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力 《改革与战略》2011,27(6):104-106,116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必拓展广告业市场,拉动广告人才需求。文章认为,在未来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广告人才将会出现现代服务业广告人才需求比重上升,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注重本土化人才向外向型、国际型人才转变的趋势。北部湾经济区广告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必须结合广告人才的需求态势统筹兼顾好广告人才储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及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发展中的马山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马山是南宁市的一部分,地处北部湾最北端,是北部湾经济区中离海最远的地方。谋划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三大产业带动,是马山县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扈剑晖 《特区经济》2009,(8):189-191
本文通过广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及与西部各省的服务业比较,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服务业进行SWOT分析,总结其服务业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提出经济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韦喆 《广西经济》2009,(9):31-32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深入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正在以飞快的步伐向前迈进,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展现出了非凡的辐射力,促进了其“后花园”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后花园”经济发展模式,其正在逐步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发展之中,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今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合作的窗口和桥梁,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基地,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打造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6.
创意经济在全球每天创造的价值为220亿美元,并以每天5%的速度递增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文章阐述创意经济发展形势及取得的成就,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特点和发展创意经济的有利条件,认为北部湾经济区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创意经济,并对发展创意经济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为背景,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专业结构的现存问题,初步探索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与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8.
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是在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次区域合作新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整合经济资源.增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增强泛北部湾经济区各经济主体发展动力的客观必然要求。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发展中.柳州市作为建设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化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柳州市的资源、产业、区位优势,在多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工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加快合作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正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会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晓虹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41-14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经济逐年增长,货运量也随着增加,正逐渐成为经济区位上的物流中心,这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物流业。但落后的物流业和物流基础设施,也制约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文章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正确判断自己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定位,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业,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叶茂 《广西经济》2008,(10):28-29
今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根据《规划》的功能定位,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区域合作区.崇左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4+2成员之一.以交通物流为建设重点。《规划》明确将崇左凭祥市列入功能组团.重点推进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凭祥经济技术合作区及周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12.
环北部湾经济区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开发的核心部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开发风生水起。就目前的合作机制来看,尚不能适应环北部湾经济合作从实践走向突破的需要。必须加强合作机制方面的创新与建设,为参与合作的各方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取利益最大化作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家的批准,发展经济和深化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人们关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基本共识。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巨大的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然而这些潜力至今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文章力求立足实际,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开放现状,研究现今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金融信息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北部湾经济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国内经济形势转型调整的挑战。在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治理中,发挥各级政府的经济金融信息协调、沟通功能,减少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对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世泽 《广西经济》2007,(3):26-27,51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已被《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列为西部大开发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衡量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一体化有利于该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整合利用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合力打造中国南部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朱其现 《特区经济》2009,(11):181-183
文章分析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在大力发展大型工业经济的同时,应利用经济区本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经济区的工业经济与创意经济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构建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2013,(3):14-14
自治区在2012年11月26日举行的《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南宁一崇左经济带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广西将着力加强南崇经济带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有望实现”边海联动”。南宁是北部湾经济经济区核心城市,崇左是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之一。南崇经济带北起南宁,西南接越南谅山,是南新经济走廊的起始段,也是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我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陆路通道。加强南崇经济带建设意味着今后广西将在推动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焦点和核心。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不断推进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区位独特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经成为开放开发的热土。迅速发展的经济系统与自身脆弱的生态系统形成尖锐的矛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因而,研究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与低碳发展意义重大。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  相似文献   

19.
张景 《广西经济》2010,(3):54-54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功能组团之一的铁山港(龙潭)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白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博白县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主动加强与广西沿海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在观念、体制、交通、产业等四大方面与北部湾经济区实行全面对接,当好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主要功能是配置资本资源,由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金融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