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市以“四青”、“蔬菜”、“特经”为主导的高效作物种植面积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2%。其中“四青”作物面积45万亩,被列为江苏农业百项投入工程项目;蔬菜常年播种面积已发展到50多万亩次,设施农业8,5万亩,建有多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特经”作物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四色豆面积达50多万亩(铺地),蚕桑面积达5万亩,优质梨2万亩。畜禽生产稳步发展,年饲养生猪22万头。家禽1300万羽,山羊125万只,全市高效规模养殖占比达87%(按照省统计口径)。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2.
彰显"四青"产业优势 产业基础强,区域特色显.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优,启东市以青蚕豆、青毛豆、青玉米、青豌豆为主的"四青"作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四青"、"特经"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启东市围绕四青产业、多元多熟制、特经产业、设施蔬菜和规模养殖的发展,采取了典型引路、共同参与、营销带动和龙头企业拉动的战略,全市高效农业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高效种植面积达4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其中高效蔬菜面积16万亩,蚕桑面积5万亩,果品花卉苗木面积3万亩,特经特粮面积15.5万亩,其它面积1.5万亩。全年生猪规模养殖量16.8万头,蛋禽规模养殖量199万羽,肉禽规模养殖量771.9万羽,奶牛规模养殖量2352头。为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启东将重点围绕建设出口蔬菜、设施蔬菜、蚕桑、特粮特经、果品花木、规模养殖六大高效农…  相似文献   

4.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江都农业结构由粮油主导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采取“压粮扩经”“、压常规扩优质”“、抓新抓特”等措施,逐步构建以花卉苗木、优质蔬菜为主体,特畜特禽、优质水产、优质稻米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农业发展迅速。花木“两区一带”和宜武蔬菜产业带已初步形成。全市成片造林面积达13万亩,花木面积12万亩,花木年销售收入5亿元;常年菜地面积1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3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3.5万亩,其中特水面积8万亩。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江都按照…  相似文献   

5.
《上海农村经济》2010,(7):45-45
葡萄种植是巴城镇传统农业种植中的强项,已有30年的种植历史。围绕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要求,2006年10月,巴城镇在原有种植葡萄1500亩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万亩葡萄基地,计划建成十个葡萄特色基地,引进、培育百只品种,带动千家农户,建成万亩规模。基地以优质葡萄种植及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采取“龙头组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灌云县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栽培,力争“通过3年努力,确保建成10万亩设施栽培示范基地”。至目前,全县设施栽培面积达4万亩,培育了2万亩芦蒿、1.5万亩苔蒜、1.5万亩辣椒、1万亩浅水藕、10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五大高效农业规模基地。去年,全县发展农业设施栽培可实现农民增收1.6亿元。在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突出“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启东市以创建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契机,不断发展壮大"四青"作物特色产业,通过"四青"作物产业"八项工程"实施与应用,积极建设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特优区,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启东市大力发展以设施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到2008年启东发展各类设施农业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1.5%。在设施农业中,启东市紧紧依托沪崇启大通道,农业接轨上海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设  相似文献   

9.
于晶  张云 《农村展望》1997,(4):25-25
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可采森林资源减少,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社会负担日益加重。1991年以来,岭南地区在没有国家投入情况下,开垦荒地20万亩,共计生产粮食8300万斤,形成固定资产4000万元。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搞农业综合开发是解决林区“两危”的有效办法。因此,发展大兴安岭区域特色规模农业是调整林区产业结构,摆脱“两危”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1年起,江苏省启东市围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三大主题,统筹推进,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面积达73.77万亩,全面完成了江苏省及南通市下达的整市推进任务。启东市是传统的旱作地区,传统种植作物以玉米、油菜、棉花、豆类及"四青"与特粮特经作物为主。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村经济》2000,(10):12-12,14
近年来,丰县立足实际,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3元。一、依托资源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从县域经济的实际出发,我们突出抓了果品、蔬菜和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的培育。第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特色生产格局。坚持以增效增收为目标,大面积减少粮食作物,努力扩大果品、蔬菜种植,推进由粮棉大县向果品、蔬菜大县的转变。1999年,我县粮经比例达到了4∶6。全县果树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红富士苹果、白酥梨等优质果树面积4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58万亩,其中芦笋、山药、苔蒜、牛蒡等特种蔬菜面积26万亩,反  相似文献   

