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立  冯博 《改革》2013,(1):5-17
在"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借用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经验(对应第一阶段),尝试总结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对应第三阶段)的"三小法宝",即"小产权"、"小财政"和"小市场"(或"双轨制")。研究发现,"三小法宝"符合"激励相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达到"法德统一"的目的,各司其职,各有奇效,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可以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之谜"。"三小法宝"的重要启示是,政策制定和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植根于"激励相容"的"不折腾",否则难免"瞎折腾"。借助于"三小法宝"的思路,目前仍在严重困扰社会各界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国企改革等难题会比较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 "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东西.而在成语中, "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 "挑三拣四"、"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 "三妻四妾"、 "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5,(30):65-65
《中国招标》周刊成立于1992年,是行业内成立较早的招标投标专业期刊。《中国招标》周刊秉持"诚信经营、公正独立、行业导向、服务至上"的办刊宗旨,按照专业和市场两个定位并重的原则,开设了"中央投资项目招标工作专栏"、"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专栏"、"产经纵览"、"招标实务"、"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招标博客"、"企业风采"、"行业精英"、"轻松驿站"、"要闻"等栏目,力争使周刊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招标投标实践,为系统和行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研究"两课"教学模式,把握"两课"教学的过程,更好地整合"两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两课"教学改革提出有益的见解,是高校"两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入手,揭示"两课"教学模式,归纳"两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两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试图为"两课"教学的改革提出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孟子建立其"人性善"学说,运用了孔子"正名主义"的逻辑方法。"人性"乃"人之所以为人者",一句话,"善"是人性,善才是"人"性。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石,建构了他的伦理学说、"自我"建构学说、政治学说。其"成人"之路径是"顺"着来的,由"四端"而发扬光大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性善论"解放了人的意志,逻辑上剥夺了"自我"作恶的自由;"性善论"不仅激活了"自我"的生命尊严意识,并且会建构起一种"召唤""期许"的良性回馈机制,从而为"正确"的自我的建构奠定了基石。"性善论"为"仁政"政治学提供了可能,而其乌托邦色彩永远闪现着召唤和激励的理想之光。  相似文献   

6.
关于《小雅.甫田》的主旨,众说纷纭,主要有"刺幽王"、"思古"、"祭方社田祖"、"雩祭"、"省耕"、"祈年"、"报祭"、"籍田"、"劝农"、"刺夺田"和"宗庙祷告词"等几种说法。考察文本的内在逻辑、字词含义及功用,《甫田》乃诸侯公卿为祈年而祭祀方社田祖之诗。  相似文献   

7.
《中国招标》2016,(4):65
全年50期,期期提供独家招标信息《中国招标》周刊成立于1992年,是行业内成立较早的招标投标专业期刊。《中国招标》周刊秉持"诚信经营、公正独立、行业导向、服务至上"的办刊宗旨,按照专业和市场两个定位并重的原则,开设了"中央投资项目招标工作专栏"、"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专栏"、"产经纵览"、"招标实务"、"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招标博客"、"企业风采"、"行业精英"、"轻松驿站"、"要闻"等栏目,力争使周刊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招标投标实践,为系统和行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应铸就的时代精神具有多维的表现,包括"报国意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节俭意识"、"和谐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十种基本内容,涉及到政治风貌、学习气魄、生活节操、处世胸襟等四个方面.大学生只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超级市场"出现并成长在国门之外,是个标准的"洋货"。若是在承认洋货发明权的30年代,既有洋钉、洋火、洋白菜、洋柿子之称,恐怕"超级市场"也会被叫做"洋店"吧。中国"超市"与外国"超市"有很大不同。中国超市有"中国特色"。在国外,"摊商"早已没有了规模。除非特殊产品,卖"大路货"的摊商根本无法与"超级市场"或"连锁店"竞争。因为摊商没有"规模经营",所以成本高,随之价格高。有人以为摊商价高是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0.
宋燕 《魅力中国》2009,(18):203-203
漫步李白"诗乡",一阵"仙风"吹过,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一番赏玩,方才知道李白"酒中有诗、诗中有酒",这"诗酒"经过历史文化的"酒窖"千年贮藏,早已"香"透古今;这"酒诗",是李白的"酒香"与"才情"和  相似文献   

11.
近一年来,平价药店自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不到一年时间,平价药店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登台亮相,如杭州的"老百姓"、南京的"新主张"、合肥的"百姓缘"、郑州的"健康人"、西安的"怡康"、南宁的"佳和"、广州的"为林"等。平价药店所到之处引起药价"降"声一片,受到群众和市民的热烈欢迎,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遭遇,即普遍受到同行的挤压、打  相似文献   

