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使命、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际经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处理银行不良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第四季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4月正式成立。截至1999年底,信达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转让的3500亿元不良资产的接收工作,与48家企业签订了债转股协议,债转股金额282.6亿元,催收本息、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拍卖、分包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际  相似文献   

2.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及其处置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只是近年来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世人才对金融风险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专门从事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的资产管理公司有了新认识。中国把化解金融风险提到了国家安全的地步,公开宣布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ssets Managem entCor-poration)来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那么,为什么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有效地处置不良信贷资产,而商业银行不能? 国际经验有何借鉴? 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将如何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呢?本文分三个部分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第一部分从国际经验入手,说明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投资银行手段是处置不良贷款的有效方法;第二部分阐述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说明投资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中的作用;最后分析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哪些投资银行手段将会成为处置不良贷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省国资委组织召开了江苏开元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轻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合并重组会议。这是我省7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中的第一个重组公司,对我省国有资产布局战略调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示范作用。据了解,江苏省轻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前身是江苏省轻工业厅。江苏开元国际集团是由江苏省轻工、纺织、  相似文献   

4.
中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从产生的背景、运用目标、运作方式、组织体系及运作效果等五个方面对中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要点启示:第一,较之于国外,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其运作空间也由于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规范而备受限制;第二,在我国,要使资产管理公司高效、成功地运作,必须进行一系列相关改革和制度重建,彻底改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会员新亮相     
《浙商》2012,(11):128-128
主席姚勇杰浙江凯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浙江凯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集高端性、专业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金融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公司管理的资产达25亿元人民币,是国内最具成长性的金融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公司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熊定长 《四川物价》2006,(12):32-32
攀枝花市敬仁堂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1996年2月。经过十年的风雨征程,现已发展成为有资产上千万元的独资一民营企业。医药连锁店21家,分布在市内7大片区。经营药品达5000余种。有员工256人,以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其中执业药师6名,驻店药师10名。公司在加强经营管理上狠下工夫。从建立完善的质量、价格、服务等经营管理制度着手。在攀枝花市第一批跨进了民营医药连销业;第一家实行了药品分类管理;第一家配备了执业、驻店药师;第一家通过国家药品管理规范(CSP)认证标准。十年来。公司以“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以“仁心做事,以仁换心”的企业精神,抓住机遇、苦心经营。筹措资金组织齐全的药品,把住药品购进的质量关。以合理的药品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举动.一步一个脚印地跻身于攀枝花市民营医药连锁业的前列。造就了一个有规模、有影响、有活力的医药连锁企业。  相似文献   

7.
刘茹 《现代商业》2007,(21):217-217,216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明确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基础和挑战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明确下一步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性质和定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设定的主要任务是:管理高校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企业,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统筹管理、整合各种资源等,推进学校科技产业化工作。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该成为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平台;成为科技企业和智力资源优势企业的孵化平台;成为校办企业与学校学科互动的中介平台。本文在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性质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从目标、业务和功能三个方面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定位等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财政部上报的资产管理公司目标考核责任制方案已于2月24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该方案中提及,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完成资产处置任务后,可从事商业性收购和委托代理处置不良资产业务,为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这是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汪兴益3月初在内部工作会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以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为主要目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如何客观评估整个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进而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考核、建立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金融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下一步发展,也影响到对中国金融体系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改进。特别是考虑到1999年国有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时采用的是帐面价格,因而在不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实质上的不良资产质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建立一个客观的考核约束机制无疑就显得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实际运作的情况看,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明确,包括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定位、发展方向、业务拓展和运行机制等问题.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的基金制度、业务部门的动态弹性设计和资产处置方式的创新实践,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程逊 《致富时代》2011,(6):102-103
该文主要分析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收购、管理、处置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资产管理公司在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通过对不良资产的简述,具体研究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问题是金融界和从业人员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就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银行转型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银行转型的内、外部条件,政府加强立法和发展资本市场,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经营定位、人才培育和业务创新推动自身建设,淡化行政色彩、强化企业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成功营销》2010,(2):91-91
1998年3月,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的规范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正式成立。12年来,南方基金不仅资产管理规模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而且引领了基金业多项产品创新与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卢晶 《商》2013,(7Z):111-111
从18世纪开始,金融投资的先驱已经开始探索各种不同的投资方法,经过多年的进化,已经尝试了从技术分析、价值分析、风险套利到日问交易等不同的方向。目前,量化投资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投资人的广泛认可。在美国零售市场发行的主动型股票基金中,量化投资基金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在机构投资市场,量化投资则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以巴克莱全球投资管理公司、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和高盛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为首的一大批以量化投资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已经成为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中的“巨无霸”。  相似文献   

17.
陈榕 《新财富》2004,(5):15-15
基金丑闻已在美国金融界沸沸扬扬达6个月之久,基金公司的董事会治理问题成为焦点之一。本应代表投资者利益的董事会是否采用了适当的公司政策,发挥其保护投资者股东利益的作用,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丑闻中的许多案例显示,基金公司的董事会往往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要求“惟命是从”,并没有仔细考虑资产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台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8.
资产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部分,是企业的可控制经济资源。资产增值是企业投资人、经营者、职工、国家管理机关所热心探求之目标。资产的增值是社会各方及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今的客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技术能力是能够通过运用科学办法与实践结合等途径,探求并实现公司的资产增值。  相似文献   

19.
毕可 《商业研究》2003,(13):108-1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是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资产处置损失。在我国,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有效运用,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水平,减少道德风险发生概率,加快现金回收速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存在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超  徐慧 《商业研究》2003,(21):36-39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AMC)的未来命运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备受争议。究竟是存续期满后解散还是向其他金融机构转型,这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不良资产处置的长期性、加入WTO面临的国际竞争、混业经营的需要以及减轻利息和资产处置损失对财政的负担等方面,可以充分论证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现代投资银行并改制上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