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旅游是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基于智慧旅游发展的趋势,对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旅游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这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和创新起到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智慧旅游,构建旅游云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3G移动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智慧旅游提出发展新理念、创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三方面,建立了智慧旅游与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以其他国家智慧旅游建设为例,归纳总结了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构思了秦皇岛发展智慧旅游的基本架构,期望通过智慧旅游的发展,提高秦皇岛城市旅游的影响力与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大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领域的新方向,智慧旅游也是我市旅游业由传统向现代化旅游转变的助推器.我市发展智慧旅游,有利于提升我市旅游业的软实力,加快我市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本文首先阐述智慧旅游的概念,然后分析我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和发展意义.目前智慧旅游建设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打造健康的环境,大力推动我市智慧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智慧型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型低碳旅游是旅游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初步构建“三低一高”的智慧型低碳旅游发展系统,提出基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的智慧型低碳旅游实现途径,旨在引导、推动西咸新区智慧型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肖静 《企业导报》2015,(4):102-103,1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创新经济的突飞猛进,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旅游行业必须加快创新,突破传统资源、资本及土地等因素的限制,强化科技、智慧的作用,拉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智慧旅游响应了当前旅游业对于现代化科技的要求,使旅游行业成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了旅游经济的优化升级,确保了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因此,必须倡导智慧旅游的发展,加快旅游教育改革,培养新型旅游服务人才,推动旅游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兴的信息科技已经与社会的各个生产领域日益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由于其人际交流本质属性,在发展的初期就与信息传播密不可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整合改造旅游产业的智慧旅游建设模式正逐步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智慧旅游”以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能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智慧旅游不仅能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能激励产业创新,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品质,进而提高游客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旅游业复苏步伐加快,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建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好准备。本文对大数据时代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对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业如何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活动,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难题。作为现代旅游业与新型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智慧旅游能够有效满足游客的需求,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业态。京津冀智慧旅游作为区域旅游的重要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析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促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和精准有序推进旅游业复工复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智慧旅游这一提法仅仅几年的时间,但受到了很大关注,虽然发展还有缺陷与不足,但智慧旅游已经体现出引导游客思考旅游的重心与初衷如何才能有效的实现,引导旅游业相关企业在新的市场大环境下把握发展方向与旅游模式,从旅游的本质出发,旅游企业将在智慧旅游的冲击下被迫的提高服务水平,游客也将在全新的技术支撑下更多的考虑公众影响力,从而带动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为长久的促进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升级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一些国家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智慧旅游也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然而,作为现阶段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智慧旅游在改变人类对交互方式认识的同时,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智慧旅游的建设也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在回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智慧旅游的内涵,理清现阶段部分城市建设智慧旅游体系的现实经验,为有效推进我国智慧旅游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9,(10):68-73
智慧旅游建设是提高旅游管理效率、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游客旅游体验的关键途径。智慧旅游是新型旅游形态,国内智慧旅游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认识不够清晰、规划建设系统性不足、智慧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对于智慧旅游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智慧旅游应该有更高要求和更明确的目标。智慧旅游有赖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提高:着力建设旅游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着力增强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智慧旅游是在新信息通信技术浪潮席卷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与方式。发展智慧旅游,有利于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给出智慧旅游的发展背景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智慧旅游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兴起的信息产业浪潮,根据物联网的性质,国际上也叫做传感网。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智慧旅游提供支持,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慧旅游相关建设在国内外已得到一定普及,智慧旅游需要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一些新的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并通过便携式移动的服务终端,及时处理和发布信息,为游客的旅游计划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智慧旅游管理和智能推荐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市场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颇具创新的实践莫过于“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大大促进了旅游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也使大众出游变得更加智能化,满足了人们时尚旅游的新需求。本文借于当下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游客最迫切的旅游需求,针对旅游管理领域的实践创新,从旅游智能化角度展开论述,肯定了目前智慧旅游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同时提出了今后各旅游相关主体针对智慧旅游模式应改进完善的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兴起的信息产业浪潮,根据物联网的性质,国际上也叫做传感网。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智慧旅游提供支持,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慧旅游相关建设在国内外已得到一定普及,智慧旅游需要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一些新的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并通过便携式移动的服务终端,及时处理和发布信息,为游客的旅游计划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智慧旅游管理和智能推荐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思维是现今一种新的商业思考模式,影响着中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智慧旅游的互联网思维特征以及互联网思维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三方面对中国智慧旅游发展策略进行探究分析,为促进互联网思维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生活中的交往方式进行有效改变,进而形成一种数字化处理模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交互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灵活性以及速度。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已经被应用到旅游业发展中,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形成了智慧旅游模式,是对传统城市和旅游发展的一种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旅游活动已呈现出大众化、散客化、个性化的趋势,游客需要及时的、真实的、完整的旅游信息以保证旅途的安全、顺利与舒适。2014年"智慧旅游"主题为构建完善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黑龙江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不断建设和完善,推动黑龙江省旅游业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是旅游四大基础部门之一,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进而影响旅游地形象塑造。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发展基础之上,分析传统模式下旅游景区的管理弊端,提出建设智慧景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借助智慧旅游理念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适应当今游客的旅游需求发展,增强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智慧旅游"新理念,我国也将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在"智慧旅游"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共同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