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的起始是2003年9月,目前货币政策的基调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调控尚无结束的征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第一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78年,第二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4年,第三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7年,第四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93年。目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扩张政策,货币政策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防范通货紧缩,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从1998年和1999年上半年有关主要的经济指标来看,人们似乎有这样的印象,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并且有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是因为国民经济已陷入了“凯恩斯陷井”。本文拟就我国目前货币政策及效用谈一点粗浅认识。1998年以来,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央行实行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贷款限额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加大信贷投入;连续4次降…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村信用联社根据本市粮食多和秸秆多,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的优势,近几年来,按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要求,以支持粮食转化,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实施“粮变肉工程”,逐步调整信贷投向,由支持农民粮食生产为主转向支持畜牧业发展为主。2004年发放养殖业贷款2.9亿元,占当年放款总额的52.7%。支持农户养猪30.9万头、养牛7.2万头、养羊8.2万只、养禽656万只、养鹿376头。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符号限定的SVAR模型,考察了全球金融危机下贷款供给冲击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货币政策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相对较短暂;在同为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冲击下,贷款供给)中击、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的负向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实际GDP的负向影响较短,但波动影响较大;贷款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15%,货币政策冲击是造成实际GDP波动的最主要的冲击.其解释力度达20%左右,总需求和总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的波动的解释力度相当。约达17%左右。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自1998年开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间接传导机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1998年到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间接调控体系建立以后,从影响的显著性来看,贷款和M2都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是一方面贷款对产出的影响略高于M2的影响,另一方面贷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略低于M2的影响。从稳定性来看,信贷渠道也优于货币渠道。另外M1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不稳定,关系不明显。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应该选择将贷款和M2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贷款为主,M2为辅,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渠道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金融全球化既带来金融利益分配的全球化,也带来金融风险扩散的全球化。全球化条件下的各国在最近这场危机中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反危机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扩张到极致,但扩张措施不能过满、过度和固化,要留有余地,随时间推移控制扩张措施的节奏和力度,并要根据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变化的新趋势择机启动退出策略,逐步完成退出,由扩张转向稳健。  相似文献   

7.
受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企业国内融资难度加大且成本增加,企业遂把目光转向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且政策限制较少的国内外汇贷款,我国的国内外汇贷款呈快速增长态势.而外汇贷款的快速增长又可能弱化从紧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国内外汇贷款的快速增长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200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国家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了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多年未用的贷款规模控制等措施来遏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随着贷款增幅的下降,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幅明显下滑,从而促进了“金融脱媒”的日趋凸显,这将对吕梁市辖区农村信用社以资产扩张和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经营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受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企业国内融资难度加大且成本增加,企业遂把目光转向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且政策限制较少的国内外汇贷款,我国的国内外汇贷款呈快速增长态势。而外汇贷款的快速增长又可能弱化从紧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国内外汇贷款的快速增长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货 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通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其原因既在于传导主体行为的被动性 ,又因为传导工具的无效性。以信贷途径为主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低效性的根源。要使货币政策真正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有力手段 ,利率的中介指标的作用必须有效的发挥 ,利率市场化是其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一、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对比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对总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资本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共同进行传导 ,同时信贷传导途径仅作为传统利率传导途径的增强机制、补充机制 ,并不成为主机制。然而在我国 ,信贷传导途径表现特别突出。信贷传导途径主体之间的博奕性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低效性。既然我国信贷传导途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 ,那么信贷传导途径的任何“瑕疵”将直接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弱化。其传导主体之间的博奕性主要体现在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商业银行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实施放贷行为。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真正决定因素是新贷款的可获得率和旧贷款的偿还率。由于我国这两项比率都不高 ,因此对扩张性货币政策 ,信贷...  相似文献   

11.
李陵生 《经济师》2003,(11):291-291
近年来 ,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 ,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结构性问题如在县域经济中的主要企业群体———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仍比较突出 ,特别是县级商业银行在流动性比较充足的条件下 ,资金向上级行集中 ,没有在辖区的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身上产生效应 ,形成了银行难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两难”局面。笔者通过开展专题调研 ,重点分析研究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 ,商业银行新增存差资金去向、贷款…  相似文献   

12.
1.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央行金融调控的艺术性。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总量调控与结构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机制,坚持货币政策目标单一性即以稳定货币值为前提。2.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水平,适时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首要的是应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弹性,这就要改善处理好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速、物价目标、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等问题,特别是要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适应,促使金融规模和结构、实体经济规模和结构相适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总量性指标逐步过渡到价格性指标已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依据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软着陆”过程中,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银根、刺激需求的政策,1996年5月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中央银行先后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进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降低准备金率,提出积极实行贷款支持的指导意见,等等,以求扩大贷款需求,刺激投资。货币政策如此连续、密集运用,然而迟迟没有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政府于1998年增发国债1000亿元,进一步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措施,并且把增加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1·要在明确财政、货币政策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鉴于财政金融风险的相互传导、相互转化甚至相互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政、金融的职能边界不清造成的,所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必须首先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职能范围进行明晰而具体的划分,尽量减少因职能混同、职能“缺位”和职能“越位”同时并存而产生的“互扰”。2·积极财政政策逐步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相应突出货币政策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为避免短期政…  相似文献   

16.
邹时荣 《现代财经》2001,21(11):39-42
新经济背景下,知识正逐步取代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竞争逐渐由“资源型竞争”转向以人力资本为主的“知识型竞争”。这种变迁迫使商业企业必须建立与新经济相达应的学习与修炼,合作与竞争,防御与进攻,科技创新的竞争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7.
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生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的风暴,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涉及面较广,原因比较复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与美国的金融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间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逐步下调,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源 《经济纵横》2000,(8):22-25
工业化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主动力 ,而工业结构调整是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 ,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应由过去的短期适应性调整转向长期的战略性调整 ,调整的主体应由政府逐步转向企业 ,调整的重点也应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存量调整为主、增量调整为辅。  相似文献   

19.
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建设银行贷款是社会主义经济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但是,基本建设投资是全部改成建设银行贷款,还是部分地改为建设银行贷款,是以“拨款为主,贷款为辅”,还是以“贷款为主,拨款为辅”一直是有不同看法的。本文拟对基本建设投资拨款与贷款的相互关系,谈谈我们的看法。基建投资无论采用拨款或贷款其本质都是长期投资,并有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0.
1996年5月以来,人民银行运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对国民经济中的货币、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引导储蓄向消费和投资转化,扩大国内总需求,形成“消费促进生产,生产促进分配,分配又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生产……”的良性循环。其中使用最多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就是利率政策,在2年多的时间里,六次调低利率。如此频繁地调低利率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那么这六次调低利率的实际效果如何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调低利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作用不明显 两年多的时间里,平均贷款利率下降5.67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贷款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