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阳 《市场周刊》2014,(5):34-41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买房。中国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根本-9买房,对普通中国老百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置办一座用于简单居住的房屋,它更寄托了对子女深深的爱和期待,一份给家人的安全感,给自己的安全感,顺便,在买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多年奋斗的价值。中国人的楼市,也因承载了太多五味杂陈,让人既爱又恨……  相似文献   

2.
虽然,美国的经济状况、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美国人买房的经历尤其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买房提供的五花八门的贷款种类倒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买房要根据需要和支付能力综合考虑,先买支付得起的楼宇,再买你喜欢的楼宇,其要诀是审慎地计算您个人净资产。  相似文献   

4.
我租 故我在     
《中国市场》2006,(12):14-17
翻身房奴把房租 说到租房,占第一位的自然是无力买房的人,"买不起房住才去租啊"是他们的口头禅.在当今中国的大中城市,房价的长时间持续飙升已经让很多人彻底放弃了买房的念头.  相似文献   

5.
“要住房,找X行”。闹市街头商业银行的热情吆喝毕竟是广告,实际上中国人贷款买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目前有两件事让你不能不认同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6.
真正反对高房价的只是房地产市场之外的那些人,进入购房程序的人虽然也反对,但这是一群“叛变”队伍,今天没下单他今天反对涨价,明天签了协议明天他就盼涨价。变脸没商量,只看买房没买房。而现实中持续着的高房价责任,是卖房者与购房者两个巴掌拍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我租 故我在     
<正>翻身房奴把房租说到租房,占第一位的自然是无力买房的人,”买不起房住才去租啊”是他们的口头禅。在当今中国的大中城市,房价的长时间持续飙升已经让很多人彻底放弃了买房的念头。而且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对未来的房价持悲观态度,认为高高在上的房价已经没有下跌的可能,只要能够不涨则已经是万幸了。他们除了抱怨,就是后悔没有趁房价还没涨得这么离谱的时候买房,以致于到了房价高涨  相似文献   

8.
一条宽宽的太平洋把我们和欧洲人严格的区分开来。由此,也就产生了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由于外籍人和中国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惯有些不同,因此,在选择物业上也有许多不同于国人之处,相对来讲,外籍人买房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赵琨 《信息与经营》2011,(4X):102-108
<正>长沙,中国西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长株潭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核心区。城市600万的消费人口,却能够实现1800亿人民币的年消费总额。说到房地产,开发商喜欢长沙,因为长沙人喜欢换房。在长沙人眼中,房子也就是比电视、冰箱稍高一节的快速消费品,有合适的、好的就换,至于为什么换,"因为房子旧了,到了应该换的时候就必须换了",相信这个回答会让60%以上的中国人崩溃。言归正传,为了本期选题,记者特地采访了身边几个计划回"湘"买房的长沙朋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10,(10):18-18
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至少目前还难以定论。仅以温州炒房团而言,就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他们买房都付现金,所以影响不大;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温州人炒房还是靠银行贷款的。  相似文献   

11.
短信无忌     
《中国报业》2013,(10):78-78
@刘亚伟:中国梦大胜美国梦:中国富人在过去一年之内花123亿美元在美国购屋,成为美房市场的第二大国外买主。在2012年3月底之前的一年里,中国人投入74亿美元,增幅高达66%。中国人在美买房的中位价格是42.5万美元。是全美中位房价的大约一倍。  相似文献   

12.
焦点     
《上海商业》2008,(12):8-8
迪士尼上海项目再起悬念,沪地产商出奇招-买房送工作,商务部出新政刺激外资入房市,沪5267人看房团暖楼市,7央企抄底上海北外滩写字楼,上海写字楼出新政,闵行欲投资350亿建139个产业项目,沪14家房企申请股权转让,中国仍是跨国企业扩张首选  相似文献   

13.
东天 《国际市场》2004,(1):23-24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得益的地方,但因人多地少、土地供应量紧张,虽然温州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老百姓还是喜欢购买不动产,而对股市兴趣不浓。于是在温州居然有1600多亿的民间闲散资金正四处寻找投资渠道。而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成熟规范,蓝印户口、租金收益、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吸引了温州人有意向上海发展,于是买房居住,购买海上名楼便成为温州老板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莫天全 《商界》2008,(10):I0011-I0011
“买房租房找搜房”。这不是我们的广告词,而是城市白领的真实消费习惯。我们在城市白领人群中做过调查.只要想到买房或者租房,其中80%的人会想到上网查询,其中又有50%-60%的人会直奔搜房网。我们每天600万独立访问人次的流量就证明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5.
王石是典型的兴趣跨界人物,他是赫赫有名的地产大亨,为中国地产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经典越野人物之一,喜欢登山、跳伞等户外运动,他改写了中国人登顶珠峰的最长年龄纪录;他喜欢写作,曾出过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2011,(7):15-15
美国《商业周刊》6月23日以“中国人在全球大肆买房”为题发表文章,中国膨胀的财富和中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抓住一切机会买房,从佛罗里达州价值6.8万美元的抵债公寓到越南价值200万美元的海滨别墅。  相似文献   

17.
《市场周刊》2004,(9):36-36
随着人们对住宅认识的不断“升级”,买房越来越重视居住质量和“家”的氛围,买房的要求也开始从够用、实用向追求舒适方面转化。舒适型住宅越来越受人追捧,实用型也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分量。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做到死,就是莫大的幸福。——余启平 他觉得,“似是而非”,最好!品牌对于中国元素的借用,也当如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既让中国人觉得不过分,又让外国人喜欢,最终的效果是能够目光所及,拍案叫绝。谈及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正>"欧美房价飙涨都怪你们中国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对中国人在加拿大疯狂置业而愤愤甩出的一句话,"中国的有钱人,买了一套房子还买第二套,买了两套还想买三套,甚至四五套;中国人可以不吃不喝不娱乐,哪怕自己没钱也要四下借钱去买房。本地的房价就是这样被中国人抬高了!害得我们都住不起了!""你不会是来买房的吧?来新加坡买房的中国人太多了,把我们的房价都炒高了!"这是当中国人和新加坡司机聊起房价后,司机颇具警惕性的条件反射般的质问。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海外置业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限贷令、限购令甚至限价令的出台,使得许多投资客将目光转向了国外市场。而海外开发商更是紧紧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极力宣传海外置业的种种好处。如今,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各国楼市中都不乏中国投资人的身影,中国人在海外置业的局面势如破竹,并且已经越来越影响到当地人的生活。面对调控新政频出的国内楼市,国人纷纷将投资眼光转移到国外,真的国外月亮比中国圆?本期聚焦海外置业,关注正在和即将往外走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喜欢把婚姻比作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