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设立了义务植树统筹费、绿化费、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并按国家有关要求,开展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等的征收工作,征收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设立了义务植树统筹费、绿化费、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并按国家有关要求,开展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等的征收工作,征收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合理控制采伐、减少毁林、防控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减少源白森林的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作,加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森林服务功能评估和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政策综合在森林转型中的作用——以福建长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转型的概念于1992年被首次提出,现已成为国际生态经济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讨论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森林转型,为全球固碳和气候变化减缓作出了重要贡献。政策因素被认为在中国森林转型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中国森林转型的典型地区福建长汀为例,构建植被恢复政策综合分析框架,从植被恢复政策的纵向综合与横向综合两方面对促进长汀森林转型的政策综合进行分析,对长汀植被恢复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探索,以丰富森林转型的政策路径理论的讨论。研究认为,植被恢复横向政策综合是长汀森林转型相关政策取得成功的关键,长汀的植被恢复政策体系对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针对新国情提出的重大决策。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在大气生态平衡中起着"除污吐新"的重要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治污能力,对维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由韩海荣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一书,从种群、群落、森林环境因子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探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有害生物防治和管理以及生态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6.
湖南把林业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纳入了省委"救灾补损保目标、改进作风促和谐"专项活动。全省筹措林业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3.56亿元,落实恢复重建措施。着眼长远注重让林农掌握科学植树技术,注重提高森林抗风险能力,注重快速恢复森林植被,注重强化森林经营,高质量恢复森林生态系统,高起点改革林业发展机制,高标准防控次生灾害。尽全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升林业部门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史时期中原城市群森林生态变迁的研究,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是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认为应通过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与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积极保护扩大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所发挥的巨大生态效益,只是在林业行业内得到重视和认同,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去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唤醒了全社会对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的意识,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逐步被全社会所认识。与此同时,去年7月1日施行的修改后的《森林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在法律地位上为设立…  相似文献   

9.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近年来,他提出的“城市植被”等概念和“以自然力恢复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等观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0.
育林基金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长期以来,为了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在财政极为闲难的情况下,国家提出了以林养林的政策,对恢复我国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的建立.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行育林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已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文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5):249-252,257
本文分析了恢复森林植被是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长江上游地区恢复森林植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恢复森林植被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合理控制采伐、减少毁林、防控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  相似文献   

13.
育林基金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长期以来,为了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提出了以林养林的政策,对恢复我国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的建立,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行育林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已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育林基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使用方法,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  相似文献   

14.
采石场是受人类强烈干扰形成的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对其进行植被恢复的研究成为目前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总结了北京地区采石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植被恢复经验不足、生态环境恶劣、植被恢复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是制约北京地区采石场植被恢复的瓶颈,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北京地区采石场植被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国际湿地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森林湿地是一个从沼泽到森林的演替阶段,是非常敏感的生态区域,是一种复杂的群落交错带,具有脆弱性、过渡性和结构、功能独特性等特点,极易受到干扰破坏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开展交错区研究,探究其内在发生发展的规律,防治森林沼泽化和恢复利用沼泽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整理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深入开展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研究,不仅对东北林区湿地资源管理及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丰富与完善我国退化森林湿地恢复理论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6.
湿地植被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不同类型典型滨海湿地的环境特征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演替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动态,提出未来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的方向:滨海湿地植被演替与生态恢复、滨海湿地植被演替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对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项决策。用法律形式确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建立林业基金制度,保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强有力措施。这项基金具体办法怎么制定,什么时候出台?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学术界颇为关注,也是当前林业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去年年底,在国家林业局召开的纪念党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背景下,应整体理解森林的价值,科学量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生态系统管理对森林价值进行公平分配。美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涵盖了生态整体性、监测、适应性管理、跨部门合作、组织变革以及人的价值观等内容。美国西北林业计划大胆背离传统土地管理方法,在科学监测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的适应性管理。美国森林遗产项目鼓励和支持各州从私有林主手中获得生态保护地役权,将公共利益最大化。中国应当借鉴美国经验,通过立法明确生态系统管理为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承认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财产属性,设立生态保护地役权制度,平衡个人财产权利与公共生态利益之间的法律关系,明晰地区之间的生态法律关系,以实现生态公平。  相似文献   

19.
西部沙漠化与沙尘风暴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建立在对其退化机理的深入认识和各种恢复与重建途径的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找出最佳治理方案。文章根据我国西部地表植被向恶化发展,土地沙漠化扩大,沙尘风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舟曲泥石流灾害与森林植被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  潘红星 《林业经济》2012,(11):30-33
通过对2010年8月8日发生在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分析,认为:森林植被破坏是导至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保护恢复森林植被是治理泥石流的根本举措。提出防治灾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