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再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星 《经济纵横》1995,(7):14-18
再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星我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在《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发表后,新劳动价值论者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不能正确他说明和解释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今天所面临的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与马克思当时所描述...  相似文献   

2.
昨天(2008.6.8)收到<经济学家>2008年第3期,翻开第1页,见到经济学家杂志学术委员会名单中,苏星老师的名单被打上了黑框,使我一下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因为在他去年四月给我的来信中(见附件),说他患食道癌,经过两个多月的放疗已完全出院,"情况还好,比较稳定",怎么刚过了一年,一下就恶化了呢?!我不敢相信,也不希望是事实.但一查报纸,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了.于是提笔写这篇纪念文章,沉痛书唁我的老朋友--苏星老师.  相似文献   

3.
短文三篇     
今年5月,是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刘与任同志逝世2周年,本刊特发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的短文三篇,以示纪念。悼老刘想写老刘,应该写老刘,可是我又怕写老刘。由于怕写,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我还一直没有动笔写他。因为写他我有说不出的一种难受。自己年老了,许多朋友们老了,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一张讣告。老朋友、老熟人走了,总会引起一阵惋惜和悲痛。但是象老刘多年一直是我身边的人,还不到六十岁,去世前几天还见面,没有几天,好端端的一个人忽然没有了,怎能不十分悲痛──不只是一般的悲痛,而是受到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是1965…  相似文献   

4.
报载,兰州市副市长杨在溪受贿300多万被查处以后,曾经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许多人都说他“曾经是个好同志”。杨在溪1950年出生,1969年参加工作,从一名教师和办事员干起,一步步努力,一级级晋升,1997年当上兰州市副市长。他第一次接受贿赂在2000年5月,以后手越伸越长,直到2004年2月被逮捕。可以说,杨在溪在参加工作后的前30年中,一直都是个“好同志”,只是到了2000年以后,才开始变坏。前30年干得不错,为什么这后5年就熬不住了?原因有许多,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他升了官,掌了大权以后,在种种诱惑面前头脑晕了,没能“管好自己”。最终跌落到罪恶的深渊,毁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管好自己”是一种能力,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4月20日上午,到八宝山送别苏星。9时前后下了半个多小时的大雨,在北京的春天很少见。天泪为他送行。  相似文献   

6.
卫兴华  刘斌采 《生产力研究》2004,(12):i003-i004
我和宋涛同志相识于1948年,屈指算来已经56年了。那时宋涛同志在正定担任华北大学的区队长.我是学员。人民大学成立后,宋涛同志任经济学系主任,我是学生。后来,宋涛同志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我是研究生。毕业后,我又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长期的交往中,我对宋涛同志的处事、治学、修身、为人都有了较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敬爱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前辈和良师沈志远同志离别我们已经二十周年了。我个人自1957年以后就一直没有能再见到他。志远同志和我们是同一时代的人,肩负着同一时代的历史使命。我们对志远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毕生奋斗和坎坷遭遇有深切的理解。他的为人和学识始终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8.
<正> 刘少奇同志早就在党内负有盛名。1923年我入团时,少奇同志已经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在当时的党刊上经常能看到他的文章。我对少奇同志仰慕已久,但在1941年以前没有直接接触过。1941年,我在华中局党校当教员兼教育科长(当时我用的名字是宋亮),少奇同志是华中局书记兼党校校长,他经常亲自到党校讲课,我曾经听过他对党校学员作的所有报告,而且和他有了直接接触的机会。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少奇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更常听到他的报告或别的负责同志传达他的意见。1959年冬,少奇同志还找过我们几个搞经济理论工作的同志到家里,谈他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几十年来,我  相似文献   

