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打击偷逃高速公路通行费行为,本文对各种偷逃通行费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分类、总结,从管理、技术及应急技巧等方面提出查处措施并提炼出查逃措施口诀,为高速公路收费运营单位查处偷逃费提供借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路段联网收费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计重收费、绿色通道、ETC等收费方式的推行,收费稽查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偷逃通行费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前,个别不法车主为了谋取私利,采取各种手段偷逃高速公路通行费,这不仅破坏了高速公路的正常收费秩序,甚至还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若无法有效杜绝禁止,必将影响我国公路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偷逃通行费问题,提出一套应对高速公路偷逃通行费的联网收费数据稽查系统,该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手段,从收费业务数据中捕捉及识别出车辆的偷逃费行为特征,并形成稽核名单,并反馈至实际现场稽核系统中,从而对这些不法车辆形成有效的打击和捕获。  相似文献   

3.
在利益的驱使下,高速公路换卡、倒卡、冲卡等偷逃通行费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而随着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联网收费里程进一步延长,偷逃通行费的行为将更加猖撅。如何预防和打击逃费作弊行为,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必修之课。本刊特意编排了三篇文章——《逐步完善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稽查工作初探》、《准确识别异常超时打击倒卡逃费》和《高速公路收费监督措施的探讨》,分别阐述了收费稽查的意义、偷逃通行费的作弊形式、如何加强内外部管理以及具体的手段等等。三篇文章反映的都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兄弟省市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后车辆偷逃通行费情况分析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不仅给行驶的车辆带来了安全、快捷、舒适的行车环境,也给业主带来了可观的联网效应,通行费收入大幅增长,运营成本降低。但是,随着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行车里程和单车通行费增加,一些车主、运输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偷逃通行费,给业主和国家造成很大的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范围逐年扩大,收费IC卡数量急剧增加,收费运营和管理成本、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丢卡、盗卡、偷逃通行费等现象频出,进一步恶化了现状。因此,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既能防止丢卡、盗卡、作弊又能减少通行费流失、易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收费IC卡管理系统已成为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我公司开发生产多年的全自动收发卡机以及多年开发高速公路收费IC卡管理系统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应用ZigBee技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省际联网、全国联网逐步推进实施,车辆偷逃通行费行为直接导致了通行费的大量流失,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贷款"、"还贷"的良性循环机制,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高速公路偷逃通行费现象的研究与分析,从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入手,探索有效的防治手段与解决方法,降低高速公路通行费漏征率,改善收费站车辆通行秩序,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DHT的P2P技术在防倒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倒卡"偷逃通行费,是指运行车辆在联网收费的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直接或通过中间人相互交换通行卡,致使车辆在出站时通行卡记录的里程小于实际行驶里程,从而少交乃至逃交车辆通行费.  相似文献   

8.
全国高速公路实现“一张网”运行后,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偷逃通行费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做到应收尽收,减少通行费损失是高速公路行业最大的关注点。随着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和各省稽核系统的上线,稽核业务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稽核实时性不高、稽核信息量不足、稽核系统与站级收费系统无法联动等问题,基于上述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ETC节点门架的联网收费自动化稽核系统,通过部署节点门架构建数据围栏,进一步丰富收费系统可获取的车辆通行信息,并借助云端稽核平台实现实时稽核以及与站级收费系统的信息联动,助力完善高速系统稽核业务,减少通行费损失。  相似文献   

9.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之后,省界站拥堵问题彻底解决,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伴随着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称重检测的实行,收费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缓行现象.全国高速公路形成"一张网"新格局,车辆单次通行距离更远,单笔通行费更高,逃费诱惑更大,通行费偷逃漏缴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收费站拥堵缓行和通行费偷逃漏缴两类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计重收费对遏制超限超载,保护公路桥梁,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高速公路、长江大桥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计重收费后,恶意超限车辆大幅减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计重收费后超限车辆的单车收费额大幅提升,受利益驱使,少数车主千方百计偷逃通行费,各种新的逃费形式层出不穷。这些计重收费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秩序,扰乱了运输市场,我们在收费工作中应予以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和电子收费技术的成熟,高速公路收费站基本均已采用不停车收费(以下简称ETC)车道,ETC系统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速公路运营能力,减少收费站人工收费所产生的成本。但在运营过程中,部分车辆利用ETC系统管理漏洞偷逃通行费,扰乱了正常的收费秩序。本文基于微波雷达车型分类功能与高速公路ETC系统的联合应用,通过技术手段阻止并杜绝车辆偷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高速公路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联网收费的推进以及绿色通道免费等政策的实施,单次单车缴费额度的不断提升,一些不法车主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采用各式各样的逃费方式来少交或者逃交车辆通行费,已经给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和国家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高速公路偷逃通行费行为愈演愈烈,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运营秩序,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3.
偷逃通行费行为严重扰乱了高速公路正常营运和安全管理秩序,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浙江省通过4年多努力,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初步建立了查处、打击偷逃工作的长效体系,采取攻防结合的措施,严厉打击和抑制了偷逃费的不法行为,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速公路已基本形成网络化,为了减少收费次数,各地对高速公路通行费均实行了联网收费,即对各类通行车辆在高速公路入口处发卡,在出口处一次收费。由于各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的主体不同,各主体都需要通过收取通行费来归还建设贷款,并获得利益,因此,需要将各过往车辆交纳的通行费在不同主体之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速公路的道路交通特点及其在运输系统中具有的重要性,高速公路投资巨大、建设资金来源不一,其建设、运营往往需要筹资、收费、还贷.在进行联网收费后,收取的通行费也不再是单一道路的通行费,而是路网内车辆所经过的所有道路通行费的总和.因此,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通行费拆分及结算必须结合高速公路联网特点,保证对通行费进行合理、准确的拆分和严格的拆帐结算,确保高速公路路网中各个业主单位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茌通过对国内典型联网收费管理模式的分析,指出广东省现行联网收费管理模式的不足,探讨建立满足高速公路通行高效、安全、便捷、较低的高速公路运营成本,保障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安全的政府主导、管委会协调、路段参与的联网收费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联网通行费拆分结算准确及时,从而保证各高速公路业主的利益。在省内不同高速公路的互通,便利车辆通行,但通行费拆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投资建设等原因,每条高速公路并不同属于一个业主,如果车辆行驶多条高速公路,则所交的通行费不能简单地归到出口收费站所在路段。如何合理地规划资金的拆分结算,使各个高速公路业主得到应有的收入,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整个高速公路联网计重收费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情及湖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政策和标准,研究并实现了目前在高速公路路网存在环状(多路径)情况下采用最短路径法的联网计重收费的通行费拆分结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逐渐发达,通行车辆越来越多,高速公路上的偷逃费现象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使用倒换卡偷逃公路通行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对车牌自动拍照与自动识别技术,通过网络在高速进出卡口处对车辆进行识别、对比,查出作弊车辆,减少或杜绝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9.
如何打击遏制偷逃通行费的行为,如何有效、公正地收取通行费一直都是安徽省运营部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安徽省高速公路整车式称重系统的使用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超限超载得到有效控制,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路桥路面得到有效保护,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近期四川等省出现了利用技术手段修改通行卡信息,伪造并销售高速公路通行卡偷逃通行货的案件,与以往的倒卡、换车牌偷逃费相比,手段更加隐蔽,技术含量更高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曾报道的四川攀西高速公路假卡案为例,犯罪嫌疑人仅在2013年1年间就偷逃通行费260余万元;河北省也曾发现了类似手段的作弊,这些偷逃通行赍的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本文就如何提PSAM卡在线监测及通行卡信息防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