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襄樊铁路枢纽在路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襄樊北编组站能力现状,提出襄樊北编组站的改扩建方案,主要有新建上行系统二级三场、三级三场及中轴线西移三级三场3个方案。通过对3个方案的情况分析和优缺点比较,推荐采用中轴线西移三级三场的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2.
结合柳州铁路枢纽的扩能改造,分析柳州南编组站与相邻编组站的分工及作业量,研究编组站集中设置和分散设置两个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优缺点分析,推荐柳州南双向集中设置方案,并对集中设置方案的三级三场和二级三场两个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推荐新建柳州南编组站下行三级三场方案。  相似文献   

3.
徐州北编组站为双向三级六场站型路网性编组站,半自动化驼峰调车设备,但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运量的增长,驼峰,编尾和车站办理能力趋于饱和,到发场,出发场能力已超出合理技术负荷,尤其是上行出发场。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作业能力或进行分流。  相似文献   

4.
太原枢纽点线能力分析及榆次编组站扩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太原枢纽大西客专引入、枢纽西环线建设和相关线路扩能引起枢纽既有运输格局发生变化,从枢纽功能布局、路网定位、编组站分工、车流组织等方面,分析了太原枢纽两个编组站分工和榆次编组站存在的路网节点梗阻等问题,提出榆次编组站作为枢纽主要编组站的定位和榆次编组站按双向二级六场扩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编组站设计是站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编组站的站型、驼峰类型,到自动化管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自动化编组作业体系。随着路网的建设,有的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有些在路网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编组站,由于衔接线路的增加,作业量增加幅度较大。随着枢纽客内货外布局的优化,对编组站的站位及规模将会作出新的调整。结合新的发展要求,探讨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  相似文献   

6.
结合厦深铁路引入深圳地区,提出平湖南站维持二级三场和扩建为二级四场两种站型方案,通过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在解决车站作业交叉矛盾,满足车站解编能力的前提下,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月山编组站自1970年建成至今历经2次大规模改扩建,车站站型也历经演变。从月山编组站历次站型的演变过程,分析针对其衔接线路方向、承担作业量及特点、所处地形条件等相关因素,选择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改扩建站型,经过方案优缺点比选,提出既有编组站改扩建应结合实际,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格尔木南编组站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格尔木铁路枢纽总图布局,针对格尔木南编组站选址问题,提出油管北侧方案(方案Ⅰ)和高速南侧方案(方案Ⅱ)2个选址方案,并且对其方案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采用方案Ⅰ。最后从编组站场型及股道数,车场到发线有效长,机务、车辆设施配置等方面确定格尔木南编组站规模,并且对格尔木南编组站中的驼峰峰高和调车场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海关编组站近、远期车流中以直通车流为主的特点,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津秦沈电化工程,分析确定山海关编组站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其改扩建方案宜在既有格局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西延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海关编组站所处地理位置及现有站型与能力状况的分析,依据预测的车站作业量提出了山海关编组站东延、小东延和调车模式不改的3个改建方案。论述分析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合理性与投资概算,并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