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低碳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的。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模式。低碳经济体系包括低碳技术体系、低碳能源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三个部分。环渤海低碳产业体系构建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低碳经济”一词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环保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属于低碳经济主要的特征,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却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对低碳技术的了解和创新还不足,对于现在高碳战略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改革。为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施多种措施。像是低碳战略的实施、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对产业能源的结构进行调整等。可以尝试建专门进行交易的碳市场,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是我责任由企业来承担。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能源、环保和交通等问题。文章认为,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汽车设计和汽车产业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转型与创新。通过加大财税政策对优化汽车产业消费市场的扶持力度,完善能源动力网络和全力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汽车企业发展等措施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技术思路,提出了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加快技术引进与创新、加强低碳节能技术应用、积极发展新能源与节能产业、促进碳交易及改善能源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安徽省在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生产能力增长比、工业能源固定投资、以及森林面积的覆盖率对安徽低碳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与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基本一致。最后,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加快安徽省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利用EKC曲线研究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第一,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根据曲线判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证实了吉林省人均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倒N型关系,并存在两个拐点,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第二,选取可能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制度因素等都对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吉林省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改变工业品出口结构,实现吉林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一、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是指在小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利用EKC曲线研究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第一,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根据曲线判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证实了吉林省人均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倒N型关系,并存在两个拐点,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第二,选取可能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制度因素等都对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吉林省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改变工业品出口结构,实现吉林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覃卫国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23-125,132
低碳经济是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性强、低耗能、低污染等特点,与低碳经济具有高度契合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推动产业向低碳化转型,促进低碳经济的纵深发展。文章认为,在低碳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应该更加强化低碳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低碳制度建设和加强技术创新等途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雅璐 《改革与战略》2012,28(2):129-131
低碳经济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和生产效率现状分析,探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出路;指出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来改变生产效率低下、能耗严重的问题,走一条低消耗、低成本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伯承 《特区经济》2012,(9):189-191
针对重庆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产业结构不优、能源利用率低、资源消耗大、工业排放增多等问题,需要采取营造低碳氛围、加快低碳政策支持研究、发展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低碳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发展碳汇技术增强固碳能力和探索碳核算体系建立碳交易市场等举措来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物质能源视角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玲 《改革与战略》2011,27(5):92-94
生物质能源的多种优势和政策扶持使其成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在生物质能源的视角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线,以能源结构优化拉动农业结构优化,以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带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谋求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摈弃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模式,低碳产业应运而生。未来社会经济的竞争将是低碳产业之间的竞争。运用新钻石模型,基于低碳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特殊影响,构建涵盖了生态效益影响的多属性低碳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及33个量化指标,并运用模糊熵-熵权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广东产业转型的目标。但是广东在发展低碳经济面前遭遇到种种困境,主要表现在缺乏核心技术,低碳产业受制于人;国内市场分割,广东产能闲置;民企为低碳主力,资金瓶颈阻碍研发。广东要根据自己的省情和发展阶段,兼顾国家长远和现实利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举全省之力,以计划和市场混合机制,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其次是要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第三是要实施民企融资与国企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主体仍然是低附加值制造业,并出现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而一些高附加值的较高端的产业却又发展滞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转型,而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创造了资本、技术、管理、时机等重要条件。结合分析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型的政策选择,以期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印  王敏洁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6-179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目前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应该借鉴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在加强法律和政策支持、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能力、实施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宇杰  尤壮  张莉  张放 《特区经济》2010,(11):287-288
近几年来,国际上不断地强调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并认为低能耗、低污染等在积极的层面可以落实在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的开发。因此,新能源对低碳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启示着拓展新能源产业无疑是推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探讨我国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前进的可能性与机遇在此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