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颜莉芝 《财会通讯》2008,(8):107-108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不断地增加资金投入。在高校资金来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贷款确实解决了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实际困难,扩充了教育资源,但个别高校对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偏大,贷款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困难,少数高校甚至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加大了高校贷款的风险,阻碍了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步伐,因此加强对高校贷款的调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贷款规模越来越大、大量到期的贷款本息没有能力归还、学校贷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给高校、银行和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在保证高校、银行等相关主体利益的前提下,防范和控制高校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3.
罗述权  郑震 《会计之友》2012,(5):117-119
高校有贷款需求。高校面临贷款的困难,也存有政府买单动机。为了规范和优化高校贷款工作,文章提出国家对高校实施政策性贷款。国家针对高校贷款设置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出台高校贷款政策。通过取消商业性银行对高校的自主贷款资格,实施政府职能部门审批、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政策,可以加强对高校贷款的有效管理,解决高校真正的贷款需求,控制高校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贷款学生人数和贷款金额上都有了较快的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学生获得贷款机会不均等及高校、银行积极性不高,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本文在系统剖析我国助学贷款现存问题及成因基础上,围绕助学贷款相关主体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银行贷款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贷款筹资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高校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范贷款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剑 《财会通讯》2009,(1):128-129
高校贷款风险,是指高校取得信贷资金后,因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并且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甚至存在被起诉导致破产还债的可能性。目前,高校贷款风险逐步凸现,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些防范措施,对控制高校贷款规模,防范潜在财务风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资金短缺、运转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高校充当了业务介绍人、见证人、后期协助催还者及风险共同承担者的角色。高违约率背景下,这些角色扮演的成本及风险与高校的收益是不匹配的。通过对江苏省11所高校工作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越高,高校存在的教育资源被分化、财务损失、校友关系不良、学校声誉受损等担忧越强。根据博弈分析结果,高校应积极推动银行做好多期违约学生的贷后管理,给予承担贷款催还工作的辅导员相应的激励,开展智力投资算账教育活动,提升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与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和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相匹配的教育成本分担方式,属于政策性金融业务。我国助学贷款政策要求高校承担相当部分的风险补偿资金,这使得高校在多重任务代理下必然做出逆向选择。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上的缺陷给高校带来了政策、声誉、管理与关系上的四大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失灵以及高校发展机会丧失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释,认为国家应承担主要的贷款风险,本质上作为金融产品的助学贷款存在创新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金融贷款的风险规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红  沈萍 《教育财会研究》2006,(5):26-28,51
高校金融贷款是高校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资金筹措方式,但在其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贷款管理失控问题和因资金运作不当、负债总额增长速度过快、贷款利息增加、现行会计制度对潜在财务风险反映不充分、用于还贷的资金不足等等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及其他社会风险。要想把高校贷款的财务风险控制在较理想的范围内,我们有必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合理控制贷款规模;灵活运用银行融资产品,实行贷款组合,均衡负债;将贷款管理纳入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公共采购制度;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分散贷款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使高校资产“优质创优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贷款风险,是指高校取得信贷资金后,因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并且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甚至存在被起诉导致破产还债的可能性。目前,高校贷款风险逐步凸现,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些防范措施,对控制高校贷款规模,防范潜在财务风险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9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银行贷款集中度对风险和收益均产生影响:单一最大客户贷款率在不同取值范围内表现出对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先降低再提升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最大十个行业贷款比率与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之间只表现出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最大十家客户贷款率、单一行业贷款率与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之间没有显著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信贷资金在单一与最大十家客户、单一与最大十大行业的合理配置结构(特别关注对单一最大客户贷款率的控制),在保证经营效益的同时分散金融风险。与最大十大行业的合理配置结构(特别关注对单一最大客户贷款率的控制),在保证经营效益的同分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防范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锋 《价值工程》2011,30(25):274-274
针对目前没有清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防范框架的问题,把各类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重新整理归类为贷前风险、贷中风险以及贷后风险,并设计与各类风险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构建一个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防范框架,并具体介绍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程启斌  黄军峰 《价值工程》2010,29(10):167-167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不仅是经济大国,也是教育大国。他们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国家的高校贷款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从高校贷款产生和现状,高校贷款利率,高校贷款形式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陈海宁 《价值工程》2012,31(34):255-257
由于高校扩招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教育投入,高校贷款规模不断扩张。随着高校贷款陆续进入还贷高峰期,高校因过度负债而导致财务危机,并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本文从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入手,提出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来促进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婷 《价值工程》2010,29(21):6-6
通过介绍并购和并购贷款的相关概念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的研究,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并购交易带来的风险和银行并购贷款设计的风险,其中并购交易带来的风险有并购交易和并购整合带来的风险。然后,给并购贷款业务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闫大广 《价值工程》2010,29(20):35-36
为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务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处理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工作。本文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分析了其内在组织结构,并通过分析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相应的给出了一些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裴炳和 《物流科技》2011,34(4):51-53,78
针对当前融资问题特别是"贷款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劲瓶。而通过仓单质押贷款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流动资产实现融资,为解决银行"存贷差"开拓了新的放贷模式。主要通过图表法举例论证等方法对仓单质押贷款的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并识别存在的风险,最终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客观性。一直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都较高,情况十分不乐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一方面给商业银行的运营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还阻碍到了银行经济效益以及市场信誉的提升。因此,为了符合新协议的相关标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商业银行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贷款风险进行防范。文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相关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造成贷款风险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信贷资金形势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急需改善等实际情况,决定了学校向银行贷款的紧迫性;高校是特殊的法人主体,没有破产之忧,金融风险低下等各种优势,决定了银行主动向高校提供贷款的必然性;高校信贷资金规模扩大,效益潜伏期较长,缺乏责任人制度和还贷机制,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债务风险性。为了保持高校适度的信贷规模,建议政府加大对高校发展的支持,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争先创优,保证高校信贷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