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华 《三联竞争力》2009,92(11):55-55
Q—Cells 2008年生产了574MW光伏电池,连续两年保持世界第一。其在2007年击败日本夏普夺得这一地位。直到今天,Q-Cells仍是光伏产业的王者。  相似文献   

2.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新型高效率、高稳定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弱光响应好、能量返还期短等突出优点。近日,由汉能控股集团投资兴建的我国最大的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成都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量产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全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在进军新能源行业、领跑世界光伏产业的征途中,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初,应用材料公司在德国汉堡"欧洲光伏太阳能展览会"上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太阳能光伏(PV)电池制造平台AppliedBaccini PegasoTM,帮助客户将他们设计的新型更高效太阳能电池实现量产。这台设备主要基于过去的丝网印刷技术,并做了很多优化,是针对目前市场上新的需求而倾力打造的。它进一步推动了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工艺,能够以低于市场上所有类似系统的每瓦成本,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成品率和产量,其年产能可以超过200万片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4.
中国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目前我国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基础虽已奠定,但技术上仍有提高空间。本文通过对平板型光伏电池与阵列.聚光型光伏发电成套设备,檀式聚光热发电系统.塔式聚光热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论述,对太阳能发电潜力及其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初步指出了未来我国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昊  王纲 《WTO经济导刊》2012,(Z1):48-51
中国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目前我国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基础虽已奠定,但技术上仍有提高空间。本文通过对平板型光伏电池与阵列、聚光型光伏发电成套设备、槽式聚光热发电系统、塔式聚光热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论述,对太阳能发电潜力及其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初步指出了未来我国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施正荣 《三联竞争力》2009,92(11):12-12
2001年中国只有4家光伏企业,总产能2MW。2005年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迅猛发展,先后有7家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达100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光伏产能超过2GW,占全球44%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7.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6):62-62
近期国内第一块5.7m^2超大型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近日在河北廊坊市新奥光伏公司下线。这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8%,并且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电池背面设置流体通道将热量带走,从而降低电池温度,这种不仅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又能充分利用热量的系统成为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通常情况下,太阳能光伏模板的冷却方式包括两种,即水冷却型与空气冷却型,这两种冷却方式各有优缺点,其中空气型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在热吸收效率方面不如水型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水冷却型与空气冷却型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应用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做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澳合资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公司总经理施正荣博士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曾任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持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研究,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是国际太阳电池领域的一流科学家。目前公司已成功地拓展了国际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光伏业2011年寒风瑟瑟。欧洲市场的不景气让中国光伏业如履薄冰,而美国酝酿的"双反"调查,更让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已有8家在2011年11月17日-23日发布Q3财报,其中6家亏损、2家利润大幅下滑。面对行业低谷,汉能控股集团广东光伏有限公司却强势出击:2011年11月19日,广东省第一块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广东汉能河源基地正式下线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1.
光伏双层幕墙的发电系统采用薄膜光伏组件及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双层幕墙可有效实现既有的维护、节能、隔音、隔热、装饰等功能,同时能够成功实现太阳能向电能的转变,由此体现出高效益、节能、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及建筑外观效果等优点,因此此种光伏发电与热通道融合的技术适应现代建筑的发展要求。文章主要围绕薄膜光伏双层幕墙展开论述,以期提高我国建筑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俞越 《浙商》2010,(14):118-118
6年增长600多倍!这是中国光伏产业过去缔造出的令人咋舌的爆发式增长。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最仅3兆瓦,2008年已达2000兆瓦,跃居世界第一。大规模投资集中导致产能的大量过剩,2008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2300兆瓦,国内容肇仅约50兆瓦,不足3%,剩余97%以上出口国外。  相似文献   

13.
鲁庆 《适用技术市场》2009,(12):161-162
在光伏系统中,由于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受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太低,使其不能以最大效率转化为电能输出。最大功率点跟踪是指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控制改变光伏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方法使阵列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根据光伏电池的特性,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在小规模的系统中经常使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提高系统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价格飙升、投资项目纷纷上马,到订单锐减、企业重新整合洗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骤变。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在此情况下,我国光伏产业将何去何从?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SGS)电气与电子产品部副总监喻平武先生。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认识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重大意义(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发电中需要对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和控制。本文中先根据光伏电池的理论模型原理,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块,并对光伏电池在温度一定不同的日照强度和日照强度一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仿真,验证该电池模块的实用性。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常用的增量电导法进行MPPT跟踪控制,简介完原理之后,同样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模块实现增量电导法对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仿真结果显示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孔鹏 《新财富》2008,(6):19-20
国际原油价格5月16日已创下每桶127美元的历史新高,在这一波国际油价飙升的行情中,新能源行业的影响力变得更为强大。随着全球光伏制造业向电价成本、环保成本、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中国光伏电池生产量已经跃居全球三强,目前在海外上市的国内光伏制造商已达到9家。2008年1季度,国内市值最大的硅片生产商江西赛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8%,净利润也大增103%。  相似文献   

18.
施正荣  赵楠楠 《创业家》2010,(10):164-165
没有多少产业像光伏那样惊心动魄。从2008年底的巨亏到现在的大赚,不过2年时间。2009年5月,正是光伏产业遭遇劫数的时候,我们刊发了《七问施正荣》一文,探究在产业黎明与黑暗交战的关键时刻,中国"光伏第一人"如何思考判断未来。今天,面对大热的光伏产业,施正荣同样有话说  相似文献   

19.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11,(16):28-28
正泰西部“追日” 近日,正泰位于青海的格尔木20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继正泰宁夏已并网的10MW光伏电站之后,付诸实施的又一大重要西部战略举措。据预测,首期20M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可运行25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包括:欧盟着力推行太阳能发电支撑了光伏电池需求的增长;光伏产业具备快速扩张的供给因素;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为使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鼓励应用光伏发电,创造光伏电池的国内需求;整合现有企业,大力支持研发;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光伏产业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是:深刻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抑制企业盲目扩张,鼓励研发;约束地方政府,防止无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