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上海市郊区的外贸出口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据市农委提供的材料,1984年本市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出口收购额为4亿元,出口品种有7大类,近70个品种.加上郊区乡镇工业的出口额,则达到13.5亿元,比1978年增长3倍多,已占到全市出口产品收购总额的16%。但郊区农村经济至今尚未完全摆脱内向型、供给型的结构,与在上海郊区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要求还远不适应。郊区的生产发展与满足市场需要,尤其是与外贸市场的需要差距甚大。农产品及加工食品出口还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开通后,外省市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上海,一方面给上海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带来了商机,充足的农副产品,可以使上海郊区农副产品基地由以往基本保证上海市农副产品供应的量的职能,转向满足上海市民对农副产品日益丰富多样需要的质的职能,给上海郊区农副产品基地  相似文献   

3.
上海郊区各级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努力克服不利因素。1999年郊区的外资、外贸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上海郊区去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82家,吸收合同外资13.81亿美元,分别比前年增长40%和12%。郊区吸收合同外资占全市的34%,比前年的21%提高13个百分点。到1999年底郊区共批准外资项目9119家,吸收外资166.28亿美元,到位外资74.84亿美元。去年上海郊区外贸出口拨交值达631亿元,同比增长11.2%。 1999年上海郊区外经外贸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1.农业利用外资快速发展。去年郊区新批准农业三资项目32家,吸收合同外资3446万美元。美国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郊区工业的第一次腾飞是在1984—1992年,郊区充分利用了上海国有大工业比较集中的优势,以工农联营企业为主要特征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期间,上海郊区完成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使蕴藏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积极性象火山爆发一样进发出来。农业经营制度的转变使农村资金积累大幅度增加,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为发展乡镇企业积聚了资金  相似文献   

5.
一、上海农产品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农产品出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9年,郊区农产品出口收购额为9600万元,1986年增长到3.04亿元,1998年,郊区生产并通过上海口岸出口的农副产品就达1亿多美元。主要有分割鸡、供港猪、蔬菜等,分别销往东南亚、日本、香港等地。使上海农业的创汇有了增加,外向农业不断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郊区发展副业生产有很多有利条件:1.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2.有许多传统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可以恢复发展;3.紧靠上海这个大城市,交通方便,工业设备好,科学技术力量雄厚;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外贸口岸,可以大  相似文献   

7.
上海郊区经过90年代的发展,为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郊区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不仅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我们能把潜力转为实力,把活力转为效率,那么,郊区今后10年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上海郊区发展就是要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总体目标,着力抓好十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广荣 《水利经济》2001,19(1):43-43
上海郊区是上海特大型城市的郊区 ,郊区水利不仅要为郊区农业生产服务 ,更要为城市人民生活、城市生态环境和郊区城市化服务 ,上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已经对郊区水利提出了如下的需要 :一是城市人口对农产品更高质量的需求 ;二是农业生产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三是郊区城市化的需要 ;四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 ;五是郊区行政区划调整的需要 ;六是上海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七是加入 WTO后 ,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上述这些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产物 ,反映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新形势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郊区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上海郊区股份合作制企业从1992年下半年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至1995年底,全郊区共批准建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已达3122家,占乡村企业总数的21%。其中属新办企业组建的1355家,占股份合作制企业数的43.40%;属原有老企业改制的1767家,占56.60%。股本金  相似文献   

10.
上海郊区社队工业的基本情况上海郊区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社队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1970~1978年,每年平均以递增28.7%的速度猛增。1978年全郊区社队工业企业共有4,656个,从业人员51.3万人,总收入达15.8亿元,占人民公社三级经济总收入的46.8%。社队工业的发展,对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生产,支援农业现代化建设,增加社员收入,扩大农村亦工亦农的  相似文献   

11.
生猪产业是上海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郊区拥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200多家,年出栏生猪230多万头,占上海生猪市场供应量的25%左右。本市地产生猪对城市猪肉的安全、保障性供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对生猪生产和农民增收发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今年以来,生猪价格的持续走低,已使郊区(生猪养殖户)经济损失达1.5亿多元。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上海郊区是上海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召开的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后三年郊区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到本世纪末,郊区GDP总量争取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工业产值占全市的“半壁江山”。这将使象征富有实力和水平的上海新农村昂首进入21世纪。 本期刊登的冯国勤副市长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精湛地阐述了后三年上海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从探索发展都市型农业、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上海郊区工业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已把郊区工业作为一个重要增长点来抓。但是,我们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郊区工业又存在着许多差距,需要提高认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用再次创业的精神来解决。 一、生产的快速扩张和经济质量不高的矛盾,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从1992年开始,上海郊区工业再次跃上快车道,连续四年以36%—40%的速度增长。郊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21%至今年上半年达到35.3%。在全市工业新增产值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2012,(4):62-6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中心城区不断向郊区扩展,以及郊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市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在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本市农业已经从"郊区口粮立足自给、城乡副食品供应立足郊区"的城郊型农业向多功能的都市现代农业转变。为适应本市农业转型需要,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08年市农委、原市规划局、原市房地局开展上海市农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上海郊区是全市建设、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最近,黄菊书记对郊区深入调研后提出,要深刻认识上海郊区在全市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市中心区将主要体现上海的繁荣和繁华,而郊区则主要体现上海的实力水平。黄菊书记对郊区发展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是对郊区500多万人民的极大鼓舞,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要竭尽全力,把一个富裕文明、团结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6.
上海建成外贸中心的研究上海市计委王思政,王莉莉,唐晓仲一、上海对外贸易的现状1996年上半年,在国家三大涉外税收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上海口岸贸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外贸进口在关税下调、浦东中资企业进口自用物资实行额度管理和调整外资投资企...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郊区打破了封闭式的经济格局,充分发挥依托上海口岸的有利条件,沪港经济合作在郊区取得了长足进展。截止1996年底,香港在上海郊区(浦东新区农村部分未计算在内)的投资项目有2616家,占沪郊三资项目总数的37%;协议港资金额361327万美元,占沪郊协议吸收外资总额的30%。 香港在上海郊区投资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开放沿海城市方针指引下,上海郊区从1994年5月13日起,市政府批准第—个市级开发区——松江工业区以后,陆续在郊区六县三区共计批准了9个市级工业区。随后,郊区六县三区又相继建立了26个县区级开发区和160多个乡镇级工业园区。三年来,上海郊区三级经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郊区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好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形势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本  相似文献   

20.
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上海郊区各级党组织千方百计地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首要任务,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郊区与全国各地一样也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象,1997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277元,2000年为5596元,连续三年增幅徘徊在2%左右,特别是全市20万纯农户人均年纯收入仅在1400元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