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黄曲霉毒素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毒素之一。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种类繁多、毒性极强,对人体的致癌性也极为显著,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因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能够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本文对食物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食品公共卫生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高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样品用70%甲醇水溶液提取,经免疫亲和色谱柱净化,应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B2、G1、G2方法的定量限均为0.2μg/kg,玉米赤霉烯酮方法的定量限为10.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71%,回收率为76.3%~105%。  相似文献   

3.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净化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用甲醇-乙腈-水(40∶5∶55体积比)三元流动相体系分离黄曲霉毒素(G2、G1、B2、B1),柱后碘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可在24 min内完成测定,4种黄曲霉毒素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5。样品在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中,回收率为80.3%~97.0%,相对标准偏差2.1%~4.0%,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出限均小于0.40μg/kg。该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操作稳定、试剂消耗少、成本低、准确且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对家禽的影响是法氏囊和胸腺萎缩,皮下出血,免疫反应差,抵抗力下降,对疾病感受性提高,蛋重量  相似文献   

5.
粮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曲霉毒素结构、生物毒性及其限量进行了介绍,结合行业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目前用于粮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方法,同时在现有基础上对检测方法实际应用于本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1971—197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广西医学院会同广西粮食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广西粮油食品污染情况进行普查,发现玉米和花生油中污染有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匕是~种强致癌物质,其污染率与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对桂林地区的调查结果为,粮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的污染率最高达654%,一般为27.5%,最低为11.5%,而导致肝癌死亡率分别为25.55/Ic万、15.9/Ic万和8.32/Ic万。南宁地区肝癌高发区的扶绥县,其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污染率为72.7%,肝癌发病率是54.12/O万;而肝癌低发区的天等县…  相似文献   

7.
采用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对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分别对测定过程中样品制备、样品称量、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配置、样品提取、定容、检测方法以及仪器设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定.实验表明样品的均匀性、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提取回收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2批次市售散装茶油为研究材料,分别对其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a]芘4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12批次样品的酸价范围为0.63~5.40 mg·g-1,过氧化值范围为0.036~0.660 g/100 g,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未检出~5.19μg·kg-1,苯并[a]芘含量为1...  相似文献   

9.
李宗师 《现代食品》2020,3(5):132-133
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控制需要科学合理且高效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手段来作为保障.在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是质检质控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这类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内容和涵义,分析了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危害,论述了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浆是玉米淀粉糖生产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作为饲料和发酵剂。受贮藏条件的影响,玉米浸泡得到的玉米浆中容易滞留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_1,导致玉米浆的利用价值降低。为了充分提高玉米浆的附加值,减少玉米浆的浪费,本试验筛选可降解黄曲霉毒素菌株B_1并作用于玉米浆,可将玉米浆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降至30 mg/kg以下,满足国家标准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低于50 mg/kg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30A无需衍生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1、B1线性范围0.2~50 μg/L,G2、B2线性范围0.06~15 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进样量2μL,仪器检出限为0.002~ 0.019 μg/L,仪器定量限为0.007~0.065 μg/L;3个浓度(G1、B1为0.5、2、10 μg/L,G2、B2为0.15、0.6、3μg/L)标样6次连续进样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0.11%~0.39%和0.13%~1.34%;玉米样品3个浓度加标回收率为88.8%~108%.  相似文献   

12.
欧盟近日发布了新的决议,正式解除对我国输往欧盟的花生及其制品的特殊严检措施,恢复常规入境抽查。自2000年,欧盟实施国际上最严格的黄曲霉素限量标准和检验要求(黄曲霉毒素 B1为2ppb,总量为4ppb)以来,欧盟以我国少量花生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时有发生为由,不断加强入境检验,并启动对我国出口花生产地的调查程度,公布调  相似文献   

13.
奶牛养殖需要贮存大量精词料和青粗饲料,如果贮存不当,容易造成饲料发霉变质,不仅损害奶牛健康,而且还容易造成生乳中黄曲霉毒素超标。为了有效控制生乳中的黄曲霉毒素残留,保障生乳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了行业标准《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控制技术规范》(NY/T3314-2018),找出了从饲料质量控制-奶畜饲养管理-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监测各环节关键控制点,为有效控制奶及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疫病防治     
灾后谨防畜禽黄曲霉素中毒灾后收获的玉米、高粱等谷物饲料,由于含水量高,贮藏不善,容易生长黄曲霉。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一种产物,畜禽食入带有黄曲霉素的饲料就会引起黄曲霉毒素中毒。一、病状畜禽多呈急性病症。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消瘦,贫血,鸡冠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使用同一种提取方法同时提取玉米中5种真菌毒素,并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进行样品检测。通过对提取方法的优化以及对优化方法准确度等的确认,最终确定了使用100%乙腈提取并进行分样处理[伏马毒素B1(FB1)使用50%乙腈复溶后上机]的过程。使用该方法对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B1(AFB1)、伏马毒素B1(FB1)这5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可达到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麦粉中玉米赤酶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先用快速试剂条检测小麦粉中4种真菌毒素,再用国家标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或酶标仪)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结论:真菌毒素快速检测卡和国家标准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能满足批量小麦粉的快速筛查,操作简单且数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正花生营养丰富,或榨油烹菜,或炸煮下酒,或烘焙点心,或制作小食,其老少食用皆宜,是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常用食品。然而,花生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后,对人体健康很不利。那么,如何预防花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呢?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l超标140%。  相似文献   

19.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JJF 1059.1-2012分析了此方法的不确定度因素,包括测量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样品检测的过程中试剂、仪器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表示。结果表明,稻谷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7.61μ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90μg/kg(k=2),主要由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及测量过程中重复性引起。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粉碎,70%甲醇提取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氮吹浓缩,采用C18色谱柱(50 mm×3 mm,1.7μm)分离。以甲醇-水(V甲醇∶V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 L/min,进样量为2μL,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360 nm,发射波长为440 nm,无需衍生。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保留时间小于5 min,从样品前处理到结果分析整个过程小于45 min。根据3倍信噪比(S/N)的峰响应值,确定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检出限分别为0.090、0.020、0.019、0.030μg/kg,定量限分别为0.030、0.007、0.065、0.011μg/kg,4种毒素分别在2.00~50.00、0.48~12.00、1.12~28.00、0.48~12.00μg/kg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9 99、0.999 99、0.999 99、0.999 97;在玉米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93.9%~104.4%。该方法无需衍生即可同时测定粮食中4种黄曲霉毒素,适用于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