9.
因为爱自己     
《现代经济信息》2009,(5):114-115
忙碌时,我一直记得关爱家人 闲暇时,我从未忘记爱惜自己 已经习惯了约三五好友一同去女王传奇SPA。 置身于曼妙的空间, 听着舒缓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1979年9月18日下午,我曾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编辑部负责人张卓元同志去电话,向他询问并试图请他证实我听到的一个传闻是否真实和准确。我说:“我听说胡乔木同志已在某场合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对苏、冯文章看得太严重了,不应当采取行政办法,而且没有事前征求苏、冯二人的意见,对此表示抱歉。’还听说他给你们编辑部打电话和书面指示说:‘你们登的一篇与苏、冯商榷的文章是受了我的影响,可再找人写文章设法补救一下,否则今后难以进行认真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1.
WilliamVickrey,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于1996年10月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英国剑桥大学的JamesA.Mirrlees教授共获)。三天后,因心脏病逝世。由于健康问题,Vickrey夫人不能乘坐飞机,因此,我代Vickrey先生去斯德哥尔摩,接受此项殊荣。自1935年我和Vickrey教授一起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以来,我们一直是好朋友,作为朋友和同事,我们一直有着密切往来,在他事业的巅峰,他的突然离去,不仅让他的夫人,他亲密的朋友感到难过,对广大民众来说也是不幸之事,他再也不能用他过人的才智推广和倡导他所深信的能为人类带来…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自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他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有着深刻的阐述。深入学习这些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岁月匆匆,行如流星,转眼间,宜兴紫砂工艺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已离开我们 5周年。源于对紫砂行业的特殊情结,挂在我心头 5年之久还挥之不去的一件事,就是一直想写写景舟大师,追念我与他之间的交往。我不顾忌有高攀名人之嫌,抛开对紫砂艺术我是“正宗的外行”不说,就是涉足紫砂行业,靠改革开放才给我机遇,充其量是后生晚辈,对海内外早就名闻遐迩的顾大师,我只能高山仰止。自认识他并与之交往直到他去世的 10多年时间里,我们之间的感情是日益加深,以至他逝世的当天,我发自肺腑送给他的挽联是这样写的:“景气紫砂壶…  相似文献   

14.
王寅生同志逝世,在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从那时起,一直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从事文化教育方面的革命活动。他在这方面的事迹我不打算在这里多加叙述。我只想说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和他那种谨严治学的态度。王寅生同志研究中国历史和农村经济,在这两门学科有相当深的造诣。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侵略与剥削下,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  相似文献   

15.
苏星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苏星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经济史及住宅问题等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富有创见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经济思想影响和熏陶了几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素养。在苏星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先生的经济思想,是对这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最好怀念。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2,(8):8-8
自从我拜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之后,他便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此后我一直想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念书,因为他在那里担任教授。当我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回到奥马哈,并开始推销证券之后,我仍没有忘记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逝世后的一百年,就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一百年。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一百年来从未停止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这是自然的。在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分歧就是一例。这里谨提出我对资本有机构成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以求教于经济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1月 2 6日《经济研究》在京召开了编委会。《经济研究》顾问骆耕漠、宋涛、吴承明、李成瑞、苏星、黄达、胡代光 ;编委桂世镛、陈佳贵、吴树青、林兆木、谢平、顾海良、刘世锦、李子奈、张卓元、赵人伟、周叔莲、陈吉元、于祖尧、张曙光、刘树成、吴太昌、郑红亮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刘树成研究员主持。他先向一直关心着《经济研究》的各位顾问编委们拜年 ,对他们的到会表示感谢。《经济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郑红亮向大家汇报了本刊 2 0 0 1年的工作及成绩。他说 ,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19.
大师马洪     
黄速建 《经济管理》2007,(23):93-96
马洪先生久病住院,他的离去虽然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但不幸的消息传来还是顿觉心里空荡荡的。1984年我作为他的博士生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一直在马老创办的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虽然马老的领导职位很高、影响很大,但在我心里他一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20.
青羊之舞     
正青羊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介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动物,它们只存在于民谣和传说中。我曾在外国资料中见过北极的石羊、喜马拉雅山上的塔尔羊、阿尔卑斯山的岩羊,它们似乎更接近我所想像的青羊,具有一种与青天相接的高山极顶的野性风范。高山偶蹄类动物喜欢舔食岩缝间的盐碱结晶,它们甚至有自己固定的盐碱场,定期吃那里含盐碱土壤和岩屑,这对它们的骨骼发育、新陈代谢有好处,尤其在哺乳期间。从未被人类惊吓和捕猎过的动物往往会把人类当成朋友。我的一位德国同行向我讲述过他的奇遇:他曾把捧着盐的手伸向本性胆小的岩羊,岩羊竟不含敌意地走近他,直接在他的手上舔舐起来。惊喜万状的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得,"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刻,就像初吻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