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海红 《消费导刊》2013,(9):196-196
高职语文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能力。高职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交流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高职学生毕业时必须掌握的核心职业技能,关系着他们的职业成败。要培养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学校和老师就要充分重视高职语文教学,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表现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构建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教师层面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英汉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应多接触大众媒体,欣赏艺术品,改变写作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精神,发挥自主学习优势。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于艳晶  ;汝利娜 《商》2014,(28):293-293
高职日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跨语言和文化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设计采培养。本文从分析高职日语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高职院校日语学生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相关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具备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所必需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量身定做。  相似文献   

5.
《商》2015,(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座。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促进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交际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从加强课前文化导入教学,树立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加强课堂文化差异对比教学,增强学生异域文化感知能力;加强课后跨文化语言交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思想道德素璇,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观,要寻找典型形象,树立美的事物;在语文课本讲解中抛砖引玉、循循善诱,培年和提高审美能力;建立科学台理、健全完善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指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因此高职教育的考试应该是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尤其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这种对实际操作要求高的科目来说,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戢莉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239-240
以语言的文化本质为认识基础、以文化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文化能力导向,将构成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加强对语言文化能力的理论探讨,注重培养学生在较强语言能力之上的文化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适应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体现在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应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并把文化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努力探索语言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倪博 《商》2014,(13):87-87
英语文化渗透是指将英语文化背景和英美国家文学作品选文教学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通过寻找英美国家文学作品选文中的文化精髓,来营造学生文化多样性的探索之路,因此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习能力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文学作品选文教学现状,探讨在英美国家文学作品选文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的必要性和如何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有效渗透英语文化,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栋粱之才。  相似文献   

12.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虽然只是一种纯理论研究或元语言研究,但其对语言本质问题的精辟论述,可以作为研究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索氏的语言心理观表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质是语言知识的内化;索氏语言任意性思想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索氏的语言生命观则启示我们,我国的英语教学应该以英美标准为规范,同时走英关标准跟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陈从新 《华商》2008,(3):128-128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文化交际的能力,这要求英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而且注重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杨爱美 《中国商论》2018,(35):187-188
语言学习脱离不了文化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必备能力。作为培养我国职业人才持续周期长、覆盖面广的高职学校,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中却常常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膜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失语比较等现象。对此,本文从高职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了高职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进而提出在高职跨文化交际培养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能力下的旅游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旅游经济、行业发展,以及培养旅游英语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人才的迫切需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语境,教师应广泛收集背景材料,在课堂教学和实操训练中实施文化渗透,同时加强词汇、语法教学中文化渗透及语用差异,并利用多媒体、网络及其他方式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增强文化意识,加强语言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的新型课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本科层次研究型教育形式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旨在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虽已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课程多年,但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思考、值得探索、值得反思的地方,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实训教学的更好进行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而要提升培养质量,就必须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性内容,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其智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及思想情操。在文学欣赏中实现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诱导法、情感转移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崔娜 《中国电子商务》2014,(24):107-107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所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高低也是衡量一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社会的发展要求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具备外语能力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已从单纯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向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并重。但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必须是校、企、生三方互动,真正形成“三点一线”的连接,三方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语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一味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学习,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缺乏系统完整的文化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文化教学,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已成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学生能力素质与文化知识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的搭建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校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意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