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泽义 《糖烟酒周刊》2005,(14):A002-A002
近些年来我国葡萄酒工业发展迅速,葡萄酒作为营养、健康、时尚的发酵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据统计,我国现有规模以上葡萄酒企,3k200多家。2004年共完成产量36.73万千升,同比增长14.7%;实现销售收入74.37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12%。目前,葡萄酒产量超过万千升的企业已有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2家。  相似文献   

2.
沈振昌 《华糖商情》2001,(16):12-14
啤酒、葡萄酒、黄酒同为世界三大古酒。古酒之一啤酒,产量上亿吨,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凡有人生活的地方都有啤酒;古酒之二葡萄酒,产量超过3000万吨。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有葡萄酒,不了解葡萄酒的人很难寻觅;相比之下,古酒之三的黄酒显得实在太小了,产量仅140万吨,只中国独有,别说在世界上,就是在中华大地的广大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也难觅黄酒踪迹。  相似文献   

3.
高美书 《糖烟酒周刊》2005,(22):A006-A006
虽然今年上半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从1~3月份看,我国葡萄酒正处在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第一季度国内葡萄酒销量为10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侣.4%;销售收入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实现利税8.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葡萄酒正处在一个稳步增长的阶段,葡萄酒市场正在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33):26-27
江阴是最具葡萄酒消费能力的县级市场之一,2004年人口117万,葡萄酒年销售额则高达4000~5000万元(以终端售价计),即平均每人每年都要有40元左右的支出花在葡萄酒消费上;尤其是在餐饮领域,葡萄酒更是占据了餐饮场所酒类消费60%以上的份额。高收入、高消费、高要求是江阴人的典型特点,至2004年末已拥有18个上市公司的背景也足以成就江阴市场上千万元的年销售额,年份干红则是江阴葡萄酒市场上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的葡萄酒产量是呈现上升趋势的,2012年产量增长率为19.4%,虽然2013年和2014年葡萄酒的产量有所回落,但是中国的葡萄酒产量依旧排在全球葡萄酒产量的前十名中,我国是葡萄酒的生产以及消费大国。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国际葡萄酒品牌的竞争日渐激烈,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好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营销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文章就国际化市场上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5,(37):A0042-A0043
手头有两份资料。一份是近期的数据,反映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长城、王朝、张裕三大品牌占据了市场总额的近70%。另一份是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文章。讲东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中国葡萄酒文化是低度不确定性规避,表现为葡萄酒的法制法规不健全。消费者对市场的乱象不以为然,即便对山野葡萄酒这种似是而非的酒也处之泰然,产品忠诚度低;西方葡萄酒文化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规避。法制健全,品牌忠诚度高,一旦碰到疯牛病那样的事反应很大。”  相似文献   

7.
国内葡萄酒价格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上期,我们讨论了隐藏在国内葡萄酒高价背后的原因;本期,我们将对低价葡萄酒展开探讨,从而形成对中国葡萄酒价格体系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8.
朱茜 《商》2014,(12):234-234
在经济整体下探、国家政策严厉的双重因素的背景下,酒水行业在2013年走得异常艰难。本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近些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基于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背景、特点,进一步研究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者的特点和需求、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产量和进口总量以及造成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原因,从而思考对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蕊杉 《糖烟酒周刊》2006,(21):48-49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约5.3万吨,其中两升以下小包装产品占约20%;2006年1~3月,进口葡萄酒约2.1万吨,同比增长75%。随着关税的降低,进口葡萄酒向国内市场进攻的脚步不断加快。然而,从年初关于“芝华士成本只有25元”的报道到近期“揭开洋葡萄酒高价灰幕”的口水战,在围绕产品价格这一焦点互揭“内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中洋葡萄酒的无硝烟较量。  相似文献   

