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问题;基于循环经济与信息技术理论,提出了从水产养殖水污染效应评价技术、数字水产技术和生态工程设计理论方法等方面加强水污染控制,实现我国水产养殖模式由单一生产型的渔业向复合型景观渔业的转变,有效降低了环境生态风险,提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潜在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
在渔业发展中,虽然我国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规模经营。要想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综合能力,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满足居民对水产品由数量向质量转移的需要,必须加大水产养殖科技创新的力度,实现渔业的现代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水产增养殖大发展的过程也是水产增养殖科技不断创新的过程。以养鱼专家钟麟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于1958年5月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难关,从此,淡水增养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国科学家分别研究了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渔业产量连年攀升,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正步入由粗放渔业向精细渔业、数量渔业向质量渔业、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变的良性发展轨道,但仍存在水产养殖环节用药不规范问题。2004年,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为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成立了水产养殖用药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4.
浅谈水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及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水产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来,在重捕捞、轻养殖思想影响下,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受到很大制约,养殖品种也比较单一。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水产养殖品种从过去的几种增加到40多种。淡水养殖改变了以鱼类为主的局面,形成以鱼为主,虾、蟹、鳖等多样化发展格局;海水养殖从贝藻类养殖为主向虾蟹类、鱼类和海珍品养殖全面发展。一些国外优良养殖品种如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漠斑牙鲆等名特优品种的成功引进,形成了一定的经济优势,仪南美白对虾一个品种现在的产量就有73万吨,占我国养殖虾类总产量的5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仪对水产养殖业的成本及管理作些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现今为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进步,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并且增强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工作,将水产养殖行业结构进行良好的优化,将国家制定的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可持续渔业发展等目标良好实现,并有效的促进我国渔业和渔民的经济增长。本文就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和使用技术进行分析,提出良好的改造策略和使用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石首市依托资源、区位、技术优势,转变养殖增长方式,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生态、环保渔业。2008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路径与政策选择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水产养殖业的显著性特征分析,本文构建了水产养殖生产经营模型,通过数理分析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的本质;进而结合未来我国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揭示了新时期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路径,并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未来促进我国渔业发展“两确保、两促进”目标实现的政策选择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污染、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水产养殖品种质量安全的升级换代,加入WTO后,传统落后的池塘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成为阻碍实现渔业增效增收的瓶颈。其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入世以后,我国水产科技的发展步伐将迈得更大,速度将更快,前景一片辉煌。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些关键技术。 ①渔业水域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我国今后将重点研究解决浅海滩涂高效、可持续水产培养技术;研究解决湖泊、水库生物种群优化与生态渔业技术;研究解决以渔业为主,综合利用和改良低洼地、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技术;解决中低产地区渔业优化高产技术,大力推广稻田养殖技术。 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育种技术。21世纪将大力开展海、淡水养殖优  相似文献   

1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季是鱼类繁殖的季节,也是养殖鱼类恢复生长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各种鱼病的高发期。为有效保护渔业安全生产,减少渔业病害的发生,降低今年春季新冠病毒疫情对水产养殖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为水产养殖企业纾困解难,促使水产养殖业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日前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会同湖滨区农业农村局水产部门的四名技术人员,深入到湖滨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