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民事没收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都非常广泛。在美国,可适用民事没收的违法犯罪行为包括诈骗犯罪、贿赂犯罪、贪污犯罪、盗窃犯罪、谋杀犯罪、绑架犯罪、非法赌博犯罪、纵火犯罪、抢劫犯罪、敲诈勒索犯罪、淫秽犯罪等一系列犯罪行为,覆盖了联邦的、各州的、外国的各种罪名,总数多达250多种。而美国民事没收的适用对象,则根据罪名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以予以民事没收的有犯罪收益、犯罪工具、为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的财产以及与犯罪有关的所有财产。  相似文献   

2.
金融犯罪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经济论坛》2004,(8):102-105
金融犯罪的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金融犯罪进行类型划分,即根据金融犯罪的某些特殊属性,将金融犯罪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金融犯罪的分类问题,是研究金融犯罪的一个基本问题。对金融犯罪进行正确的分类,有助于揭示金融犯罪的实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金融犯罪的惩处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高东昊 《时代经贸》2011,(14):171-171
随着科学的发展,犯罪分子通过扫描、复印等手段,克隆银行汇票后,实施诈骗,其特点诈骗数额和负面影响较大。此类案例在网上拙实不少,如2009年末,连运港市B银行6156万元贷款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被查实为克隆票据。列此,笔者还特别呼吁,银行机构亟需提高防范假汇票的意识和能力。本人认为我们银行机构只是提高防范假汇票的意识和能力是不够的,俗话说“以彼之道还施彼人之身”。犯罪份子既然能利用科学方法实施诈骗,我们也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票据及措施来阻止诈骗。本人有以下方法来改进汇票及措施,供高管人员和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2)
网络犯罪是在计算机犯罪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形式之一。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势在必行。文章在介绍网络犯罪之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网络犯罪立法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我们发现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加大行为性成本和物质性成本的投入,可以大幅削减心理惩处成本和惩罚成本,从广度和深度上大规模拓展和垄断犯罪市场,使之几何级倍数增加犯罪收益,从而有可能达到犯罪效益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心理,掌握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动机,更有利于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与自然人犯罪基本相同,单位犯罪停止形态与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停止形态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纳入犯罪行列,醉驾不但要受到行政法和民法的调整,还会受到刑法的制裁。这就提高了醉驾的犯罪成本,作为一个理性的犯罪人来说,即使不是很明确地计算出犯罪成本,也会在潜意识里有所权衡和比较而不贸然醉酒驾车。进一步理性分析会更明确醉驾的犯罪成本高在何处,我们如何利用提高此行为的犯罪成本来遏制醉驾行为,虽然醉驾入刑以来,醉驾情况以及由于醉驾引发的其他犯罪有所减少,但仍可从犯罪成本角度来进一步遏制醉驾犯罪。  相似文献   

8.
褚冬宁 《经贸实践》2016,(7):278-278
环境犯罪是近年新兴的犯罪形态,环境犯罪不是刑法学上一个具体罪名,而是一类罪。环境犯罪指行为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的严重的破坏或者污染环境,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环境犯罪作为一类罪,生态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类最的根本属性。另外,别出心裁的违法者利用环境犯罪的长期潜伏性所逃避责任,所以将环境犯罪界定为自然犯,合理合法地将责任归结为行为人。  相似文献   

9.
农村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严峻挑战。鉴于当前农村犯罪呈现犯罪侵害对象以留守家庭为主、犯罪类型多样化且以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为甚、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且受教育程度较低等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对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勇 《资本市场》2004,(1):42-42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飞速发展,银行卡犯罪形式层出不穷,犯罪频率大幅增加,我国现行银行卡犯罪立法已经不适应国内银行卡产业及银行卡犯罪的发展,推动银行卡犯罪立法的完善、加大对银行卡犯罪的惩治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蔺瑞 《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40-141
近年来,互联网络在中国快速普及,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但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出现在社会各领域并迅速泛滥,涉网犯罪特别是网络财产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网络财产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着重探讨网络财产犯罪的形式及其造成的后果,对针对虚拟财产的犯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分析网络财产犯罪的成因和特点,就如何确保网络安全以及预防和控制网络财产犯罪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研究涉网犯罪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法对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未作出明文规定,刑法第23条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就成为理论界解释犯罪既遂在逻辑上的法律依据。由于对"未得逞"存在不同理解,因此围绕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就产生了诸多主张。通过对现有犯罪既遂标准的分析论证,得出应当以体现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实际侵害的犯罪结果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白领女性犯罪大案要案不断,白领女性犯罪也呈现新特点.本文立足白领女性犯罪特点,探究其犯罪原困,寻求预防白领女性犯罪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概念入手,探讨新时期下我国刑法的犯罪化的任务和非犯罪化的使命,指出未来刑法将循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双向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张俺元 《经济师》2005,(6):66-67,80
目前,青少年犯罪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犯罪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文章从学校教育的层面探讨了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与自然人犯罪基本相同,单位犯罪停止形态与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停止形态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犯罪概念在刑法学与犯罪学中的含义是不相同的,论述了刑法学与犯罪学中各自的犯罪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了重点阐述。犯罪学研究传统上还是主要依据刑事执法机关的犯罪统计,这种统计是以刑法规定的犯罪为基点的。可以说,离开了犯罪的刑法学定义,犯罪学将难以准确描述犯罪现象,从而也难以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8.
赵秀哲 《经济师》2009,(8):59-60
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其中犯罪亚文化在引发青少年犯罪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便有效地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杨亮  杨景云 《经济师》2007,(11):92-93
网络犯罪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我国受人们关注程度比较高。由于我国网络信息运用起步晚,认识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犯罪特点、预防途径等方面,在认同程度上存在差异,要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网络犯罪的有效办法,应该从社会、技术、法治等方面入手,增强对网络犯罪的预防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预防网络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从犯罪未遂的基本原理出发,综合各国刑事立法例及有关理论研究成果,对犯罪未遂的定罪原则和量刑原则进行分析,探讨犯罪中止,不能犯与犯罪未遂在处罚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