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渭北旱塬地区是我国的苹果优生区,但与世界先进苹果生产国相比,优果率低出30个百分点,出口率低于世界平均近7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证实了当前渭北  相似文献   

2.
渭北苹果产业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北苹果产业化问题探讨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侯军岐李写一一、渭北地区苹果生产的发展渭北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立地条件,成为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渭北地区苹果生产总量一般占陕西省苹果生产总量的80%以上。农村实行改革前,苹果在渭北农业生产中的份额极小,仅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典型问卷调查和分析,展示了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特点。得出了该地区人口还是较多的集中于农业生产,物质生活消费支出比例高,精神消费支出比例相对较低,同时经济结构具有二元经济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重要的传统农业区域——陕西渭北地区102个农户的借贷行为的持续问卷调查,以及对渭北地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中的农户融资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西部传统农业区域的农户借贷需求强烈,借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资金量需求较大的家庭消费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户所需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等合作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本文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和供给状况、其中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区位与资源特征我们这里叫渭北(平原),是个古代地名,指的是渭水以北。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渭河全长787公里,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今天的渭北主要指陕西省大部。整个渭北地区山川塬交错,沟梁峁纵横,地形地貌独特。这一区域资源相近,产业结构类似,是陕西农业区划的重要区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有机果品的生产越来越为广大果农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渭北各县区大力推广生态示范果同建设,广大果农和果业技术推广者正在积极探索生产有机果品的有效途径。但是。渭北地区建生态果同,生产有机果品,有机肥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各地都在不断寻求解决有机肥的有效途径。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果园养鸡不失为一个解决果同有机肥不足的有效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陕西渭北旱塬粮畜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与农业资源条件分析,总结了渭北旱塬粮食、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渭北旱塬粮食、畜牧发展的区划与“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战略.结果表明,渭北旱塬粮食种植区可分为中西部残塬沟壑粮食主产区、中北部山地沟壑粮食自给区、北部高原沟壑粮食发展区和东部台塬沟壑粮食主产区4个区域;畜牧生产区可分为西部畜牧产业优势区、中部畜牧产业发展区、北部畜牧产业新兴区和东部畜牧产业优势区4个区域.“十二五”期间渭北旱塬粮食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推进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是突出渭北养殖业的地方特色优势,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陕西苹果产量与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主要集中在渭北高原的27个县区,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82%,占全省总产量的77%。这种连片式单一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在全国苹果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陕西苹果产业大规模集聚发展的态势下,由于初始禀赋和后期发展条件的差异,各县苹果产业在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已逾10年,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1%提高到2011年的42.81%,11年间提高了18.7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1.7倍的速度增长,但城镇化水平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却由2000年的7.1个百分点增长到2011年的15.7个百分点。在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背景下,探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协调性及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共识。基于这两个方面,分别利用修正的象限图判别方法与超效率DEA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仅有广西城镇化与经济水平实现了协调发展,而其他各省(区、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②在城镇化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半数地区达到了超效率DEA有效。反映出西部地区在串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存在乏力,未能充分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的部分要素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出现了冗余以及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市的旬邑县是陕西省一个山区县,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这个县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为我市其他县提供了成功经验。我们的体会是:在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需要把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旬邑县地处渭北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适中,是全国少有的苹果优生区之一。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果业强县这一目标,扩大果树种植面积,狠抓果园管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苹果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较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5个方面受土地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解析土地价格与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东部土地价格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GDP将提高0.225个百分点。研究结论:东部土地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土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土地价格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和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迫切需要有机苹果,建生态果园。生产有机果品已成为苹果生产的主攻方向,有机苹果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渭北各地政府大力实施生态苹果园建设,生产有机果品,增加苹果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了生产有机果品,建生态示范村、示范乡镇,大力推广苹果园“果、畜、沼、窖、草”生态循环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一方面由于发展滞后,自我积累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环境差,投资回报率低而难以吸引外来资金,甚至还有资金大量外逃,资本形成能力严重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相当缓慢,与东部地区相比差得很远。以1997年为例,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全国在沪深两地证交所上市的公司有600多家,东部地区占70%,西部地区占8%;全国证券市场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东部地区高出全国平均数五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数四个百分点;自我积累能力东部地区大致占到全国总量的52%,而西部地区只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14.
延安地域辽阔,昼夜温差大,南部原区黄土深厚,黄河沿岸气候炎热,黄龙山水秀山青。自然环境的差异,气候的差异,为各种农林产品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苹果延安南部位于世界苹果三大适生区之一的渭北平原北部,中国果树区划将其划为最适苹果产区。苹果自1941年引进试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政府决定要把延安建成苹果基地以来,全市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苹果基地,迅速向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方向发展。1996年全市苹果面积达到152万多亩。有5个县(区)被陕西省列为优质苹果基地,其中洛川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和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迫切需要有机苹果,建生态果园。生产有机果品已成为苹果生产的主攻方向,有机苹果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渭北各地政府大力实施生  相似文献   

16.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将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育新思想、新措施、新模式,陕西省洛川县农广校深入全县各乡镇,抽取96个村2910户,对农民的产业现状、文化素质、就业及培训状况等进行了抽样调查。一、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状况洛川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总人口2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万人;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50万亩,占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一、小麦冬前苗情总体较好,但地区之间不平衡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2006年冬前小麦苗情长势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当.全国冬小麦一类苗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5.1%,比上年同期增加4.4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占37.5%,减少4.2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占17.4%,减少0.2个百分点.一、二类苗比例合计82.6%,比去年增加0.2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陕西综合经济》2009,(4):11-12,20
一、投资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位运行的态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9.99亿元,增长41.6%,高于去年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5%)8.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2.12亿元,增长43.8%,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6%)10.2个百分点,也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1%,中部增长38.1%,明显快于东部26.7%的增速。中西部省份的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是今年全国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巨大空间和迫切愿望,也体现了国家在保增长过程中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和开发农村支柱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陕西80年代在农业资源和区划的基础上,把苹果生产由秦岭北麓逐步调整到渭北草原,使苹果生产陕西农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文章从资源与生产条件、历史现状、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发展目标与规划等方面认真分析了陕西蚕桑及蚕丝业发展,提出蚕丝业将成为继苹果之后陕西农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产提出了建立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科学化管理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有9430多万处于流动和不充分就业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在政府现行统计中,并未被列入非农就业人数.而一旦把这部分已经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劳动力纳入相对应的统计序列,那么农业就业比重将下降近13个百分点,相应产业结构偏差与就业结构偏差缩小近13个百分点.据此,这一数据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相比,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国别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