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部门预决算偏离度的大小体现着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对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保护财政资金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描述了部门预决算差异情况,分别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三个环节分析了原因,并就如何改进提供了三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婵 《中国经贸》2023,(6):161-16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预决算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运转。它在社会公众服务上能够发挥出很好的效能,并且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基础工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解决财政预决算管理问题,就要不断地对预决算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决算编制,确保预算执行更加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财务的精准性,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水平得到提高,这也是推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决算管理进行分析,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优化方向,同时提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能够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开展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9,(7):28-28
财政部日前公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总体目标: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至此,在全国多个省市试点多年的省管县财政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实现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是实现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当前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更是我国建设良好政府的重要手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被纳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倍受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文章简单阐述了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发展历程及意义,分析了当前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财政是社会宏观的公共管理活动,是政府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财政管理。文章主要讨论抗战时期财政收支管理、国家预决算、干部队伍建设和相关的财政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对我国政府财政管理和经济建设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121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农商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力度更大。(2)信贷规模与同业负债在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关系中承担着双重中介作用,跨境资本流动主要通过提高银行信贷规模和降低同业负债双重渠道来增加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3)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开放程度提高会减弱这一促进作用。(4)区分跨境资本类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证券投资渠道与其他投资渠道的跨境资本,以FDI为主导的直接投资渠道的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助推效应更大。该成果将为提升跨境资本监管效率及防控以资本结构偏离为特征的杠杆率维度银行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鹏 《中国经贸》2013,(16):202-202
工程预决算对项目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国内很多企业在进行预决算的时候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就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徐安庆 《中国经贸》2014,(24):145-146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五节的内容中曾提出: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应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监督与审查工作管理。这也为各级政府在预决算的监督审查工作指明了航向。加强预决算的管理与监督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课题,也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体系演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财政体系包括中央预决算制度、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国库和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以及审计制度等环节,其形成经历了闽西苏区的初期探索、中央财政体系的初建和中央财政体系逐步完善三个阶段。中央财政制度和财政体系的建设,首先从建立统一的预算决算制度入手;其次是建立完善划一的税收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调节经济建设。会计制度、国库及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先后建立,标志着中央苏区财政体系构建工作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财政体系包括中央预决算制度、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国库和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以及审计制度等环节,其形成经历了闽西苏区的初期探索、中央财政体系的初建和中央财政体系逐步完善三个阶段。中央财政制度和财政体系的建设,首先从建立统一的预算决算制度入手;其次是建立完善划一的税收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调节经济建设。会计制度、国库及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先后建立,标志着中央苏区财政体系构建工作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转移支付的规模呈逐年扩大之势,转移支付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认为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不清、预算的模糊和非刚性以及转移支付管理的弱化。其本质原因在于政府问权力的划分及由此衍生出的利益之争。因此,要想有效发挥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目标,就必须从清晰界定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细化预算、保证预算的规范透明并对预算实施有效监督,以及制定规范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去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姝黛 《南方经济》2020,39(5):1-17
文章基于经济理论变迁,梳理了近代以来西方预算平衡与政府债务理论变迁的主要趋势,探讨了古典经济学年度预算平衡理论与凯恩斯财政革命后的周期预算平衡理论,及其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财政周期选择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采取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国家能够更好地约束债务风险,该实证结果在不同债务警戒标准下均保持稳健。当前,为了有效约束财政风险,我国应避免进入顺周期财政陷阱,建立可控债务风险的逆周期财政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修订后的《预算法》。《预算法》修订工作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的突破口,凸显八个方面的重大突破:突出预算的全面完整性原则,实现四本预算的全覆盖;突出预算的公开透明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突出预算的法治性原则,构建预算对政府施政的硬约束机制;拓展预算的年度性原则,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预算的绩效性原则,倡导"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职责权限划分;加强预算超收收入管理,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强化预算的再分配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也将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规范政府施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运行、提升纳税人权利意识、提升人大审查监督政府预算能力、防范财政风险等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issue of twin imbalances is at the forefront of fiscal policy concerns in the South Asian region, fuelled by an ever-going budget deficit and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over the last five decades. A standard approach is to assume a model in which budget balance influences the current account. We relax this assumption by using a panel data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comprising five South Asian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budget deficit and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re mutually causative, which contrasts the unidirectional causality running from fiscal deficit to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found in prior studies. Further, this bi-causality relationship is also demonstrated in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es. Budget balance in South Asian economies responds positively to a one standard deviation positive shock in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Likewise, external balance increases to a one standard deviation positive shock in internal balance. Higher fiscal debt impedes economic growth, which in turn impacts negatively on the budget balance. Our findings lead us to reject 'fiscal policy only'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 twin deficits.  相似文献   

15.
马海涛 《新疆财经》2012,(4):5-8,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财政改革脉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4年的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重在解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问题,确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制体系和财政体制;1998年提出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后,2000年推行的以部门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的制度变革,重在强化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职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绩效性。本文在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预算管理领域的改革进行回顾梳理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改革的成效,并对未来预算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党守华 《新疆财经》2006,(4):61-63,80
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有财税政策方面的原因,如地区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欠佳,经济发展的财政基础较为薄弱;东西部地区投资的原有财税政策差异明显,严重阻碍了资本的西流;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投融资体系与政策的支持等。因此,要开发西部,关键是财税政策的调整与改进。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Sri Lanka’s fiscal imbalance and public debt. To test for sustainability of the fiscal imbalance, the study applies a symmetric ARDL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ive lag) technique to estimate a government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And to test for sustainability of public debt, it applies an asymmetric ARDL technique to estimate a fiscal reaction function, which allows for differential responses in the primary budget balance depending on whether shocks to regressors are positive or negative. Annual data for the period 1961–2018 are used in the estim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ri Lanka’s fiscal management is inconsistent with strong form sustainability, which requires that expenditures not grow faster than revenues. However, estimation of the fiscal reaction function finds robust evidence for fiscal policy asymmetries. Evidence emerges that Sri Lanka’s fiscal policy stance is procyclical with strong stabilization tendencies in economic expansions that are not sustained in contractions. Against upsurges in the debt-to-GDP ratio, authorities are found to pursue fiscal consolidation, thus suggesting weak form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fiscal polic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the EU accession process, testing for country and time specific effects. This is done by constructing Taylor-type policy rules and by calculating three measures of fiscal stance. A key finding is that the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across time. Baltic countries tended to have had tighter fiscal policy which responded to the output gap, larger central European countries had more lax (and increasingly lax) fiscal policies which were unresponsive to the output gap. These differences correlate closely with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no link is found to either spending composition or political variables.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 is by far the most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fiscal performan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oft power” of the prospect of EU entry did not act as a spur to greater fiscal discipline and that higher budget deficits in recent years cannot be blamed on costs of accession.
John LewisEmail:
  相似文献   

19.
龚锋 《特区经济》2009,(8):117-119
财政资金的使用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政支出的公共效益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革的顺利开展,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监督,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社会公共效益,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楼屹 《特区经济》2013,(9):90-93
本文通过财政分权改革的框架下分析中国财政体制的经验研究,总结了财政分权改革进程中各阶段的改革特征,并对现行体制所引发的问题进行归纳。中国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地区发展不平衡、事权和财权划分不规范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体制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