10.
国际信息     
《糖烟酒周刊》2007,(19):8-8
据悉,葡萄酒新国标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里实施。新标规定,葡萄酒标注的年份必须是此瓶产品的葡萄原料采摘的年份:标签上若标注葡萄酒的产地,指葡萄采摘酿造该酒的产地;一等葡萄酒的葡萄原料的含糖量不得少于180克/升;葡萄酒的自然酒度也要达到8度或8度以上,并对每亩葡萄的产量做出了1500斤到3000斤的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葡萄酒产量36.73万千升,同比增长14.70%;销售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12.07%。据估计,其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幅度。中国葡萄酒业因此被认为是一个进入门槛低、市场回报高的行业。但其当前却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国外葡萄酒占据了约5%的市场份额,且主要存在于高端领域。关税下调后,其可依托资本、品牌、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渗透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1):52-54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是胶东地区重要的葡萄酒产销地之一;其经济发达。葡萄酒认知度和消费能力较高,历来受到葡萄酒厂商的关注和重视。垄断、强攻和插位是当前青岛葡萄酒市场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梁剑 《华糖商情》2001,(21):28-28
前段时间,本刊调查中心对云南、广西、福建、浙江、广东、郑州、兰州等地的葡萄酒市场进行了调查。经销商们反映最多的是葡萄酒市场不大,酒市持续平淡。笔者分析酒市平淡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区域市场观念束缚大品牌的扩张,各品牌固守自己的重点市场,在开拓新市场方面力度不够;二是新品牌实力太弱,市场冲击力小,难以与大品牌磨擦出火花来;第三  相似文献   

1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15):31-32
重庆葡萄酒市场,品牌众多,以长城、张裕为主流,各个走货渠道品牌分明;茅台葡萄酒则在2004年年底开始发力,二线品牌的市场格局尚存变数;洋酒近来逐渐加大夜店投入,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呈现出迅速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2005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是高速发展的;也有人说,2005年的国内市场没有亮点,缺少了新的“搅局者”。的确,2005年是国内葡萄酒消费开始趋于成熟的一个起点,无论是消费者对于品牌、品种的选择,还是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对新战略的调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葡萄酒业越来越稳健的前进脚步。  相似文献   

16.
环球快讯     
《大经贸》2008,(7):79-79
巴基斯坦电力行业欢迎外商投资;菲律宾从6月起取消石油进口税;生物燃料和粮食出口成争议焦点;俄罗斯汽车市场商机旺盛;阿根廷葡萄酒产量有望达到15.25亿升;日本企业加速对非洲投资  相似文献   

17.
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怀 《商业研究》2004,(17):122-124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国外葡萄酒公司纷纷抢潍这个巨大的市场。国外葡萄酒公司如能采取适当战略,其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就很大。但是,必须对中国葡萄酒市场作一个环境分析,并且要,分析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从而才能采取的国际化战略,认为应采取渐进式的国际化战略三步走:先在中国建立销售分公司,再设灌装生产基地,最后才是在中国本土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唐山,形成了现代唐山人独有的消费观念和特点,在葡萄酒消费方面,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尚需培养成熟的情况。品牌上,长城的整体认知度较高,尤其是在中高端干酒市场上受到青睐;张裕的甜酒、新天的玛纳斯系列以及野山葡萄酒则在低价位市场上有一定的销量。  相似文献   

19.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16):28-29
西安,被称为西北地区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近来,随着沿海地区葡萄酒主销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市场格局的大体成型,诸多企业开始向西北地区进军,西安葡萄酒市场也随之活跃起来,葡萄酒年消费量以每年15%的幅度递增。长城、张裕、王朝三大品牌加速“圈地”;莫高、皇轩则亳不示弱,凭借各自优势成就一方市场;此外,西夏王、茅台、通化股份、  相似文献   

20.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2-A026
1998年10月,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天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新天葡萄酒业有限公司,2000年产品开始进入销售市场,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布局与资本运作:2001年,将营销管理中心从新疆迁到上海并邀请张曼玉、梁朝伟为其品牌代言人;2002年6月,控股新疆西域酒业;2002年底,以4290万元的标额在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中标;2003年春节,推出14元/瓶的新天玛纳斯干红,掀起“中国葡萄酒普及风暴”;2003年6月,提出“百城万店计划”;2003年9月,与山东蓬莱金创集团公司合作成立烟台金创新天酒业有限公司;2003年10月,与湖南五江轻化集团共同成立湖南五江新天葡萄酒有限公司;2004年3月,与印象酒业联手推出利乐包产品;2004年9月,与青啤等公司合作,推出“KV葡萄酒”和“超力装葡萄酒”。由此看来,新天自产品上市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始终在不停地制造着行业新闻,其现阶段的市场状况与经销商反映如何,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