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29):169-171
中国人教人向善,讲究"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90后"是当今高校里的主流群体,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90后"高职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危害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影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以及阻碍当代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本文作者以新疆伊犁地区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并且与小部分"90后"高职生单独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问卷结果以及交流分析后,对现阶段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高校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意识教育,营造感恩意识教育环境,强化感恩心理引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5,(36):170-171
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是其人格发展的重要部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论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解决了目前缺乏对感恩现状精确的数据统计和对原因深层次分析的问题,从大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三个方面的感恩情况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形成高品质人格,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感恩教育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荣 《价值工程》2011,30(12):224-225
当今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试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出发,从多方面逐层阐述开展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论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才强国,因此需要对大学生加强思想素质教育。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感恩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帮助高校学生培养感恩意识,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为此,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从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并从提高感恩意识、感恩品质和创造感恩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狠抓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迫在眉睫。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努力提出方案,解决感恩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现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感恩意识现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分析现状和原因,提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要从课程教育、社团训练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入手,把感恩意识融入学生学业阶段全过程,推进感恩意识深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变化,部分"90后"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有教育意义的综艺栏目《变形计》为切入点,从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本体等四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对待感恩情感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探究加强"90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两个角度阐述了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营造高校感恩教育氛围、实现"面"教育和"点"教育有机结合、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构建家校共育机制等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当代大学生是否具备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问题,高校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系统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宜宾学院开展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十个一"活动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十项措施"为载体,以行动承接理念,把感恩教育落在实处,培养充满朝气、奋发向上、人格健全的优秀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是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学生群体具有其特殊性。而独立学院的贫困生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其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开展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投入逐年增多,但是仅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文试图从奖助贷角度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主要从意识、行动、制度三方面提出一些举措,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年提高.文章从高职生就业意识调查报告出发,分析高职生就业意识问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探讨就业指导的新思路,以期对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儒家感恩文化是中国传统感恩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本文通过对儒家感恩文化的阐释与解析,提出了一些培养感恩意识的对策和建议,对当前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塑造感恩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年提高。文章从高职生就业意识调查报告出发,分析高职生就业意识问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探讨就业指导的新思路,以期对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阶段,针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更具必要性,通过感恩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思想品质的健康成长,并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