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控股股东影响关联交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交易的有关利益主体中,控股股东控制下的内部人集团在信息拥有和资源支配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能够自由安排关联交易.本文进行控股股东与监管机构之间的静态博弈分析发现:当控股股东没有实现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时,监管机构的均衡监督概率较大,此时实际监督的可能性降低,那么现实中控股股东更多选择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当控股股东掌握绝对控制权时,监管机构的均衡监督概率较小,此时实际监督的可能性增大,则现实中控股股东更多选择公平的关联交易.  相似文献   

2.
中小股东监管股利分配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分配行为进行监管的博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信息状态下,中小股东提供监管的博弈可能是一个囚徒博弈,也可能是一个斗鸡博弈,还有可能是一个智猪博弈,取决于各个小股东的股利收益和监管成本.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监管的可能性取决于自身的持股比例和对方监管成本的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逃避赋税,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其主要原因在于关联方披露的不规范。应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引入监督力量,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资产专用性理论为指导,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正面效应。通过仁和与天目两家中国药业公司的对比分析得出,如果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了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根据资产专用性理论,捆绑效应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如果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不多,则可能不会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进而控股股东便可能进行利益掏空。本文的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以及监管机构对关联交易的监管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必然性、可能性与监管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制度经济学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名义上属于买卖的交易,但实质上属于管理的交易或限额的交易,有着性质上非公允的必然;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国有股的不流通、绝对控股以及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导致了控股股东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的必然。规范关联方交易的有关法规不能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为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对非公允关联交易进行监管时,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关法规,从根源上控制非公允关联方交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之间非公平关联交易的目的以及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的现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得出上市公司之间占用资金情况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东之间的制约;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投票表决制度,鼓励小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管理者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股东利益,股东如何有效防范管理者道德风险成为了学术界及实务界迫于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将博弈论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利用双方的期望效用函数对博弈局中人的行为选择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股东提高监管效率、加大处罚力度可以减少对实施监管的需求;股东提高监督效率可以减少管理者道德风险事件;股东实施有效监管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最终达到均衡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道德风险事件并没有增加额外收益,此时管理者不会选择在职消费、过度投资等.但在道德风险事件资金数额或事后收益较大、股东不监管或监管无效等情况下,管理者必然会选择在职消费或过度投资等.本文不仅为如何消除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且是将数学博弈运用到财务金融领域内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刘云霞 《财会通讯》2021,(22):113-116,152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股权集中现象普遍存在于诸多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中,然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层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控股股东具备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大量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隧道挖掘"行为.为深入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文章依托于实际案例,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性"隧道挖掘"行为实施动因、手段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以经济后果为基础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期望对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向凯 《价值工程》2004,23(7):78-83
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其改制不彻底,与其控股股东先天性就存在关联关系。关联方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于是关联交易监管成为证券监管的重中之重。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是关联交易监管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我国2001~2003年度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质量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取得了一定的初步证据,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关联交易监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关联方之间转移资金和利润中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股东的利益.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我国会计监管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向凯 《价值工程》2004,23(10):78-83
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其改制不彻底,与其控股股东先天性就存在关联关系.关联方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于是关联交易监管成为证券监管的重中之重.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是关联交易监管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我国2001~2003年度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质量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取得了一定的初步证据,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关联交易监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联交易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本身是个中性经济范畴,它与独立法人企业的交易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其产生的原因也具有普遍性,即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寻求市场上的战略协同,以及通过合理手段享受税收优惠,但它同时也有操纵利润侵害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一面。有关关联交易的理论被分为动机理论和监管原则理论两部分,即关联交易的发生动机及信息接收方的披露需求与监督措施。关联交易的动机理论主要是指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亮  吴征 《广西会计》1999,(12):42-43
上市上司的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关联人之间所进行的并达到一定交易量或具有重要影响的交易。由于关联交易是发生于不存在的竞争性关系的特定主体之间,缺乏公平交易的基础,关联交易往往存在粉饰会计报表、欺骗报表使用者的现象。本文拟就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其对策作些初步探讨。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关联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股东、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的影响来体现的。(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中,若上市公司过度地向关联人提供购销业务和承担沉重债务,则对上市…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针对股东积极主义现象的博弈模型讨论了在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状况下股东和高层经理的最优策略,从而得出结论:股东应当积极干预公司经营和树立严厉监管的"声誉"。另外还发现在激励因素影响下股东监管的必要性与动机都会减少,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对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经理持股计划行之有效,但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由于股权激励会对股东支付函数产生较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针对股东积极主义现象的博弈模型讨论了在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状况下股东和高层经理的最优策略,从而得出结论:股东应当积极干预公司经营和树立严厉监管的“声誉”。另外还发现在激励因素影响下股东监管的必要性与动机都会减少,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对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经理持股计划行之有效,但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由于股权激励会对股东支付函数产生较大影响,大股东倾向于监管而较少采用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和监管机构的三方博弈模型,探究不同主体利益博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国有股东侵占非国有股东利益的概率受到非国有股东的上诉成本、监管机构可以获得的处罚收益以及查出概率、惩罚力度等因素影响,判定国有股东对非国有股东的侵占比例是否在可容忍范围,关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的推进步伐。  相似文献   

17.
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发生极有可能加大股东的投资风险,导致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上升;而且关联交易会降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导致信息更加不对称,增大股东的信用风险,进而提高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利用深市A股2009—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正相关;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越多的公司,其信息披露质量水平越低;信息披露质量在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用。文章的研究成果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提供了参考意见,也为当前经济形势下"去杠杆"政策的实行提供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程淑珍 《企业经济》2006,(1):123-124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伊始,关联交易便与之相随,关联交易本身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大量具有欺骗性的,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充斥市场,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转移利润、逃避税收和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工具时,关联交易就越来越被市场和监管者关注,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甚至被中小股东所反感或厌倦,因此,笔者拟从完善关联交易公开披露制度、规范股东权利制衡机制、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方面进行思考,来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使广大投资者能获得真实、全面而准确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通过恶意基金会关联交易掏空基金会和避税行为的发生,文章从基金会关联交易的识别、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层面探讨了基金会恶意关联交易的治理措施.建议放开基金会关联交易的制度限制,通过制定基金会关联交易准则、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规范关联交易;建议允许建立风险基金会,将是慈善活动和风险投资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据《证券时报》和联合证券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中,进行关联交易的占55.56%,巧用会计政策的占44.44%。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危害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对证券市场各主体(如上市公司、股东、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等)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研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规范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