12.
平度市面积3166平方公里,有1788个行政村,人口13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了近80%。作为青岛市最大的郊区市,平度在实践中探索出六种模式,走出了一条体现郊区特色、富有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产业主导——崛起一批特色村东仁兆村是一个典型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全村1232亩耕地全部种植蔬菜,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形成了“农户 基地 企业”的模式。去年该村集体纯收入2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0元。平度积极培育村庄发展的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专业村。该市以30万亩无公害蔬菜、30万亩高产优质粮食、30万亩无公害花生、30万亩生态果园四大农业示…  相似文献   

13.
德清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初步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即以青虾为主的牿水产业,以早园笋为主的竹笋产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产业及蚕桑产业,尤其是“水精灵”青虾和“山伢儿”早园笋都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山伢儿”早园笋还获得了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贸易竞争的角度看,四大主导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有价格优势,具有一定的出口潜力,有利于向国内外市场拓展。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显露出一些弱点和问题。一是群体大、个体小。如早园笋产业全县共8.5万亩,种植户2.85万户,平均每户2.98亩;又如农田以养殖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9.5万亩;又如农田以养殖表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9.5万亩,养殖户7250户,平均每户13.1亩;再如全县蚕桑种植面积7.3万亩,种植户5.7万户,平均每户1.3亩。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海门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以完善为农服务保障为支撑,围绕“做优特色、做强园区、做大产业”目标,日前制定了2010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规划:2010年,全市亩产值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农田占比超过66%,其中亩产值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占比达到23.0%以上;设施栽培面积达21万亩,其中大棚栽培面积超过8万亩;建成2个省级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在调整农业结构中,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实行规模种植,目前,形成了6万亩西瓜、3万亩青椒、4万亩萝卜的区域种植特色。特色农业的崛起,不但吸引了八方客商,创出了绿色品牌,而且给广大瓜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一、尊重农户愿望,适时引导流转该镇共有31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2.87万亩,其中计税面积121303.51亩,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全镇土地流转面积9483.92亩。过去,该镇广大农民一直沿袭着“一茬棉、两茬粮”的传统耕作方式,1987年,该镇官苴村有几户农民在承包地里试种了两亩地西瓜,一茬获得了1600元纯收入,…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淮安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生产生态化、经营产业化、流通品牌化和服务社会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全市当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5万亩、高效渔业面积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9万亩、设施渔业面积2万亩;规模畜牧业养殖比重达81%。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坚持"转型调整、消费导向、产业融合、生态循环、改革创新"的原则,全力主攻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区粮食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左右,调减秋播麦油面积3万亩、棉花3万亩,增加水稻3万亩,全年新增设施农业3万亩,建成千亩连片设施基地8-10个,新建盐城市级农业园区1-2个,完成联耕联种面积40万亩。一、打造三大特色带一是226省道花卉苗木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8.
从1996年以来,定西马铃薯已跨越自给自足而走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培育两大阶段.目前正在加速向“中国薯都”新阶段迈进。16年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左右;发展举措由“洋芋工程”提升为“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江西省玉山县把培植推广中豌四号、六号豌豆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来发展。从1992年开始引种示范,1997年开始形成规模,每年种植面积3万多亩,1998年产豌豆鲜荚1230多万公斤,创产值1219万元,种植豌豆覆盖人口5万人,年人均增收272元。豌豆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缓解了玉山县及周边地区11~12月和翌年4~5月蔬菜淡季的供应,丰富了“菜篮  相似文献   

20.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三明市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各种类型的面积差异显著,以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水果、中草药五大类为主;二是设施规模区域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不平衡;三是设施农业整体装备水平较低,以简易设施和一般设施为主;四是存在投入成本高、融资困难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三明市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布局,沿福银高速、泉南高速、长深高速构建3条一级发展轴,沿S205、S204、S306省道构建3条二级发展轴,并以农民创业园区、科技示范园区为支撑培育设施农业"增长极",依托基础好、规模大的农业区构建7个设施农业发展区,辐射带动基础较弱、规模较小的4个设施农业发展片,构建"六轴、七区、四片"的设施农业格局,形成覆盖全市的"田"字形设施农业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