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金融海啸暴发以来,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韩国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明显萎缩,同时随着中东新一轮石化生产装置陆续投产,大量石化产品将对亚洲市场产生冲击,韩国的石化产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重组和整合,以期提高竞争力,应对市场需求下降和来自中东地区具有原料成本优势生产商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世界石化工业继续处于景气状态,主要石化产品需求增加,乙烯生产能力较上一年增加2.8%。中东地区生产乙烯的原料结构面临调整,全球低成本石化原料开发延伸到北非和中亚。世界石化生产基地继续东移,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石化项目投资持续活跃,拉美地区新兴国家石化产业发展引人关注。跨国石化公司并购趋向专业化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并购目标。2006年中国乙烯生产能力从2005年的766万吨跃增到968万吨,乙烯产量达到941.2万吨,比上年增加22.2%,其他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石化产品进口增长幅度下降,出口明显增加。中国乙烯项目的合资建设方式由技术与资金的合作,转向原料与资金的合作,为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或跨国石油公司提供了合作机会。预计未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新的投资重点将趋向于节能与环保。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地区的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1990~201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未包括中国大陆)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5%,其中泰国、印尼和韩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更快。1990~201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产品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各种产品所占比例的变化为:石脑油由5.64%升至8.54%,车用汽油从10.29%升至12.91%,柴油由32.07%升至40.55%,喷气燃料和煤油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燃料油的比例将大幅度下降;轻质油品的需求将占总需求的?5%;中间馏分短缺将难以避免,需要从中东等地进口。  相似文献   

4.
据SRI咨询公司(SRI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市场需求为4290万吨/年,而此后的五年(2007~2011)全球PET需求年均增速将达到4.9%,其中中南美洲、中东和中东欧洲的年均需求增速更是将达到两位数。到2011年全球PET市场需求将达到5440万吨/年,其中亚洲占71%、北美占11%、西欧占7%、中东占4%、中南美洲占3%、中东欧洲占3%、其它1%。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石化和化工产品需求继续回落,出口下降,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日本力图使其过剩的石化产品扩大出口,但在今后几年内,中国、中东和东南亚的新增能力都将陆续投产,日本的海外销售潜力将受到更大挤压,这将使日本石化产品净出口每年减少150万~160万吨,从而使日本化学工业处于日益加剧的困境。因消费疲软,2002年日本乙烯产量在7年内第一次低于700万吨,日本乙烯生产的峰值年为1999年,曾达近。770万吨,此后一路下滑,2000年和2001年分别为760万吨和740万吨。继二套较小的乙烯装置关闭后,日本乙烯总能力现为。776万吨。据预测,到2004年,日本国内需求乙烯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6%,远低于世界年均增长率4.4%和亚洲年均增长率5.6%(中国为6.1%)。预计到2006年,日本乙烯产量将减少到650万吨。为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日本化学工业采取了以下对策和战略:跻身世界顶级大公司战略,重组改制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拓展海外业务战略。  相似文献   

6.
受中国和中东地区石化产能大幅增长以及中东地区廉价石化产品;中击市场的影响,亚洲石化工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亚洲石化工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中国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石化生产国;中东基于廉价天然气原料的石化产能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1992-2004年间世界各地区化学品生产量所占份额中,欧盟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而亚洲所占比例快速增大(日本趋于下降)。欧盟所占份额已由1998年30%下降至2004年28%,美国由27.2%下降至25.7%,亚洲(除日本)由19%上升至24%。埃克森美孚公司预计世界化学品生产将以高于GDP增长率增长,主要增长来自亚洲。至2010年,世界石化产品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其中,1/3将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人士日前表示,受中国和中东地区石化产能大幅增长以及中东地区廉价石化产品冲击市场的影响,亚洲石化工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石化生产国;  相似文献   

9.
投资与合作 亚洲将是壳牌化工公司 今后5年的投资重点 壳牌化工公司决定将投资重点转向亚洲。过去10年该公司在亚洲的投资只占其总预算的10%~20%,而今后5年它将把其平均每年约8亿美元的全球资本支出的一半以上投资于亚洲,并把中国和新加坡作为重中之重,原因是这一地区的石化产品需求增长迅猛,原料成本低廉,市场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除此之外,壳牌在该地区还有机会将化工和炼制整合为一体。预计今后10年,亚洲销售额占该公司全球总销售额的比例从目前的25%增加到35%。  相似文献   

10.
<正>受中国和中东地区石化产能大幅增长以及中东地区廉价石化产品冲击市场的影响,亚洲石化工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亚洲石化工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中国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石化生产国;中东基于廉价天然  相似文献   

