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莉 《魅力中国》2010,(31):6-7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赣东南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凭借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框架,借助海西现行之力、先试之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最终实现赣东南的大变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庄劭菁 《北方经济》2012,(20):77-79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域划分上包括了20个城市,采用数据包络方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效率。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划分,将20个城市划分为"五轴",通过比较各轴上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效率,寻找阻碍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因台海而立,因口岸而兴。不论是建设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还是完善全国区域发展布局,在加快东部发展中要发挥福建后发优势,形成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相似文献   

4.
《天津经济》2009,(5):75-76
5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龙头和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为背景,从区域协调、产业升级、消费生产衔接,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耦合关系等多维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泉州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郑逸芳  林儒卿  周蓓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51-153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更是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本文探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生态道德建设的客观意义,总结了福建省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道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闽台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的机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中的形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等方面,对海峡西岸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主体仍然是低附加值制造业,并出现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而一些高附加值的较高端的产业却又发展滞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转型,而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创造了资本、技术、管理、时机等重要条件。结合分析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型的政策选择,以期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港航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海峡西岸区域国际海运的发展一直受两岸关系的影响。新阶段,发展海峡西岸港航产业,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两岸直航、ECFA签定等诸多利好政策出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航产业发展提供了主要战略机遇,并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实际,提出了港航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莉 《特区经济》2011,(11):244-245
2011年3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粤东地区属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其实不用探讨"融入"发展的问题,但是由于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概念的差异,以及经济区建设主体与非主体地位的不同,粤东地区必须预见融入海西发展的障碍,针对现状,发挥优势,采取积极主动、错位发展等策略,实现广东省提出的粤东地区"五年大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学术期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有利条件,阐明了学术期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编辑部及期刊社应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措施:及时掌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研究动态,开辟专栏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创新选题,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合适的作者,并建立作者信息库,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大陆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很大的瓶颈,那就是要克服行政区划的障碍。龙永图认为,大陆经济发展需要克服行政区划的障碍,需要更大范围内资金、人口的流动,这样经济才能更加具有活力。最近国务院出台政策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明确将浙南、粤北、江西部分地区列入海西经济区,这将对海西经济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海西经济区如果能以更强的实力,站在更高的起点,这对台湾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整合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海峡西岸)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经济理论角度分析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要性,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问题;并通过对海峡西岸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持成为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福建农林大学作为福建省属重点大学之一,在21世纪初期提出建立"创新型、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可行的,它与学校实施"建设海西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理念相辅相成.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师生首先从理念上接受这种定位,以学科发展带动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并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办学定位.  相似文献   

18.
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海洋开发轰轰烈烈,形势逼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国沿海经济发展提速,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之后,以海洋经济为标志沿海开发开放新的热潮正遍布中国南北海疆。南有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有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辽宁“五点一线”。特别是与我省同处环渤海的天津、河北、  相似文献   

20.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发展规划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布局,以及环海峡经济区,特别是东部两大经济圈的影响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揭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