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正> 1989年银行结算制度进行改革,把商业汇票列为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目的是将商业信用纳入票据化的轨道。推行这种结算方式对于促进企业之间按期付款,清理和防止拖欠货款,减少产品积压,疏导商业信用,解决企业资金紧缺,缓解信贷规模供求矛盾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据调查,我县各专业银行在开办商业汇票结算业务遇到阻力较大,受资金规模、资产流动性与安全性以及经济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截到1991年8月底止,只有工商银行一家办理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18笔,金额90万元,其它专业银行都没有推广使用。如何进一步推广商业汇票结算的问题必须进行探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商业汇票业务与银行关系 (一) 商业汇票业务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商业汇票业务是银行的一项传统资产业务,主要指银行办理商业汇票的承兑和贴现。银行之所以可以办理商业汇票业务,是因为票据代表了一定的价值。 (二) 商业汇票是购销企业之间的一种结算方式。商业汇票是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信用是指企业  相似文献   

3.
1989年4月1日起实行的《银行结算办法》把商业汇票作为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固定下来,目的是有利于企业之间按期结算款项,防止拖欠货款,疏导商业信用。而实际上商业汇票从1985年第二季度开始在我国恢复办理以来,迄今为止推广使用的进展不大,这除了有我国自建国后一直停办,银行和企业对其不了解和不熟悉的原因之外,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4.
商业汇票是经济交往中常用的一种信用工具和结算工具,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商业汇票的主体,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商业汇票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其通过银行承兑,由银行对汇票的信用提供了保证,所以受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应收票据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企业赊销等交易方式不断发展和活跃,企业之间的结算关系由单一依赖于银行信用逐步转向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的结算方式,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已成为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结算的重要内容。企  相似文献   

6.
商业汇票是银行结算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克服了挂帐信用的许多弊病,开展这项业务是当今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当前推行这项业务仍有种种阻力。(一)、来自企业的阻力1、银行对商业汇票业务宣传不够,有的企业(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不懂这项业务的做法及好处,认为手续繁琐而不愿接受。2、习惯使用挂帐信用(委托收款及托收承付等)的影响,企业财务人员感到使用票据不方便,不实用,难以推广。3、商业汇票业务在各地尚未广泛推行,企业到异地交易时不知对方银行是否办理此项业务,因此选用这种结算方式十分慎重。4、票据法制还不健全,对企业缺乏约束力。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商业票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汇票作为一种结算手段和信用工具越来越受到银企双方的共同青睐,企业如何加强商业汇票的管理,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管理好应收票据,首先要扎实掌握票据业务的基本流程,其次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票据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基于十堰区域票据市场的实证分析 白1996年<票据法>实施以来,十堰市企业使用商业汇票有了较大发展,对规范企业信用,防止企业拖欠贷款,捉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推进票据结算电算化进程,加强基层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互渗透的银企双赢的商业汇票业务在这一时间得以飞速发展.十堰市1997-2000年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占99.9%)的签发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当前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朱丹商业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按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它集支付、信用、...  相似文献   

10.
商业汇票业务是传统的资金结算业务,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商业汇票业务的开展为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票据业务收益发挥了作用.从企业角度看,使用商业汇票进行结算,解决了企业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成为其短期融资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这项业务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和隐患.笔者以近3年晋城地区商业汇票业务发展情况为例,分析了商业汇票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商业汇票的再认识高丽阳商业汇票是国际市场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信用结算工具,比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收回货款更有保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金融活动正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尤其需要推广和使用商业汇票。具体有以下优点:一、...  相似文献   

12.
薛莹  张鑫 《中国金融电脑》2004,(1):71-73,76
商业汇票是一种常见的支付结算工具。商业汇票通常是由企业签发出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银行承兑汇票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在银行开有账户)签发的,并由开户银行承兑付款的票据,付款人为企业开户银行;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付款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签发并承兑付款,也可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付款的票据,付款人为承兑人。商业汇票除具有支付结算功能外,还具有流通手段、进行质押融资、充当信用工具等功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商业汇票因其方便、高效、安全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商品流通、劳务、技术服务等交易活动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宜昌金融部门加大了电子商业汇票结算工具的推动力度,但仍然存在发展缓慢、占比较低、办理银行较少、企业参与面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丁鹏 《金融研究》1991,(10):44-46
不久前,读了徐向东同志的文章《商业汇票结算不符合我国国情》(载《金融研究》1991年第5期,以下简称'徐文')以后,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商业汇票是收款人或付款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由于它经过了承兑人承诺,承兑人负有到期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因而具有较强的信用。象货币是实现商品流通的工具一样,商业汇票是实现商业信用的工具。马克思把它称为'商业货币'。当购货单位资金不足时。它可以凭商业汇票购买原材料或有关商品;销货单位虽然系赊销商品,但是如果需要资金,它可以拿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办理抵押贷款,及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生产周转得以正常进行。所以,商业汇票无论对于购方还是销方都是有利的,因而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信用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武汉金融》2001,(6):46-48
自1996年《票据法》实施以来,十堰市企业使用商业汇票有了较大发展,对规范企业信用,防止企业拖欠贷款,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推进票据结算电算化进程,加强基层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业信用与分行信用相互渗透的银企双赢的商业荡票业务在这一时间得以飞速发展,十堰市1997-2000年产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占99.9%)的签发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娄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对发展我国商业汇票业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现状我国在1988年制定的《银行结算办法》,建立了以汇票、本票、支票和信用卡即“三票一卡”为主体的结算制度,确立了银行结算票据化的发展方向,商业汇票初步被人们所认识,但商业汇票业务基本未能开展起来。1994年先后颁布了《商业汇票办法》和《再贴现办法》,鼓励和支持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五大行业积极使用商业汇票,并专门安排了再贴现额度,商业汇票业务在五大行业和一些大中型企业中逐步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规范商业汇票业务的对策蔡思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确立,金融体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全面改革了银行结算制度,创新信用工具,推广了以“三票一卡”为核心的新的银行结算制度,商业汇票业务得以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实施 ,商业汇票有了较大的发展 ,这对规范企业信用行为 ,防止企业拖欠货款 ,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 ,商业汇票“到期收款难”仍是个突出问题 ,这既影响了商业汇票的发展 ,也容易造成商业汇票风险。一、商业汇票“到期收款难”的原因(一 )信用观念淡薄。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 ,无理拖欠货款的情况仍十分严重 ,一些企业从短期利益出发 ,存在“拖欠有理 ,拖欠有利”思想 ,随意拖欠货款 ,甚至赖帐 ,用“委托收款”方式收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经常被…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业汇票是一种远期票据,远期票据的流通是基于付款人的信用,信用要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而对于票据的信用,则关键在于票据关系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也就是票据当事人的信用状态。如何量化评估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按照国务院构建信用社会的意见,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支付信用进行了量化的统计监测,这将对企业的支付信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迅速提升了电子商业汇票在票据结算中的占比,促进了国内贸易结算及企业融资的发展,对企业的支付结算、票据管理、短期融资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该业务在我省推广很不均衡。近期,我们深入到相关商业银行进行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