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笑口常开     
生意经   有一个小贩,见对面来了个妇女,就拦住她说:“阿姨,我这里有便宜毛巾,买吗 ?”“不买。”“牙膏 ?”小贩又问,“不买。”“针、肥皂、袜子要啥有啥,要买什么 ?”“不买 !”妇女显得很生气,“我对你说过了,什么都不买,你怎么还缠个不休 ?要不我喊警察啦 !”   小贩:“你要叫警察 ?阿姨,这里有叫警察用的哨子,每个五块钱。” 不准用空气   邻居推着自己的自行车来到老齐家的院子里,说是车胎跑气了,要借老齐的打气筒打气。老齐把打气筒递给他。谁知这位邻居把气打饱之后却说:“你这气筒真不好用,把我的手都磨出…  相似文献   

2.
“收购旧彩电、冰箱……”车篮里的小喇叭发出这样的“广播”,在市内的街头巷尾,在许多小区,我们都能遇见骑着单车收购旧电器的小贩。  相似文献   

3.
《乡镇论坛》2008,(30):26-26
刷煤气灶的小贩1980年8月里的一个周日,北京市甘家口国家经贸委的住宅楼下,有一个小贩背着个军绿色的破包,举着个睥子,顶着烈日走街串巷,牌子上书写几个大字——“刷煤气灶”,还有一个副标题,以稍小一号的字写着:“八毛钱一个!”破包里装着他生财的瓶瓶罐罐,里面装着烧碱、清漆、银粉以及一块大抹布。  相似文献   

4.
童大焕 《经营者》2006,(17):90-90
在中国,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成立大约不到十年时间,可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管与街头游走的小贩之间,矛盾却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小贩说,“我们理解城管的难处”。也有城管说,“我们也同情他们的处境”。然而,正是这看似能相互理解的两种角色。却常常你追我打,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5.
不知道这是不是杞人忧天?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现实不得不使人隐忧;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国人的人口质量和整体国民素质。 笔者邻近就是重庆市最大蔬菜批发农贸市场,只要你到临近市场大棚房内去转转,你稍加留意就可发现,碗豆为什么这么绿?藕为什么这么又白又脆?……一些蔬菜小贩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干碗豆在碱水里浸泡几天,泡得又白又“胖”后,将一瓶瓶绿色染色剂倒入泡碗豆里,瞬间又大又白的碗豆就变成了又绿又亮的新鲜嫩碗豆。另一些小贩则将粗壮的藕挑选出来,洗净后倒入漂白剂浸泡半小时,…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正穿行于香港一条窄窄的巷子中。巷子里到处都是出售服装、皮夹、假表、旅游纪念品等物的小贩。任何一个西方人在此经过,都会打消在这种地方闲庭信步的念头。因为每一个小贩都想把物品全部卖给你。有个小贩甚至一路尾随着我,不停地嚷着“只要20港元,只要20港元!”他卖的是什么?我一无所知,也永远不会知道。因为他违反了一条重要的营销原则:谈价是营销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7.
一位美国乡下小伙子去应聘城里某大百货公司的销售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老板喜欢他的机灵:“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你。”  相似文献   

8.
许晟 《企业与市场》2004,(12):75-75
巴黎农贸市场的街道多数都不宽。与其说它是街,不如说更像是一条条夹在楼群中的“胡同”。这些“胡同”里,居然也有类似于我国的“早市”。一溜小贩沿街边摆起摊档,水灵灵的蔬菜,新鲜的牛羊肉一应俱全。手挎菜篮的男男女女,比肩接踵,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热闹劲儿不亚于大商店。  相似文献   

9.
在“非典”的日子里一样有商机,就看你能不能抓得住;在“非典”的日子里更要讲“良心”,不讲“商业良心”你就不是好商人;在“非典”的日子里你必须讲道德,可不能钻进“钱眼儿里”……  相似文献   

10.
被老北京人称为“吆喝”的,在全国不少地方也有的市井小贩叫卖声,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记得上中学读宋朝大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时,其中就有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由此观之,大概起码在宋朝时期,就有沿街巷叫卖杏花的小贩啦。而这叫卖声一延续就是近千年,直至上世纪50~60年代。如今,  相似文献   

