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作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有关人口流动与区城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的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不多.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加以实证分析.流入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的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人口迁移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稳定、健康地发展起来,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人口迁移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等著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一书是一本对中国人口迁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虽然是多项课题研究成果的集成,但是却体系清晰、逻辑分明,将研究的视角从全国范围逐步缩小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乃至上海市.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1)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征,并展望了21世纪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趋势;(2)从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迁移在业人口特征、迁移原因、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省际人口迁移比较、省际二次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考察;(3)探讨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对中国区域劳动力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4)分析了人口迁移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对上海未来人口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户籍人口、外来流动人口的发展特点和变动趋势,详细论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上海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社会中的人口流动问题,简要讨论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研究状况;介绍了国外对社会中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研究中的主要分析模型。作者同时对所介绍的各种研究模型作了初步的评价,并提出了国内对人口流动的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口流动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心的研究热点。早在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马侠教授主持的《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口迁移流动对于城镇劳动力供给和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均有显著影响.农村迁移劳动力与城镇居民就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冲击不大.城一城迁移人口对迁入地人口的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均无明显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一体化逐步演变为省际之间的分割,再次走向大经济区之间的分割和区内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借助农民工的迁移流动来实现的,因而在本质上依旧是分割的.  相似文献   

7.
人口迁移流动对于城镇劳动力供给和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均有显著影响。农村迁移劳动力与城镇居民就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冲击不大。城一城迁移人口对迁入地人口的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均无明显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一体化逐步演变为省际之间的分割,再次走向大经济区之间的分割和区内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借助农民工的迁移流动来实现的,因而在本质上依旧是分割的。  相似文献   

8.
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特征、机制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呈持续增长态势.利用“2013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趋势”和“2013年经合组织国家国际人口迁移展望”数据,分析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流向、结构等的变动趋势及区域特征,揭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机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国际移民政策调整和人口规模等,以及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财政收支、人口增长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口迁移理论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本文以历史的视角,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津近代工业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结论认为天津近代的人口迁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经典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口流动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心的研究热点.早在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马侠教授主持的<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联合国P50项目)对中国74城镇人口迁移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其社会经济与人口学特征、人口流动的规模与空间格局、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影响、人口流动决策机制与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流动的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杨建云 《商业研究》2002,(14):127-128
落后小经济实体的特性与其所处的大环境决定了其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就业困难成为落后小经济实体的一大隐患。南充作为小经济实体的典型代表 ,其现期产业结构的逆转 ,预示着其不可能跨过“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的阶段。轻型工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其就业矛盾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 ,轻型工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它使第一产业的人口顺利流向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经济处于失衡之中,而在众多关于世界经济失衡的解释中,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才真正抓住了失衡的本质。文章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基础,从探讨资本失衡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过程出发,对资本在全球的积累、配置、流动、竞争和要素分配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本的失衡是世界经济失衡的本质原因,资本在全球的积累、配置、流动、竞争和要素分配的失衡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失衡,从而勾勒出资本失衡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约占56%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本文主要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出发,研究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形势,并总结历史经验,提出有针对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地区间的人口发展受经济发展、生育控制、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程度及趋势,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基于1995—2008年我国31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抚养比以及各地区的GDP比重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越严重;经济越不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的严峻现实带来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重视,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生态系统面临的低碳减排任务更加迫切。北京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经济社会相对发达,探讨在这样的大都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方向和基本路径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农产品供应链及物流效率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洪 《中国市场》2007,(19):78-8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市场,搞活流通。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文章从贵州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效率)现状出发,分析贵州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春季 《商业研究》2011,(10):118-12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降低利率、增加流通中货币成了各国政府解决金融危机的共同做法,货币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能持续多久,会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进而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国1978-2009年的流通中货币、利率、物价指数对GDP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中货币不是实际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货币是中性的;GDP的实际增长率是实际利率的格兰杰原因,名义利率和GDP没有因果关系;GDP和物价指数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货膨胀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下,跨国资本流动产生了有别于传统的新趋势。以控制海外企业所有权的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向的主要形式。外资控股对产业结构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跨国资本出于全球战略考虑,会强化资本输入国产业畸形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跨国资本流动新趋势和作用应从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战略发展的维度来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勤 《财经论丛》2006,(6):29-34
高速、高龄、数量大、发展快、超前性是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具体表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经济,增强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平稳过渡人口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高铁网络的建设大大提高了中国铁路运输的效率,缩短了不同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居民在不同城市工作和消费成为可能。同时高铁服务通过加速人口和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对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铁在影响经济格局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区域的创新格局,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对现有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