为媒体抢占市场、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要想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传统媒体就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大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调整新闻采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本文讨论了新闻采编人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角色转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型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之下大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