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首都经济》2011,(11):86-86
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艾维克酒店,应房讯网邀请,北京市房山区“三化两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培军、高教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蔡本睿、刘桂华代表“智汇城”出席了2011第三届中国企业独栋与产业园区高峰论坛,与众多一线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研讨促进产业园区发展之路。通过嘉宾代表演讲、互动论坛、解答媒体提问等环节,良乡高教园区作为“人才、智力、科技”的聚集地,其发展优势得到业界精英的一致肯定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房山的良乡高教园区和昌平的沙河高教园区,北京这一南一北两个"大学城"的建设,历经十余年仍在进行之中,规划师生分别达8万人的两个园区,至今分别只有2万人,人才的新高地还远未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报告围绕杭州市政府提出的“住在杭州、学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理念,对下沙、滨江、小和山、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萧山五大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建设生活品质高教园区,是打造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题中之义。建设生活品质高教园区,为打造杭州生活品质之城起到持续示范性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我省高教园区建设和“教育强省”战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致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各级地方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各地悄然兴起的大学城,或称之为高教园区。2001年11月,由宁波市教育局牵头召开的首届“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共同探讨了我国高教园区建设的内涵、建设规划以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改革》2023,(5):90-10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2007,(1):68-69
“十一五“期间,北京石龙经济开发区遵循“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与北京城市功能相吻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同时结合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区”,“一城带四区”的发展战略,将以环境和产业为重点.加强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期,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德州建设“一区四基地”。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鼓励京津冀和省管重大项目优先在德州布局。支持德州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微中心”等。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06,(8):I0002-I0003
二十一世纪,宁波进入新一轮城市化建设和发展时期,作为宁波市六大中心城区之一的镇海,面临拓展城区发展空间、融入宁波大都市的客观要求和难得机遇,根据市委常委会给镇海区确立的“三带三区”规划构想和“三片联动、组团发展”建设思路,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启动镇海新城高教园区北区和骆驼新区建设。今年三月始,为加快镇海新城建设,新城高教园区北区和骆驼新区实施合并,成立镇海新城管委会。  相似文献   

9.
高文 《走向世界》2014,(46):66-67
2014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一核双港、九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发展布局,加快实施海洋战略,率先实现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全域集聚了中德生态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5个省级园区。而中德生态园,绝对是其中的“明星”。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杭州研究》2009,(3):152-154
下沙高教园区在融入杭州新城过程中应该具备“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市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等重要的“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作用。但就目前下沙高教园区对杭州城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文章着重从下沙高教园区内部资源整合,走出校园、面向社区、开放办学等方面,阐述如何发挥下沙高教园区在融入杭州新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5年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表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推动实施这一战略的总体方针已经明确。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倡导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京津冀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分为四种规划实施模式,即项目协同、园区协同、创新协同及产融协同。第一,项目协同模式。项目转移是目前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它不仅要实现产业环节的转移,还要促成人的转移。对于项目接收地,需要实现生态产城,满足搬迁企业与员工的生产、居住与服务需求。而对于迁出地,通过重新定位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产业园区开发运营20余年,始终坚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双生态发展理念,低碳智慧园区开发、产业招商及孵化、智慧园区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共进,最终实现园区“智慧管理全周期、产业生态自循环”。在园区开发运营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淬炼和打造园区服务内容,实行“招商、孵化、投资闭环发展”和“产城、产金、产学研融合发展”的“3+3”模式,以“北京经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构建“1+N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园区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将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中固产业园区间的快速成长,促使园区协同发展与产业互补优化的有机结合,是促进产业结构渊整与产业倍极增长的重要业态。二十一世纪,“中国信息”开始崛起,对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仍然面临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严业资源生态压力过大等双重制约。因此,实施园区间协同创新战略,加强产业互补和差异性发展是关键。区域及跨区域问的园区经济一体化与圈区开放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已经成为实施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不可分割的一股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榆阳区委、区政府运筹帷幄,着眼全局,实施“基础先行、项目支撑、园区引领、民生拉动”战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打造“一区六园”产业经济,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2011,(9):82-83
8月11日,石景山区科技工作会暨园区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全面部署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和园区建设各项工作,以推动该区全面转型、科学发展。荣华、夏林茂、赵玉民、倪国锋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大会,区委书记荣华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大会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夏林茂主持,副区长李艳作石景山区科技工作和园区发展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7.
项目建设和园区发展“双攻坚”,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抓手。铜陵突出项目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攻坚战略,把“双攻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落脚点,坚定地推动形成“以我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攻坚目标,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高质量制造业项目,攻坚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攻坚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京津冀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京津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先行区、示范区’的重要角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核’,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打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过去3年多来,京津冀这片土地上,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面前,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从探索走向深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产业实力、政策环境、文化设施建设、"引进来、走出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本文从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现状出发,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时期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贵 《天津经济》2007,(2):62-63
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第三增长极,为破解都市圈发展难题,创新、整合和协调各方资源,促进该区域整体发展,由京津冀三省市社科联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由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于2006年11月25日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以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与协作、资源整合与协调、企业协同发展为中心议题,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下面就本次论坛的一些新观点、新思维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