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群 《当代经济》2007,(20):126-128
由于资产减值计量属性的可选择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困难、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多样性、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等,资产减值政策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我国2006年颁布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但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因此,建议不断修订和完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增强可操作性;加强规范资产价值的计量;完善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制度;重视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基于机会主义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评价IAS41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了实施IAS41的部分国家和地区2007年农业和涉农类上市公司24家,对这些公司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发现IAS41实施后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存在披露不完整、且难以验证,反馈、预测价值小,披露不规范等问题.我们认为,IAS41应从生物资产公允价值确认、农业收入、生物资产分类、农业活动风险等方面对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的披露做出更细致、全面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自新生物资产准则颁布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林业生物资产会计的有关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并在生物资产的确认披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供后人参考借鉴。着重从林业生物资产计量属性方面入手比较国内外生物资产计量的现状并以此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国际生物资产计量属性与国内生物资产计量属性的各自的特点,找到中国生物资产计量可参照实行的路径条件,以此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为规范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但如何实施将是一个难题。因此,有必要在对生产性林木资产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林木资产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信息披露进行探讨。我们应该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林木资产核算和信息披露体系,从而真实反映经营主体生产性林木资产的价值,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涉农上市公司会计收益信息披露问题与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7年和2008年涉农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这些公司两年来按照CAS5所进行的与农业活动会计收益相关的信息披露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所提供的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既不规范,也不详细不充分,尤其是生物资产增值信息的披露严重不足.为此,应通过增加财务报表表内披露内容以及规范表外披露内容、披露方式等层面来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农业活动会计收益披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牧企业奶牛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传统奶牛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一般有两种: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是对于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如何选择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合理的方式.因此,提出对奶牛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用复合型计量模式,在奶牛资产分类变化关键时点上,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有机复合的理论观点,兼顾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物资产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心灵  王平心 《当代财经》2004,(10):111-113
生物资产是农业企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资产的主体构成部分,对生物资产如何确认计量及披露,对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借鉴IAS41制定我国农业会计准则势在必行。对农业生物资产若干问题的探讨包括生物资产相关概念的界定、类型划分以及特征,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问题,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  相似文献   

8.
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并于2007 年1 月1 日起实施,但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会计实务角度,对各项资产减值相关规范在执行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议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1.
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后,关于企业之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会计处理,,财政部2006年2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进一步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资产减值的因素广泛存在,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进行正确的决策就需要资产减值相关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发,改变了以往我国没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和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相对分散的局面,妥善地解决了旧规范中存在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复杂、确认方式可操作性差、计提时间不明确、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模式任意性大以及信息披露要求严重不足等问题,并从制度人手缩小了上市利用资产减值准则缺陷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粉饰空间。  相似文献   

13.
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会计理论中应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作为会计实务操作中的一个环节,资产计价应当根据资产种类性质、经济环境、企业发展模式以及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运用各种计量属性确定资产金额,在综合运用中做到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协调统一.固定资产由于种类不同,也应选用各种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行资产计价,具体需要按照各自的性质确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对于农业问题的关注,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生物资产计量的应用直接对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因此本文分别对国内外生物资产准则比较,生物资产理论,计量方法和经济后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还理解的不够清晰与准确,笔者将就此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在2010年11月份已经发布,这对于完善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方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方法进行了规范。使小企业在基本会计准则的规范下,与大中型企业一样,有了规范自己业务的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对一般企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及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规范。由于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小,不承担公众责任,在会计处理上比较简洁。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对小企业的生物性资产和消耗性资产的有关业务进行了比较概括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1.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面的障碍。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刚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27-328
传统会计核算是以会计科目为基础信息、对同一会计事项采用单一会计计量属性和单一会计政策的一维核算模式,主要提供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的会计报告,在信息化时代下已经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会计信息需求。本文基于事项会计理论,提出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记录多维会计事项信息,采用多维会计计量属性和多维会计政策,提供多维会计报告,使得会计核算同时满足各类使用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起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资产减值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江龙 《经济师》2005,(6):211-212
文章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起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资产减值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