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孙克新  王晓艳 《新智慧》2004,(12B):37-38
以净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衡量标准都是净收益(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等)或净收益加股价指标。这种标准不仅会刺激操纵净收益的动机,而且无法避免其本身的诸多缺陷,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并非为衡量价值或业绩而设计的会计体系。①净收益对管理当期努力所带来的经营成果的反映是滞后的,这主要缘于收人的实现原则、费用的配比原则。  相似文献   

2.
韩良智 《新智慧》2004,(9A):56-57
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投资最为关心的两个指标。每股收益是指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即每股普通股所获得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当期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即单位股东权益所获得的净利润。一般情况下,若某公司的每股收益较高,那么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较高。但是,当对不同公司进行比较时,每股收益高的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不一定也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指出2006年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传统的会计收益必须通过交易实现的理论提出挑战;对会计稳健原则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形势向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无理性高涨时,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虚增每股净收益,可以催肥每股净资产。  相似文献   

4.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年度净收益与其普通股股数的比率, 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 存在稀释性证券的情况下, 公司应披露未经任何稀释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最大化时的每股收益。  相似文献   

5.
李玲 《新智慧》2004,(3B):36-37
我国业绩评价指标一直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包括净利润、每股收益、投资报酬率(如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这些指标虽有一定的衡量价值,但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年度净收益与其普通股股数的比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存在潜在稀释性普通股的情况下,公司应披露未经任何稀释的基本每股收益和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效应后的稀释每股收益。  相似文献   

7.
张悦  王艳 《新智慧》2000,(14):12-13
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采用会计收益指标、企业市场价值指标、剩余收益指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本文对此作以下探讨。一、会计收益指标会计收益指标包括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的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会计收益指标的优点在于:净利润等指标可以从公开的财务报表直接获取,信息成本较低,并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计算,易于为广大投资者所理解。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国上市公司频频推出增发新股再融资计划,引起股市剧烈动荡。分析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影响,指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原因,应完善上市公司新股增发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股东的分红、股民的股利、职工的工资、管理者的奖金、政府的税收、银行收回的本息等都要求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必须有足额的现金来支付。所以,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中是否含有足额的现金流量,备受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关注。唯有在净利润中含有足额的现金流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销售利润率、产品成本利润率、股东权益增长率、速动比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如何计算净利润含现金量?如何设计净利润含现金量指标公式?这都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我们暂且命名这项指标为“现金利润质量”指标,并推荐笔者自行设计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公式: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以1999~2002年国内实施MBO的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三个指标分析了MBO前后企业业绩的变化,发现企业业绩指标平均值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国内MBO的定价模式不合理;公司性质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融资方式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国内缺乏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等。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MBO在国内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避了国有股定价问题、董事激励中的政治因素、行政部门的经营干预、国有股股权变动的审批问题等一系列非市场因素,以2002~2005年的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消除了非观测效应的影响,寻求中国证券市场的董事会治理机制运行规律和效果。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程度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报酬最高的三名董事的报酬增加与较高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资产收益率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了董事激励的重要治理效应;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与每股收益和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与每股净资产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它不但会影响投资者的长期利益,而且上市公司为了能使股票顺利上市发行或避免被摘牌,而在财务指标上作手脚。为了避免财务指标的失真,有必要对财务指标计算项目进行调整,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 每股收益。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了两方面的实证研究。第一,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总体上证实了新会计准则比旧会计准则更具有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以及每股收益和平均每股收益的年度变动对股票年收益率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第二,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具有持续性,但稳定性较弱,易受公司外部突发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艳 《新智慧》2004,(12B):55-56
每股收益的计算是自1950年以后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自1994年开始,我国证监会先后出台了近30个涉及每股收益计算和披露的详细规定。2003年,财政部针对上市公司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这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每股收益规范进一步科学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我国95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认为,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收益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每股收益和每股收益的年度变动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年收益率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所以,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是一致的,都证实了新会计准则从整体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1998年至2002年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指标与股票价格,对会计信息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在中国股票市场是价值相关的,市场价格开始出现了以上市公司基本面为主导的合理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秦正余 《新智慧》2006,(11):42-43
每股收益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新准则”)制定的目标是规范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以便于同一会计期间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主体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业绩比较。  相似文献   

19.
会计报告的盈余信息(每股收益)是判断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即便是具有相同盈余数字的上市公司,其股价(或股票收益率)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投资者在进行分析时除了关注盈余信息之外,还应关注财务报表中的基本面信息。通过分析基本面信息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可以考察基本面信息在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本面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盈余质量,而依据基本面信息构建的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EQ)可以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每股收益是公司年度净收益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是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重要信息之一,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我国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每股收益会计,是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