12.
可以说,吕梁是"中科创业"的"幽灵式"的人物.他若隐若现,时而台前,时而幕后,一双"幽灵"的手,操纵"中科创业"乃至"中科系".他构筑的"资金链"犹如"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注意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首先要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其次,要用纪律严管"树木"与"森林";最后,要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治好"树木"与"森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早日实现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相似文献   

14.
"正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在孔子看来,"言"是由"名"组合而成的,假若一个名字没有正当的意义,就会连话都说不通的。所谓"名正言顺",也就是"名正"了,事情才会说得清楚。因此,孔子"正名"主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事物的"名"与"实"相符合。孔子的"正名"思想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士大夫"产生的背景与必然自西周以来,周王实行分封制。衰微的东周王族根本无法驾驭逐渐强大的各地诸侯。此等情状,孔子认为:"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人心不古",在各国间游说,希望或是要求大家"克己复礼"。可天下诸侯早已纷纷"招贤纳士"、"礼贤下士"。他们将"贤"者请来,以礼相待,尊如上宾。而且对于拥有"一技之长"之人不论出身、开门纳入,这些人大都出身寒微,也就是所谓"士"。从"招贤纳士"、"礼  相似文献   

16.
扑朔迷离的"酒吧"文化在英国,"酒吧"被称作为public house,亦称为"pub"。这种大大小小的"酒吧"差不多有10万个,形态各异,遍及英国城市和乡村。以中国人的眼光去看,这些"酒吧"既似茶馆又似古代驿站,在欧美国家所呈现的这道"酒吧"风景线,实实在在地代表了西方生活的内容。其实,当人们把这种"酒吧"称之为"pub"时,"酒吧"文化便显现出了它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把秦桧的"莫须有"训释为"也许有"、"恐怕有"是错误的.学界对其确切语义已有多种研判.但笔者认为,按照宋人的音韵特点和行文的句式习惯,"莫"字,用作疑问时,多是"莫……否"连用;用作陈述句时,则句尾不用"否".陈述句中的"莫"字,又分三种情况:一是相当于否定词"不",且常用"之"字作动宾倒装;二是"莫须"合用表示肯定,义同"务必";三是仅作句首发语词,同于"夫、维".秦桧的"莫须有",当训为:"嗯,应该有!"表达了委婉性肯定,最切合秦桧当时的心态和对话情势.  相似文献   

18.
近来,"变国有经济为民营经济"的说法颇为时髦,但何谓"国有"?何谓"民营"?概念表达却非常含混。概念是判断的前提,概念含混便是逻辑混乱。有鉴于此,应对以上概念正本清源。什么叫"民营经济"?所谓"民"指什么?指"人民"、指"公民",还是指"国民"?显然都不是。因这些"民"属全称判断,指举国之民。"民营经济"的"民"显然不是这层意思,如果让有13亿之众的"人民"、"公民"或"国民"来分享"民营经济"的产权,"民营"老板肯定不干。说白了,"民营经济"即私有经济,即使有"民"的成份,也是极少数,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对部分来个全称判断,其实,私有经济就私有经济,少数人的财产依法保护就行了,不必硬要拉上个"民"来打掩护。不然,给人的印象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勿曾偷"。什么叫"国有经济"?宪法说得明白,指"全民所有制经济"。将国有产权界定为"全民所有"一点不错。因为它是全  相似文献   

19.
诗学在我国是一个传统非常深厚、遗产十分丰富的人文科学学科.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探求历来就不乏其人.在众多诗学的范畴中,"意"无疑具有核心的地位."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①从作者的"意动"到产生创作的动机,从意象的选用到意匠的独运,从意境的生成到读者阅读的"意会",均离不开"意".诸如:"言授于意"、"因意成语,语不使意"、"意能遣词"、"以意为上"、"以意为主"、"意前诗后"、"不可以意徇辞,须以辞达意"、"以意运法"、"以韵辅意"②………等等观点,都无不说明"意"在诗歌创作的地位和作用.意动而神跃,围绕着"意"的品质、"意"的传达及传达的技巧和效果,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创作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阅读推广的概念和特性,庐陵文化的具体内容,从阅读推广活动中的"用"、"读"、"看"、"学"、"摄"、"评"、"传"、"讲"几个方面提出基于"庐陵文化"资源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探索,既推广了庐陵文化,又能使阅读推广活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