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电信产业中拥有本地市话网络的在位者在下游市场(长途电话网络)面临潜在进入者的竞争的两厂商模型。两个厂商关于成本的信息是非对称的,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决策将会影响下游市场的市场结构,即下游市场竞争结构不是外生的。本文认为,规制者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所设计的零售和接入价格机制,在潜在进入者的成本是私有信息的情况下,对进入决策乃至市场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能力、专利许可与市场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利许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建立了正式的产业组织模型,分析了在专利许可中被许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专利许可费用、市场结构的关系。我们发现,即使掌握着专利的上游厂商和被许可的下游厂商在最终品市场上构成竞争关系,只要下游厂商具有相对成本优势,专利所有者总是有激励给下游厂商提供专利许可。但是,许可费用的高低则与下游厂商的研发能力密切相关,存在“门槛效应”。如果下游厂商的研发能力低于某临界值,则其创新能力大小不会影响最终的均衡许可费用和市场结构;而当其创新能力超过该临界值以后,其创新能力越高,最终需要交纳的专利许可费用就越低,最终的市场结构也就越有利于下游企业。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与垄断市场结构的可维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不同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对于垄断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不同:在确定性备件下,在位垄断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获取先占专利,形成对潜在进入者的可置信威胁,保持垄断地位;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在位垄断企业实现技术“自我替代”的成本增加,创新动力减弱,潜在进入者将通过高于在位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进入垄断市场,从而打破垄断市场结构。因此,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优化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4.
借用一个局部垄断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核心技术拥有者的最优决策。相对于垄断整个产业链,局部垄断可以帮助核心技术拥有者在不降价的情况下扩大市场需求,以下游厂商的惨烈竞争为代价换来更高利润。此时,上游核心技术垄断者有动机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下游产业,营造一个完全竞争的成品市场,虽然这一措施降低了最终产品的售价,有利于消费者剩余的提高,但固定成本的存在会导致产业链下游的企业重复投资,产生巨大的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非对称信息背景下,建立了一个潜在者和在位者的竞争模型。在不确定条件下,相比潜在进入者,在位的垄断者有减少R&D投资的动机,所以,潜在者将通过高于在位垄断者的技术创新投入进入垄断市场。通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测度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将技术创新作为市场进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具有成本差异的主导一跟随厂商兼并模型,分别考察了不同所有制及领导模式下,我国煤炭行业主导厂商兼并的动机与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价格领导模式下,私有的主导厂商有动机且有能力对行业中的全部跟随企业进行兼并,但兼并有损于社会福利;在产量领导模式下,行业整合能改进社会福利,但只有国有主导厂商可能对跟随企业完全兼并,主导厂商与跟随厂商之间的成本差异是影响其兼并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模型分析结果,认为我国现行的煤炭业重组方案是在既定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下行业进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国内厂商相对国外厂商的两种不同进入本国市场的顺序,发现最大收入关税和最佳福利关税的相对大小主要取决产品间的关系与国内外厂商间的边际成本差异,最大收入关税并不总是大于最佳福利关税。本国厂商的边际成本越低,最佳福利关税越有可能大于最大收入关税。在厂商相对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产品的替代程度越高,最佳福利关税也越有可能大于最大收入关税。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营航空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民航总局在政策上逐步对民用航空市场的开放,民营资本及外资已被允许进入我国的民用航空市场,国有航空企业垄断经营的格局已不再存在。但是面对强大的国有航空企业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民营航空企业如何寻得市场生存空间?本文将比较美国及欧洲的市场环境,围绕政策结构及成本结构提出两种潜在的战略发展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并实现规模化网络运输模式和寻求市场差异成为特殊经营模式的运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时的模式选择问题,即新设投资或并购现有的企业。假定东道国是寡头市场结构,在位企业面临比自身更高技术水平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分析表明,进入成本的差异和进入后市场的竞争状况影响外国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在多数案例中进入者倾向于收购本地在位高科技企业,进而与本地较低技术企业形成双寡头竞争市场结构。同时还表明,外国企业可能会通过较低的定价战略把本地的在位企业挤出市场。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投资,对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损失,增加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实现收益。本文首先介绍了风险损失与风险度的测算方法,以获得对风险更加精确的,数量化的认识,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已投资者与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问题展开博弈分析,以得出已投资者与潜在进入者的贝叶斯—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融合及电信管制的动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基于模式间竞争和模式内竞争的网络融合出发,阐述了两种不同的融合方式对我国电信产业动态管制的影响和意义,认为就我国电信市场现状而言,虽然开放三网之间的"融合"业务是发展之必然,但须对模式内竞争进行动态管制。  相似文献   

12.
市场需求、规模经济性与固定通信行业自然垄断性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通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历来被认为是其自然垄断的条件,中国电信也因此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固定通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也随之消除。本文对中国固定通信市场的竞争状态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市场容量和电信厂商的最优规模,测度出了市场所能容纳的最佳厂商数目。中国固定通信市场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展开一定竞争的要素,新厂商的进入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打破电信市场垄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打破电信垄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但电信业的垄断阴影犹存。要打破 电信垄断,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重构电信管制制度,深化电信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建立以市场 为基础的价格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业的发展一直高于GDP的增幅,如今发展趋于饱和,新发展用户97%来自于本网或异网,仅3%用户来自新增市场,存量客户经营将成为下阶段运营商竞争的焦点。面对竞争态势,从防御体系、保有策略、导高策略三个方面提出运营商存量经营的基本策略,为存量客户经营在组织架构、责任主体、标准化体系和基于用户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保有和导高等主要举措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小灵通”之战看中国的电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透过“小灵通”进入移动市场的市场博弈现象,对电信改革中的定价、互联互通、频段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激励性规制引导电信竞争,为电信产业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规则与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电信企业网络维护中心成本费用预算的精确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企业正处于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非常时期。企业为了能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推行精确化的管理模式就是其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电信企业的网络维护中心,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成本费用预算的精确化管理是实施财务精确化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对成本费用预算的精确化管理,提高资源的科学配置水平,支撑和服务于企业的通信网络运行工作,为电信业务发展提供优质的网络保障,这对于促进整个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产品价值链上游进行创新和研发,在产品价值链下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既可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又可以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减少失业。为应对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除了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外,还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FMC的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整合模式与业务融合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G时代电信企业的竞争将沿着产业价值链展开。电信运营商只有积极有效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协同运作,才能实现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最终用户等利益相关主体共生多赢的利益均衡格局。本文运用产业价值链整合与重构基本理论方法,以FMC业务为例,归纳分析了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的三种整合模式,并对其FMC运行模式及其业务融合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电信行业的重组,具备全业务运营基础条件的新电信、新移动及新联通应时而生。面对相互间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销渠道作为市场开拓的动力核心开始成为运营商争先整合规划的焦点。基于此,文章对中国电信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电信要适应全业务运营需要发展营销渠道,包括实体渠道、直销渠道、社会渠道及电子渠道;提出了中国电信在全业务运营下营销渠道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总体定位以及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营销渠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竞争的自我颠覆性和网络外部性的双重视角分析了我国电信业的竞争性失衡问题。结果表明:竞争的自我颠覆性导致电信业由竞争格局走向垄断,网络外部性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在位运营商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使得其均衡产量为跟随者均衡产量的2倍;我国进行的第三次重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由于竞争的自我颠覆性导致的竞争性失衡,但是这种逆转只是暂时的,为了进一步促进有效竞争局面的形成,以及在长期内维持合理的竞争性局面,则需要均衡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外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