11.
《财会月刊》2008,(5):98-80
在中华民国建立后的十多年里,社会很不太平,地痞流氓横行霸道的事情时有发生。当时.有一伙以绰号“南霸天”为首的恶霸地痞,胳膊上架着鹰,横行街市、流窜公园,无法无天的气焰十分嚣张。他们随意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或绑架民间女子,敲诈勒索商人小贩。面对这些作恶多端的家伙,大家却是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12.
笑口常开     
年轻时也干过某人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果子,不料被主人当场抓住。主人问他:“你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偷果子?”此人赶紧申辩:“不,您说错了,我年轻时也干过。”儿子的判断杰克看见一只很漂亮的波斯猫,便问:“妈妈,这猫是丈夫还是妻子?”妈妈为难地犹豫了一下。杰克说:“妈妈,我知道了,这猫是丈夫。”“为什么?”“刚才我使劲拧了它一下,它一动也不动,只是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嘛。”卖瓜卖瓜的小贩:“快来买西瓜,不甜不要钱!”饥渴的路人:“哇!太好了。老板,给我来一个不甜的。”诡辩电影院里,检票员对一个吸烟观众说:“先生,剧场里不准吸烟。”“…  相似文献   

13.
在“非典”的日子里一样有商机,就看你能不能抓得住;在“非典”的日子里更要讲“良心”,不讲“商业良心”你就不是好商人;在“非典”的日子里你必须讲道德,可不能钻进“钱眼儿里”……  相似文献   

14.
读自己     
《英才》2006,(9):14-14
“一个人在智者面前可要小心呀!他不仅看清了你的外表行为,就是你内在的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但丁在《神曲》中给我们警告。殊不知,这警告激发了人们更大的兴趣去做“智者”。“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i”葛优在“天下无贼”里语重心长。读懂人,你便拥有本世纪最重要的宝藏,这种诱惑,使“相人术”之类的“封建迷信”登堂入室。而且,由于一两次的灵验,很多人已把其当作宝典,在市场经济里,现实的利益总是有最大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5.
飞云 《乡镇论坛》2008,(15):F0002-F0002
老北京人过年的头件事便是逛庙会。如今京城内大大小小还有二三十个庙会,初一至十五的“东岳庙”、初一至十九的“白云观”、初二至十六的“五显财神”都是有名的庙会。“白云观”是感受道家文化的庙会;护国寺庙会贷摊多,你可以听着相声,逛着玉器铺和扇子铺;地坛的皇家园林庙会,博大精深,值得细细品味。笔者2008年逛了地坛春节庙会,单是庙会上小贩们那林林总总的、奇妙的促销面具,就把游客们看得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了。  相似文献   

16.
张昕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36-I0037
当你问水果摊上的小贩苹果多少钱一斤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两斤”!其实,他是在说“10块钱两斤”110块钱能买两斤苹果,挑大的买,也就能买三四个的样子。什么都涨价了,买啥啥贵,钱不值钱了,这是时下人们普遍的感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6月份的CPI-举越过了6%,同比上涨6.4%.创下2008年7月份以来整整三年的新高。  相似文献   

17.
每个应聘者一旦取得了“试用期”资格,就等于获得了职场的“入场券”。 你能不能在职场里站稳脚跟,就看你在试用期内的表现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1,(3):153-153
手上有一大叠的钞票,你该怎么处置?流动性最强的现金面前,你是怎样的想法?放在银行里!只能想到这样的答案吗?投入股市里?你能有承担股市里跌涨悬殊风险的那份“胆量”吗?尤其是面对如今低速股市的”艰难时期“。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是一名食客,在餐馆里正吃得津津有味时,菜里冒出一只苍蝇,你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 ?老板和服务员如何做才能使你改变对这家餐馆的印象 ?如果服务员来了,在他得知你盘子里有一只苍蝇后,用筷子夹起来,麻利地放到嘴里、吞到肚里,并说:“这哪是什么苍蝇,这是花椒呀!”你会有什么感觉?一定会目瞪口呆吧。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某市一家餐馆的真人真事,这个服务员因吃了苍蝇还得到了一笔可观的奖金。   乍看起来,这家餐馆的经营者聪明绝顶,服务员更是精神可嘉。把“花椒”吃进肚子里,真是死无对证了。小到你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叶永烈先生在他的新《行走中国》中,谈到对于香港宾馆的印象:“在走廊里见不到一个服务生。”他说:“通常,在内地宾馆,一上楼,便见到服务小姐坐在那里,查验了你的住宿证之后给你开门。香港由于职工的工资高,所以宾馆里尽量减少工作人员,每层楼道里如果都坐服务员,在他们看来是很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