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证作为现代国际贸易最普及的结算方式,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产生了信用证欺诈的风险。本文通过阐述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制度成因,引出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原则的适用,进一步规避产生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作为现代国际贸易最普及的结算方式,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产生了信用证欺诈的风险。本文通过阐述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制度成因,引出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原则的适用,进一步规避产生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胡培雨 《企业经济》2012,(9):189-192
根据国际上UCP600关于信用证的解释说明,信用证是一项法律要约。虽然信用证有国际贸易结算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本文探讨了信用证融资欺诈的法学范畴、司法认定和类型,对信用证融资中欺诈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用证欺诈的司法认定标准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属于银行信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进出口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大大降低了交易风险,故在国际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以及银行审单时强调信用证的独立性加大了信用证风险防范的难度,一旦出口商出现违约或者欺诈行为,进口商将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面对信用证结算的风险,进口商认清欺诈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信用证欺诈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给国际贸易秩序和银行结算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给有关国家和当事人造成了严重损失,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防范非常必要。文章对信用证欺诈的危害、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有所帮助,树立他们在国际商事交易中使用信用证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支付制度是当前最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随着信用证欺诈的日趋频繁,信用证欺诈例外成为维护交易公平的重要制度.但是,该原则原有的理论基础,即"欺诈使得一切无效"原则已经不能充分应对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巨大挑战.通过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研究,分析将默示条款理论取代传统理论作为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基础理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王倩 《中外企业家》2012,(15):90+94
信用证曾被誉为英国商人最伟大的商业创造,并因其具有融资便利、运作规范、交易安全等特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信用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也为不法商人实施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信用证欺诈行为不仅破坏了国际市场的交易秩序,还威胁整个信用证制度。因此,如何处置和防范信用证欺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的发展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用证业务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比较成熟的商业做法,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但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也并非万无一失,对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若不加以防范,可能给进出口商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也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和结算风险的防范对于出口企业也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详细阐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结算风险及其审核防范。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经济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但实际上对出口商、进口商而言,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从对信用证欺诈的界定入手,着重从行为分析的角度分解阐述信用证欺诈在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买方的信用证欺诈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结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买卖双方增加了信任程度。然而,随着贸易的增加,信用证欺诈案却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本文通过一起信用证欺诈案例来引出买方实施信用证欺诈的形式,并对此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欺诈作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大恶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它使得涉足于交易中的当事方慎之又慎.然而欺诈似乎无法避免,利润与风险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商业贸易中对利润的追求势必会带来不可知的风险.中国身为发展中国家是此恶疾的较大受害者.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信用证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故其风险,特别是恶意的欺诈行为常被人们所忽视。但严峻的现实是我国每年因信用证欺诈造成的银行和企业损失达数十亿元之多。因此,研究信用证欺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研究,笔者认为,应当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信用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信用证的三大原则:独立抽象原则、严格相符原则、欺诈例外原则,奠定了信用证今天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文中首先引述了一个影响信用证独立性的案例,并从国际惯例与制裁法律的关系、国际商会对制裁条款的立场角度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国际贸易的各个主体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强调了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业务的重要性,随后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和国际贸易惯例对信用证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开证保证金的性质及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信用证开证保证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个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即法院的冻结、扣划措施和主合同无效对信用证开证保证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结算因其银行背景,传统观点将其认定为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实质上,与汇付、托收相比较,信用证结算除缓解了结算环节的一般商业风险外,并没有将国际贸易结算环节的其他风险做了全面的防范,甚至其本身还孳生了特有的结算风险,因此,轻率地论断信用证结算是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有很强的误导性。基于此,本文在对信用证结算的传统观点及其缺陷做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认识信用证结算性质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归纳出信用证结算性质的六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对进出口双方及银行都具有有利作用,但也存在弊端。长期以来,信用证一直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而近年来国际贸易竞争激烈,竞争手段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多元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信用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弊,并提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所以国际结算越来越重要。论文主要介绍了中小进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现状,阐述了中小进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结算模式的选择,说明了汇付、托收、信用证及国际保理结算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其联合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小进出口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时,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国际结算模式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进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结算方式,因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纯粹的单据交易”方式,提单在所有单据中是最重要的单据,经常为不法者所利用,给贸易双方及银行带来了很大风险。本文在分别对进口和出口业务中,容易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作者结合多年的外贸工作经验及单位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外贸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企业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国际市场,国际贸易闻的结算业务已在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国家放宽政策,鼓励出口.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作为一种安全迅速、能够较好地保证买卖双方利益,又便于融资的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