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加快“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 ,加快“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继依法治国之后我们党提出的第二个治国方略,运用政治学基本原理从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中揭示以德治国的科学涵义、把握其实现途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治基本方略已在党的决议和国家宪法中得到双重确认,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需要道德教育相配合。“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德治”,它只是推进法治方略实现的一个手段。只有依法治国才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导和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关键是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特别是要确立公仆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增强道德义务感。  相似文献   

7.
在治国方式上,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分别经历了一个从由形式法治到人治、从人治走向法治、再到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我党50余年治国演变历史表明,法治与德治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但绝不能将以德治国思想与中国儒家的传统德治思想相混淆,两者的主体、实现方式以及基本价值取向根本不同.必须明辨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真正理解、把握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否则,将背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以法治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便存在重德治的儒家和重法治的法家,两家争论的最后结果是:儒家略占上风,终于确立了贯穿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直到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才使我国领导人和人民觉察到法治的重要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是,依法治国使某些人又把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德治传统给忽略了,所以走一圈弯路后,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放到与依法治国等同的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在西方各国一致法治的今天,以德治国是否符合“国际惯例”。但无德治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的法治已多少证明了法治不可没有道德伦理支持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