11.
海外快递     
2010亚洲石化工业格局正发生变化分析人士日前表示,受中国和中东地区石化产能大幅增长以及中东地区廉价石化产品冲击市场的影响,亚洲石化工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2.
中东地区尤其是伊朗继续推迟石化工程建设以及经济增长速度,使得今年的石化工业供需关系趋紧。全球石化市场在经历了由于能源价格下降导致的库存锐减之后,从去年四季度的需求疲软之中走出来了。全球石化生产商预计今年将会迎来丰收之年,需求大于供给的景象又将出现。目前,数种石化产品的经营利润已经达到顶峰,但供应较为平稳。原材料价格与2006年基本相当,这就使得今年石化生产商盈利在望。然而,2008年可能是个分界线,由于中东石化工程预计将于2009~2010年建成投产,石化生产商的利润将会受到打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石化和化工产品需求继续回落,出口下降,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日本力图使其过剩的石化产品扩大出口,但在今后几年,中国、中东和东南亚的新增能力都将陆续投产,日本的海外销售潜力将受到更大挤压,这将使日本石化产品净出口每年减少150~160万吨,从而使日本化学工业困境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4.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世界石化产业中极具竞争力的一个地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石化行业景气度的提高,以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卡塔尔为首的中东石化工业迅速发展,扩张之势愈加明显,新扩建装置均向世界规模级发展,国际石化公司也加大了对中东的投资。预计到2010年,中东占全球石化市场份额将提高到14%,到2015年中东将拥有2600万吨/年的乙烯生产能力,占全球15%。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起,世界乙烯进入新一轮的扩能期,预计2006-2011年产能的年均增速将达到约5.9%,而同期乙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5%,世界乙烯的供需状况将再次恶化。在此期间,亚洲和中东的乙烯产能所占比重将分别从28。9%和10.0%增加到33.0%和18.5%;亚太的乙烯产能将超过美洲,居世界首位:而中东的乙烯产能将超过欧洲,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在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提振下,全球石化行业逐渐走出低迷,石化产品价格连续攀升。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3116万吨,比上年增长3.5%(438.8万吨),其中中东地区净增440.3万吨,是世界乙烯产能增加最多、最快的地区。世界石化市场需求增长缓慢,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全年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仍在低谷徘徊。经济衰退和竞争日益激烈使欧美石化厂商处境艰难,不断削减其生产能力,但与此同时,中东和亚洲的新项目相继投产。2009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大幅增长26.1%;合成树脂消费反弹,进口量大幅增加;合成纤维及原料供应和需扣决速反弹,合成纤维原料进口继续增长;合成橡胶市场受汽车行业爆发性增长的拉动,需求和进口大幅增加;石化产品价格大多震荡上涨,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年平均价格低于2008年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回暖,全球石化市场需求将继续回升;但未来三年,全球石化产能将面临过剩危机,迫使石化产业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上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7.
应对全球强劲需求,波斯湾各国兴建大型石化工程 由于全球需求强劲,波斯湾各国相继推出大型石化工程计划。随着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以廉价天然气作为原料的大规模整厂设备的投产,到2008年,波斯湾地区的石化产品出口能力将增加1倍。中东地区许多企业以PTA作为进军石化产业的首项产品,预计不久中东地区将成为全球PTA生产的新据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东越来越多聚烯烃产能的投产,预计2010年供需平衡将更加日趋恶化。”世界知名聚丙烯(PP)生产商之一,莱昂代尔巴塞尔的总裁不无忧虑的表示。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聚丙烯/聚乙烯的处境将更为艰难。由于供需平衡状况的不理想,世界范围内PE和PP开工率将远低于100%。虽然预测表示2010年亚洲的需求将增长5%~6%,但欧洲和美国预计需求增长将会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9.
1985-2000年,世界LPG(液化石油气)需求迅速增长,2000年,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从长期的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而且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05年,预计到2005年,亚洲LPG总需求量将达到近7000万吨,亚洲将超过北美,成为LPG需求量最大的地区。随着亚洲地区LPG需求的增加和中东地区出口的减少,西非和阿尔及利亚LPG供应量的增加将弥补亚洲地区的供应短缺。从LPG的终端消费变化来看,民用方面增长量大的地区将是印度和中国,化工需求的增长主要出现在中东和西欧,而而受环保因素的强大推动,汽车燃料对LPG的利用将在中东、非洲、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以年均6%以上的速度增长。据估计,到2005年,世界LPG需求将接近2.37亿吨,而总产量为2.37亿吨,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全球石化工业仍呈增长态势。乙烯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达到12589万吨和1146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4.4%。亚洲是世界最大的乙烯生产中心,乙烯能力增长最快,较上一年增长8.8‰中东地区部分乙烯装置延期投产,乙烯原料结构出现调整;非洲凭借低成本原料成为新的乙烯项目投资目标。世界石化投资继续向亚洲和中东地区转移,俄罗斯以其能源优势将成为跨国公司合作伙伴。世界石化业重组收购趋向大型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生物化工进入工业化开发阶段。2007年,中国乙烯能力达到998万吨,乙烯产量达到1047.5万吨,比上年增加22.2%。基础石化原料进口增长幅度较大,石化产品出口增幅明显回落。中国的乙烯项目趋向于与产油国企业和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以保证原料供应并应对多变的石油市场。有关出口市场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石化产品贸易平衡和市场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石化行业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