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全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学生不仅在认识上深刻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更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文章对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合职业教育的育人标准和高职院校实际,对高职院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高职院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强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探索红色资源教育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有机结合;需要构建红色资源教育在学生“动机与行为”方面的有效机制,进而使学生的爱国激情升华为理性认识、转化为立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相似文献   

3.
爱国及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即使在今天全面加速经济建设的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日方非法扣押中国船长事件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观念教育,使青年大学生做更加坚定而理智的爱国者,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实在的爱国行动.同时也要教育学生看到中日两国团结合作是主流.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少学者从引导人们理性爱国的角度讨论爱国主义教育。从"知行合一"的角度讨论爱国主义教育,既提高人们的爱国认知,又引导人们把这种认知具体落实在行为上,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正式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提供了重要遵循。高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核心场所,如果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爱国教育渗入其中,便可为现代社会培育更多具备爱国意识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文章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为核心,提出思政课堂、课程思维以及实践活动这三种路径,以期通过"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对爱国主义的正确解读建基于:准确把握爱国的“国”的内涵及爱国的主体身份,爱国主义才不会与狭隘的民族主义、伪爱国主义相混淆;在宪法、法律等制度框架内爱国,爱国主义才是理性的;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我们日常的自治生活中.才能培育出真实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之所以爱国,是因为这个“国”是建立在“健全的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性爱国的科学内涵及本质出发,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影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特定因素,分析大学生身上呈现出爱国意识的弱化和爱国行为的偏差,从而提出完善大学生爱国教育内容、优化大学生爱国教育的举措,探索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化解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爱国情结造成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加强国情教育、加强历史教育入手,坚持与时俱进,激发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后疫情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思想源泉、文化根基和实践基础等视角深化理论认知。同时,充分认识到后疫情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客观要求,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因此,后疫情时代培育具有爱国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应从爱国主义的认知教育、正面引导、内容供给和载体创新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追求文明、高尚和法制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理性爱国。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适应社会和国际的发展趋势,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对爱国有理性、全面的理解,梳理表达爱国热情时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研究分析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教育中的影响及其重要性,进而建立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的家庭教育机制,对大学生爱国观念的形成和培育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核包含“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等要素,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践行和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行业类院校在以石油精神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一是以知促情,加强石油行业发展史、石油精神发展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之情;二是以情育志,强化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理想认同,砥砺学生强国之志;三是以志导行,提升干事创业修为、养成苦干实干品德,践行学生报国之行。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持续的强大动力。本文结合"中国梦"的特性及内涵,从客观认识基本国情、坚定相信中国道路、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培养爱家爱校爱班级的情感、具有国际视野、理性爱国等方面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时代精神。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非常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6.
<正>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永恒的向心力的凝聚。当前,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员的报国之志,并积极引导他们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传统,它并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的,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则是爱国主义精神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针对当代青年的思想实际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塑造当代青年崭新人格,激发青年爱国热忱,理应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本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高等学校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做了阐述。尤其是针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人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第一部分浅析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揭示其与大学生的密切联系,第二部分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的角度,催生与时俱进的爱国情怀展开论述,第三部分从承接、启迪、升华的融会的角度,弘扬具有民族特质的时代精神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陆游是我国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生活在宋金对峙的北宋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梦诗",借梦境以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研读其梦诗,对于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