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思 《金卡工程》2010,14(4):110-110
身份人格起源于罗马法,而近代的法律人格制度则是以德国康德哲学的伦理人格为桥梁而形成的。法律人格经由了从身份到伦理再到理性的历史演变,其内涵则由不平等到形式平等再到实质平等三个阶段。从身份到伦理,确立形式平等的权利能力制度;从伦理到理性,则形成了实质平等的行为能力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爱芳 《金卡工程》2010,14(9):96-96
罗马法上的法律人格制度通过身份的赋予解决法律上的人问题,其本质是筛选器。而其后经漫长的发展,出现了人格权,发展成为一种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人格权私法化映射在民法领域中,即表现为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而当下中国的人格权独立成编则一时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黄青峰 《金卡工程》2010,14(4):171-172
罗马法的财产权体系,构筑在宽泛概念的客体物基础之上。法国法与德国法,就财产法这个分支来讲,都来源于古罗马法。作为古拉丁语,罗马法中的res既有物或事物的含义,又有财产的含义。它在法国民法中发展为财产权,在德国民法中发展成物权。英美国家法律对财产的理解是,凡是个人可以支配的、具有使用和交换价值的东西都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财产概念概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大法系财产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闫霄丽  姚耀 《金卡工程》2010,14(6):37-38
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作为民法中的基础性概念,其在民法领域的独立地位和存在价值毋庸置疑。法律中的人格完整性宣布了它的必要性,行为人责任归属和赔偿请求权的实现更显示了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存在对整个民事责任制度体系,乃至整个民法理论体系的完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元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具有二元构造特征的传统公权利理论出现危机。以自由等价和人格主义为基础,以水平私益冲突为核心,普罗伊斯建构了多元行政法律关系中判断公权利的利害调整模式。通过区分权利分配与请求权指向这两个维度,利害调整模式实现了私人间水平关系与国家和私人之间垂直关系的整合。在多元行政法律关系中,不仅公权利的内涵有所不同,而且法律之于公权利证成的作用得以凸显。利害调整模式立足于行政法律关系理论,优化了公权利的判断方法,推动了公权利理论的发展。面对多元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复杂利益结构,我国也可以借鉴利害调整模式,完善冲突利益的协调机制,实现无漏洞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民法的价值理性在于确立并保障人格,那么商法的价值选择便在于对人格快乐之倡扬。民法解决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一般生存权利问题,而商法则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并保护人追求快乐生存的权利问题。本文从社会经济原因分析商法的效益优先的原理及其机制,充分体现商法的立法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现今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民法学者认识到意思自治原则的重要性,一些学者在"市扬经济是意思自治的经济"、"意思自治是市场经济法律活的灵魂"的命题下大声疾呼"弘扬"意思自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鉴曾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民法原则的意思自治原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但要先对意思自治原则进行理论分析、历史考察和现实对待。一、意思自治原则的理论渊源意思自治原则可以从罗马法中找到导源,但这种导源是非直接的,罗马法虽然有了意思自治的思想和精神,但是没有提出它的概念,也没有把它抽象为民法原则。实际上,意思自治原则最早是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法学家查理·杜摩林提出的,而且是"当事人意思自治说"(Theory of Antonomy the Padies)。十  相似文献   

8.
赖会 《金卡工程》2010,14(7):151-151
促销赠品在经济学上属于商品的范畴,在法律上属于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不应当适用民法中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劣质促销赠品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9.
李月 《金卡工程》2009,13(4):81-81
形成权是由单方行为即可导致法律关系变动的权利。形成权概念对民事权利体系、诉讼理论及民法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形成权有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喻笑然 《金卡工程》2009,13(11):37-38
侵权法保护的胎儿利益主要是偏重于对胎儿人身健康利益的保护与救济,尽量减少侵害胎儿利益的侵权行为。侵犯胎儿利益的行为是现代侵权行为的一种,有其特殊性。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将胎儿利益视为先期人身利益来寻求法律的保护,既回答了胎儿无权利能力和权利的问题,又找到了胎儿利益受法律保护的基点。我国应扩充民事侵权法,将胎儿利益纳入到我国民事侵权法的保护范围之中来。  相似文献   

11.
“法人”一词为德国学者所创。从历史发展看,人格与权利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存在交叉。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样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李磊 《金卡工程》2010,14(10):81-81
拉邦德的代理理论,一致被认为对民法制度具有重大贡献,被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但如果从代理制度发展史来看,由于在民事代理不像其他民法制度一样,从罗马法开始的就缺乏理论滋养;而商事代理尽管独立发展,但在理论体系上却先天不足,因此在理论资源匮乏的前提下,拉邦德将商事代理的一般规则简单移植而作为代理制度一般规则的做法值得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3.
李坤 《金卡工程》2009,13(2):19-20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抽象和具体的二重性。一为抽象的资格,一为具体的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限制仅仅指的是作为具体意义而言的权利能力。自然性质、法规和法人目的事业限制的是法人享有的具体权利范围。而法人超过经营范围的行为不应一概认定为无效或者有效。法律在权衡法人与善意第三人利益关系时,应侧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以维护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4.
无因管理制度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明浩 《金卡工程》2010,14(1):116-116
无因管理是民法债权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德国普通法、法国民法亦承袭了罗马法的做法。我国民法亦对无因管理作了专门规定,但由于这些规定较为原则笼统,不易操作,故在司法实践中对无因管理的识别往往出现困难。因此对该制度进行一定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民法上的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为某种单方的行为,依此单方行为可以发生、变更、消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一种权利。由于学界对相关概念认识的差异以及学者自身价值判断上的主观性,使得对形成权的地位及体系构建等产生了分歧。本文分析了形成权的概念,揭示了形成权在权利体系中的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民法上的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为某种单方的行为,依此单方行为可以发生、变更、消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一种权利。由于学界对相关概念认识的差异以及学者自身价值判断上的主观性,使得对形成权的地位及体系构建等产生了分歧。本文分析了形成权的概念,揭示了形成权在权利体系中的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17.
1、物权法、产权制度理论的内容与比较 (一)物权法理论的主要内容 物权与物权法是法律(民法)上的核心。物权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权法,指关于人对于财产支配关系的全部法律规范。但是民法上的财产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很广,除有体物(动产、不动产)外,还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无体财产权,及租赁权等债权。狭义的物权法并不将其全部纳入,仅以有体物(动产和不动产)之归属秩序为其规范范围,有时并及于某些特定权利之归属如权利质权。法学概念上的物权法。通常是指狭义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18.
陈薇  潘文磊 《金卡工程》2010,14(1):52-53
法律行为是民法理论研究之重点,而意思表示则是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意思表示错误制度历来是民法中的难点问题,我国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首先引入了意思表示错误的认定的标准,其次,介绍了大陆法系意思表示错误的几种类型以及意思表示错误产生的法律效果。最后,分析了我国有关意思表示错误的立法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吕勇 《现代金融》2006,(11):45-45
在目前商业银行的新型担保资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典型的物权担保资产,如公路收费权质押、出口退税质押等。这些质押方式被银行大量采用,有些也有政府文件作为依据,但作为一种物权担保,其行为效力和风险防范方法一直是有异议的。一是物权法仍然是我国民法的一个基础理论,而多数的新型权利质押,金融资产中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法律性质上的承认,是不是物权没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占有制度作为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民法典不可或缺的制度。罗马法的占有制度为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日本民法等对占有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罗马法上的占有制度出发,分析了罗马法上的占有制度对大陆法系国家民事立法的影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提出了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如何完善占有制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