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如果说2003年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相对平淡的话.那么刚刚过去的2004年可以说为我们接连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精彩“大戏”。从年初电信强国目标的提出.到《电信法》提交国务院审议.再到3G离大规模商用越来越近、三大运营商高层互换、四大运营商全部上市、加入WTO到三年之坎等.人们对于信息通信产业关注的热情一次次地被调动起来。信息通信产业似乎也更容易与数字联系起来.“数字产业”、“数字英雄”、“数字先锋”等屡见不鲜。而且众所周知.数字也是最有说服力的。透过数字.对2004年国内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我们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都会有一两个龙头产业。该产业的发展会直接带动和影响着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成为若干大产业中的关键,当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Tecbnology-CT)的结合又称为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已成为我们时代带头产业.它已被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相似文献   

3.
营造我国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将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也成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可以看做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拓展,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对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更加智慧、更加聪明。但是,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积极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知识时代后,电信业作为现代经济,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如果电信业不能做强,我们国家就很难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做强电信业是摆在电信行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课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信业从当初垄断经营到现在形成竞争格局,搭起了现代企业的框架,移动通信技术进入2.5G,3G也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的通信产业在各种理念的指导下发展时,当我们的媒体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各位权威的评说时。我们是否注意到,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把理论和实践深度结合,对它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观、从成功到不足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回顾和反思?在本文中,笔者将全面回顾并客观分析中国移动改革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回首过去的2005,电信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可喜的是,转型,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日益彰显,信息服务业大行业的观念已经开始树立。同样我们尚存些许“遗憾”,被人们热炒了许久的3G版照并没有发放,众人期待的《电信法》距离出台也还有一段时日……,“遗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产业走向成熟的表现,代表着时机还没有到来,而在步入2006年之后,时间的积累带来了时机的成熟,这也让我们对电信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畅想。从“十五”走向“十一五”,移动通信从2G到3G,电信业转型从概念到深化,业务创新从基础到增值,政府监管从探索到日益成熟,市场拓展从国内到海外……2006将电信业带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通信”、“信息”引出的误解 “通信”、“信息”这两个词的使用率很高。但这两个词也带给我们很多困惑:比如.通信企业由信息产业部主管,这是否就表示通信是信息的一部分?或说通信产业就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呢?如果这样,为什么在谈到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或谈到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时,我们又感觉它们是两回事呢?也有人猜测,信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就要变成网络化或通信化7还有人说通信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是要信息化?那么,“通信”、“信息”各自究竟包含了什么内容?我今天就来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彦翔  侯杰 《当代通信》2005,(15):31-32
IPTV自2004年兴起之后.经历了近一年的发展,IPTV产业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虽然IPTV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雏形已经基本成型,构成IPTV产业链上的各组成部分的角色定位也已清晰形成,但最为关键的产业赢利模式却一直陷于无序状态,形成典型高开低走的局面,并对整个产业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强调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通信监管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履行各项监管职责,努力为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无疑是目前业界最关注的热点之一。据业内人士预测,它能够形成一个万亿元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它将广泛应用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一项新兴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物联网"发展也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史玉柱的《巨人》强档出击了,带着“最便宜、最好玩、美女玩家最多”三大卖点杀入网游产业。不得不佩服史玉柱的坚韧、果敢和另类.从被诟病的脑白金广告,到饱受争议的跨行业扩张——《征途》,再到此款“前无古人”的所谓“美女玩家最多”的网络游戏……仔细思索,史玉柱的成功之道正是“充分抓住了消费者的现实且真实的需求,并把它运用到了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网络融合仅仅是一个开始,互联网平台真正的融合在于应用.在于内容.在于所有的应用和内容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融合互动,其中宽带互动将会是更大威力的融合,它超越了简简单单的数字通信的概念,超越了简简单单的电脑和电话的结合,而是几大产业进行了大融合。这些产业包括通信业.视影业,IT业,娱乐业.媒体业等等。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开创了我国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新局面。发展到现在,“移动梦网”走过了四个年头。在已经过去的四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和移动梦网都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巨大波折。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这几年的发展中一切的曲曲折折都指向同一件事情中国互联网从低潮中崛起,一举完成了主流化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过程中.“移动梦网”的崛起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移动梦网”的成功就在于,它实现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大前沿产业的融合:形成了比较优化的产业链:构建了新经济时代竞合——共赢的商业模式。并且在自己快速成长的同时.拉动了中国的新经济。据报道,在“移动梦网”的带动下.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已纷纷走出“烧钱时代”,迈上盈利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脱离所处的大的经济环境而孤立地发展.通信业也是如此。截至今年9月,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爆发了整整一年.这是当前最大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范围来看,移动通信发展十分迅速.到2005年低、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突破13.4亿大关移动数据业务迅速发展,正步入数据业挣时代这一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移动运营商的市场号召力开始下降产业协同成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如何适应移动市场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这次会议是在‘十五’结束,‘十一五’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对今年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多期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等着这句话,信息产业踏上了2006年,同时也是“十一五”开局第一步的征程,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我们嗅到了信息产业为走好开局这一步而进一步调整发展思想的新气息。  相似文献   

17.
张南若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4):26-28,30
信息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在诸多信息业务中,宽带信息业务正在兴超,发展十分迅速.在基于宽带交互式信息业务中,我们可以列出多种业务.如远程教学,远程购物,远程游戏、点播电视等多种形式的业务类型,这些业务都基於一种叫做VOD(Video-on-Demand)方式,足见VOD这种方式对我们发展宽带交互式业务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缺陷日益暴露 互联网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互联网。虽然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谈到21世纪企业竞争力时,着重谈到这样一个观点:无论什么行业都需要经过服务化的改造,使之变为服务业。服务不仅仅是售后服务、维修,而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满足潜在的需求。这就是21世纪的企业硬件! 那么,电信运营业作为公众服务型行业.如何通过服务化打造自己的竞争力?这组专题报道似乎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深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市场引来大兵团、大投资,也引来大作战、大拼杀.其市场的博弈几可用赶搏和激战来形容。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拥有数百万各类客户的公众服务型企业.要做到既满足现在需求又满足潜在需求,既要让高端客户满意.又要让中低端客户舒心.其难度可想而知。深圳电信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是从细节做起的:从倾听客户声音,到重视客户抱怨、迅速解决问题:从主动找不足,到对进上门的意见满怀感恩之心;从千方百计体谅客户.到想方设法方便客户;从自己赚钱,到也要让客户一起盈利;一个企业的境界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境界是构建竞争力的基石!这组稿件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知着深圳电信的境界.感知着它的服务化内涵。体会到怎样才是用心服务。(寒晓)[编按]  相似文献   

20.
江浩 《中国邮政》2001,(12):36-36
一、邮政金融的用人机制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邮政自1986年恢复开办储蓄业务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具有多项金融产品的邮政品牌业务,被金融界视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金融业本身是一个高知识、高技能的产业,它需要专业人员来从事经营和管理。邮政金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也必须遵循金融市场发展的规律,提升邮政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以适应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这就对邮政金融的用人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到目前为止,邮政金融在用人机制上仍旧沿用以往做法,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就没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