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陆颖  景鹏 《物流技术》2014,(1):127-129,210
针对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应急物资最优的能力储备量和实物储备量问题,建立了基于部分延迟策略的应急物资能力储备模型。通过数学算例,分析了需求不确定性水平、成本结构、准备时间限值对于最优的实物和能力储备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一些需求不确定程度高、缺货成本大、协议成本低的应急物资,通过引入部分延迟策略、持有一定数量的能力储备,能够有效地降低总的期望成本。  相似文献   

2.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基本概况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简称SPR)是为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石油供应中断而设计的,其库存规模大且稳定。其战略石油储备分3种: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东北家庭供热石油储备和海军石油储备。在美国《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A)  相似文献   

3.
应急物资储备指数及储备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宗熹  赵启兰 《物流技术》2009,28(7):124-126
提出了"应急物资储备指数"这一概念,认为应急物资储备指数是描述各个储备点应急物资存储量的相对大小的指标,该指数由储备点的经济、人口和交通通达程度三个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极大值标准化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计算出各个储备点的应急物资储备指数,并基于该指数构建了储备量模型,最后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弹药储备影响因素分析为切入点,针对弹药最大储备量的合理确定开展研究,以基本描述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费用约束和库存约束,构建基于储备约束的弹药最大储备量计算模型,为弹药储备量的计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我国石油储备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2007年12月18日.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这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在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基础上,应特别注重对石油资源的有效控制,还要坚持走石油资源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石油战略储备与能源利用效率对石油消费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动态最优控制方法分析了在面临外生性石油供给冲击时,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对国内石油消费以及石油价格走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面临石油冲击威胁时,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对平滑石油消费和价格走势都具有重大影响;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启动最优时机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消费的结构性特征以及石油供给的状况。尽管石油战略储备有助于平缓石油冲击的影响,但并不能消除石油冲击发生时油价的跳跃性波动。在石油供给有限以及油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积极推行能源消费多元化战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存货保险储备量、存储成本和缺货成本等的相互关系后,综述了现有关于最佳存货保险储备量的相关研究。研究论证了在存货的需求服从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时的最佳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存在性,设计了相关的模型,给出了连续型存货需求分布下的保险储备计算公式,并在假定需求模型为正态分布时用公式进行了示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振智  刘宏江 《价值工程》2012,31(28):95-96
本文从分析影响石油储备安全评价的石油供应、需求、风险和价格等因素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石油储备安全评价体系,并根据专家打分法和中国石油能源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供求因素是影响石油储备安全的重要方面,而供求矛盾的加剧和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使我国石油储备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从而,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战略石油储备着眼于短期的供给冲击,不同国家拥有的资源量、净进口情况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情况决定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差异。我国石油供给对外依赖程度高,所处的国家环境趋于复杂,需要加快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从美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前,我国需要石油企业也承担一定的储备义务;同时,外汇储备换资源储备、引入民间资本等措施也可以降低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综合成本,提高我国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飞  周庆忠  樊荣 《物流技术》2007,26(9):122-124
针对军队油料储备布局的实际,提出了油料储备布局优化调整的目标。对油料储备点供应关系、储备量以及总费用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建立了总费用目标函数并对其进行了依次求解。最后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计算过程描述,有效解决了军队油料储备布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琴 《价值工程》2010,29(22):28-29
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近些年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本文以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政策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提出了存款准备金政策运用中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备物资储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王海燕 《物流科技》2009,32(1):78-79
文章分析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物资需求特点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物资储备原则,并提出了加强储备物资管理分类、科学调整储备结构、合理确定储备数量;改进储备方法.寓储于民,增加与民用储备体系的联系,提高储备体系的效率:加强科学布局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物资储备策略。  相似文献   

13.
白小平 《物流技术》2008,27(4):191-194
针对某大型煤炭企业的备件储备管理需求,提出了一种备件储备定额计算模型,并阐述了储备定额系统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We develop models for examining possible predictors of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at embrace Chinese and global trade, financial and risk (uncertainty) factors. Specifically,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alternative models, we show that the dynamic model averaging (DMA) and dynamic model selection (DMS) models outperform not only linear models (such as random walk, recursive OLS-AR(1) models, recursive OLS with all predictive variables models) but also the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BMA) model for examining possible predictors of growth of those reserves. The DMS is the best overall across all forecast horizons. While some predictors matter more than others over the forecast horizons, there are few that stand the test of time. The US–China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has a superior predictive power among the 13 predictors considered, followed by the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the interest rate spread for most of the forecast horizons. The relative predictive prowess of the oil and copper prices alternates, depending on the commodity cycle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后勤保障体制的改革,军队现有的物资储备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发展方向,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平时少储备,战时保证供应的目的,也将对我军后勤正规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军地物流一体化大环境下,完善、合理的物资储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在完善管理体制、确定规模、布局及储备标准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两位数的速度不断增长,2008年3月已达16821.77亿美元,远远超过最优规模。文章分析了不断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利弊,并提出了巨额外汇储备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战备物资储备结构优化问题的构成,应用效用理论和多阶段决策的方法,构建了战备物资储备品种结构与数量结构的综合优化模型,为战备物资储备结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In many petroleum basins, and especially in more mature areas, most reserve additions consist of the growth over time of prior discoveries, a phenomenon termed reserve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concerns crude oil reserve appreciation in both the UK and Norwegian sectors of the North Sea. It examines the change in reserves attributed to North Sea fields over time, seeking to reveal patterns of reserve appreciation both for individual fields and for groups of fields classified by potentially relevant common elements. These include field size, year of production start-up, geological age, gravity, depth and depletion rate.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serve appreciation. It contrasts the Norwegian and UK experience.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is drawn between appreciation of oil-in-place and changes in recovery factors. North Sea oil reserve appreci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start-up and the last observation year (usually 1996) is found to be substantial, but generally lacks a consistent profile. Appreciation recorded for the Norwegian fields on average is considerably greater than for the UK. Most UK appreciation is seemingly accounted for by oil-in-place; in Norway, from increases in recovery factors. However, UK recovery factors commence at much higher levels than those for Norway.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开发条件的变化,石油税收政策成为影响石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鼓励和促进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增加油气资源供给,对于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特点,在总结我国石油税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油气田企业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税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