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目前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经营信托业务的机构的监管,可以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原则下,通过设置“防火墙”的原则予以解决。即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信托业务的,可以委托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也可以另行投资设立财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客户把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从事相同的交易却有不同的政策约束。委托理财市场监管政策不统一,引发了一些不应发生的风险。目前应改变以监管银行的方式监管信托公司,重点要监管信托活动符合信托的结构要素,受托人忠实履行信托合同。目前不需按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监管信托公司,除证券投资基金外,资金委托应以私募为主,可取消200份合同限制,加强第三方托管制度,允许信托公司设分支机构开展异地业务。信托也不应按银行方式收监管费。  相似文献   

3.
信托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921-1937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1年信托业在中国兴起,发展到1937年抗战前夕,已有一定数量的信托机构以及初现雏形的同业组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信托业的发展速度过快,金融信托市场供过于求,除了极个别信托机构从事真正的信托业务外,大多数信托机构或沦为投机的筹码,或成为银行的附庸,信托业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4.
王集令 《中国MBA》2004,(4):98-99
1.中国经济发展水不明与经济环境的制约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尚需提高,经济环境有待优化,市场经济体制急需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亟待深化,个人资产尚不充裕,企业经济实力与国际大财团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信托产品的研发缺乏一定的市场基础与创新根基。目前我国实际上开发的信托产品大都局限于商事领域.而民事信托市场尚无什么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资本市场上虽然一直没有规范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但各金融机构和国内学者对其关注逐年升温,并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信托产品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等方案。2001年4月28日《信托法》的正式通过为资产证券化扫除了一定的法律障碍:以2003年6月华融不良资产信托化案例为代表的准资产证券化模式将资产证券化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信托与银行信贷、保险并称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与专业银行不同,特区商业银行如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囿于国家金融改革等限制性因素,均未成立相对独立的信托投资公司,但一般都设有信托投资部,成为特区金融信托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银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愈益重要的地位,信托业务的大力拓展对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拓展个人信托,发挥信托业务特色信托业务的产生是因为委托人或受益人拥有相当闲置财产,而又不具备经营知识、技能或时间,为了使自己的金融资  相似文献   

7.
信托在全国社保基金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托法理、信托机构的资产管理优势和信托机构受托管理社保基金资产的模式等方面论述信托在全国社保基金资产管理中的运用,指出信托机构与其他受托管理者相比有特殊优势,将成为最佳的受托管理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日,监管机构对安信信托(600816.SH)违规重拳出击:暂停安信信托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限制向其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之杰")分配红利,并处罚款1400万元。4月6日下午,安信信托再发退市警告,并公布了上海银保监局对其下发的《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及《行政处罚决定书》。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信托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有信托公司240家,资金运用达到4500亿元。它对于拓宽信用活动领域,活跃金融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信托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营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营范围狭窄,市场空间有限,主线业务不突出,定位出现偏差,信托业务银行化。长期以来,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中国的影子银行或信托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实际表现,不过这些业务的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硬着陆的担忧。向公众销售理财产品的信托融资和由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委托贷款两种融资方式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尽管个别违约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赎回,但中国的信托融资尚不致形成"资产价格下跌—不断恶化的资产负债表—被迫抛售资产"之间的恶性循环。中国的影子银行也还不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完善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石翠云 《魅力中国》2009,(27):32-32
随着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托财产在管理、清算过程中,会发生无法进行正常清算分配的情况。未被取回的信托财产即是在信托项目清算后,受益人、委托人或其继承人无法在信托项目清算期取回、而暂由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代为保管的信托财  相似文献   

12.
齐萌  徐刚 《亚太经济》2017,(6):180-184
公益信托作为信托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优越的运行模式和资产管理机制,但在大陆地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文章以台湾地区公益信托制度为中心,对其制度框架、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评析,提出应从构建完善的公益信托法制体系,协调并理顺公益信托的监管体制,完善信托监察人的准入、权利义务、退出制度,健全公益信托的税收制度等方面,完善大陆公益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托投资公司新的市场定位与发展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迈 《山东经济》2002,(3):38-39
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在清理整顿中必须进行新的市场定位,建成以资产管理与资本经营为主业的市场性实体组织,以创建金融控投集团为治理公司结构的目标模式。经营的重应当是产权的投资运作,资产的受托管理,资金信托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与资本运作的增值。采用共建“资产运作池”办法,重建信托市场信用。充分发挥金融控股集团独有的金融功能,人才汇聚,信托工具三位一体优势,构建以产权经营,信托凭证,证券运作为核心竞争力产品的三大业务利润中心。  相似文献   

14.
石翠云 《魅力中国》2009,(21):46-46
随着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托财产在管理、清算过程中,会发生无法进行正常清算分配的情况。未被取回的信托财产即是在信托项目清算后,受益人、委托人或其继承人无法在信托项目清算期取回、而暂由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代为保管的信托财产。信托项目终止后,对于未被取回的信托  相似文献   

15.
信托再定位     
罗志华 《中国西部》2014,(18):100-103
自1994年从业于信托公司算起,加之后来对信托的跟踪研究正好20年。尽管近年来信托公司代客资产管理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我还是坚定地认为我国信托公司正在歧途上渐行渐远,其快速增长的资产绝大部分是银行监管套利、证券公司制度安排的结果,并非信托公司财富管理的真实增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会或职工持股会进行职工持股的模式已经被监管部门否决,以信托方式进行职工持股有利于对其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和监督,目前实践中的职工持股信托存在着规则缺失、相关主体对信托的理解不一致等不足,建议明确只有经核准的信托公司方能从事职工持股信托业务,同时加强对这类商事受托人的监管,保护持股职工利益.  相似文献   

17.
资金信托业务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颁布是中国信托业告别“混沌”的过去,步入规范发展的里程碑,那么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和7月《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则为获得新生的信托投资公司开辟了发展真正信托业务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李振坤 《中国经贸》2014,(22):115-116
近年来,我国的大资管业务开始正式的起航,各类金融自购都逐渐开展资金池业务。信托业务在持续的增长,并且稳坐资产规模的冠军。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实现革命性的扩张,银行启动的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证券公司着力的集合理财计划,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更是在如火如荼中开展。本文就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入手,在对出现的问题分析之后为期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托是指拥有货币或财产的人,按照一定的目的,将自己的资财委托别人代为管理或处理的行为。虽然现代信托业务范围很广,但其功能都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具体说就是,委托人基于信任将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交给受托人(信托机构或个人)掌握,或通过合同形式托付于受托人,受托人则按照委托人意愿,以自己的名义全权管理和处理这些信托财产,并为双方事先商定好的指定受益人谋取信托财产收益。  相似文献   

20.
数字浏览     
《广西经济》2012,(7):4
55382.2亿元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2012年2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信托资产达到55382.2亿元,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再创新高,两年内就翻倍成长。专家认为,不久将挑战保险业6万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