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国银行万年县支行张火箭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如何按社会主义国有商业银行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要求,加强信贷管理工作?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中信贷管理的变化及特点一是信贷调控的间接化。在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信息经济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信息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有关信息,既是商业银行制定信贷政策、开展信贷营销的先导,也是信贷业务各个环节的重要投入要素,贯穿于信贷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可以说,现代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依赖于信息要素的投入,而且信息管理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决定着信贷运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主要采用资产和负债综合管理的模式,但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8年,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急速膨胀。而近年,随着货币政策的急速转向,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简要阐述管理不健全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文章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创新问题。文章从分析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趋势入手 ,严肃提出并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观念创新 ,以及技术创新和工具创新等问题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2):10-13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古老的风险,也是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而商业银行作为承担信用风险的企业,管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生存之道。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信用文化缺失,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落后。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贷款管理,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改善风险管理方法,创新风险管理机制等手段,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对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理论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理论的应用条件以及在当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取得内部评级法阶段性研究成果但相关资本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如何从单个客户入手实现风险一收益平衡的管理模式,并论述了这一管理模式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4.
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也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和稳定的基石,征信体系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风险的特殊企业,在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承担了大部分的信用缺失成本,对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的需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额度授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综合评价客户资信状况、授信风险和信用需求等因素,在信用风险限额的基础上核定授信额度,并通过对授信额度的分配使用、监控管理来集中、统一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行为。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产品的多样性和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于客户核定的授信额度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产品额度分类,每个分类项下包含多个不同的信贷产品, 相似文献
16.
风险是金融机构利润的源泉,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管理的风险越多,创造的财富和利润也就越多。因此,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计量以及合理的管控、精确的评估、寻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点成为所有金融机构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将信息化商业银行的科技管理职能概括为如下领域:信息技术参考模型、信息技术工程标准化管理、软件工程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信息技术服务管理、金融创新支撑与人力资源管理,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银行信息化作了全面的阐述.全文包括6部分内容: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参考模型、信息技术工程标:位化管理、软件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信息技术服务管理、金融创新支撑与人力资源管理,本刊将分3期刊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0以后,银行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银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如何全面提高银行盈利能力等是目前讨论最多的课题。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的某些不足,从知识资本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软件项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项目管理就是软件项目经理利用现有的资源,运用一定的方法,有效地组织开发人员,对整个软件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确保软件项目按标准、在预算的成本和预定期限内完成。根据StandishGroup公司的报告:2000年在美国只有28%的软件开发项目获得了成功,23%的软件开发项目是失败的,49%的软件项目是“被质疑的”。因此,加强软件项目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软件错误(Soft-wareBug),而且还可以实现软件产品的规范管理,有效地提高软件产品质量。面对日异变化的市场,客户需求也不断变化,导致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软件开发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