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这一重要讲话,精辟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愿望,高屋建瓴、意义深远,为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当前.我市全面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笔者认为,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具体实践中.应深化“四个认识”.把握“三项原则”,利用“五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进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5.
朱思文  曾令红 《经济师》2008,(6):224-225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根”、发展之“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作指导,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剖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峰冰 《发展研究》2006,(12):100-101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求。胡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八个方面,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而又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有关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占赢 《经济师》2006,(9):145-145,147
文章着重论述了“八荣八耻”的涵义、战略意义。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提出要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郝伟民 《经济师》2008,(6):42-4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介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党的十七大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指出,要结合形势任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大学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概括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起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标杆。必将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是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积极因素,深入发掘其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运行机理,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高校党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3.
杨春娟 《经济论坛》2006,(20):128-129
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引领农村新风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的觉悟程度、认知程度、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抓住了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的根本,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深人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5.
张石峰 《经济论坛》2006,(11):44-44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胡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解释了社会主义与公民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新华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际,我们将从创建“学习型新华”、“节约型新华”、“诚信新华”、“宜居新华”、“美誉新华”、“魅力新华”入手,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一是创建学习型新华。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黄锡远 《时代经贸》2006,4(12):145-146
胡锦涛主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会计工作者“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朱镕基总理要求会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当前,对会计工作者而言,如何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快会计诚信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本文结合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会计覆审计与诚信品德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如蓝 《经济师》2007,(4):113-114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但目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9.
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的呼唤。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目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纲领,也是今后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人类荣辱观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乃至大相径庭的荣辱观。社会主叉荣辱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关于荣辱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又是对历史上合理荣辱观特别是劳动人民和进步人士荣辱观的批判继承,是一种崭新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