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化学工业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化学工业向产地化、大型化、基地化方向发展的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广人稀优势、后发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战略性调整。突出发展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自治区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自治区“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化工产业95%以上是中小型企业,随着国外大型化工企业相继进入我国,这些中小化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已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我国化工产业必须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淘汰中小型化工企业,集聚发展大型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以提升我国化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我国化工产业与世界化工产业差距甚大。据最新出版的2001~2002年《中国化学工业年鉴》资料,2000年全国化学工业总产值为5812.48亿元,企业数量为12499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只有4650万元,并散布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与…  相似文献   

3.
祝昉 《化工管理》2011,(3):32-37
<正>石油和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目前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在主  相似文献   

4.
叶建华 《化工管理》2009,(11):62-63
近日我应邀参观了中国化工博物馆,对化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因此“调整和振兴化工产业刻不容缓”的呼吁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日前在北京发布了《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这意味着石油和化工行业吹响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28日,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联合召开的“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暨中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峰会”上,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副司长刘富江分析了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形势,并对200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暴媛媛 《化工管理》2011,(10):24-26
核心提示 二季度,化工产业景气度呈现小幅回升,产业总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化工产业多项经济运行指标实现稳定增长,其中,化学工业产品出口额和从业人员数两项指标同比增速有较大提高。当前,化工产业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抓住新兴产业发羼的机遇,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8.
1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面向新闻界发布了行业经济运行形势: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过贯彻国务院《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协会《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行业经济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发展局面,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继续呈现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发展到国际化经营的产物,是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排头兵,是化工新产品、新工艺的主要开发者,是化工产品的主要制造商。世界上70%以上的化工产品和化工科研成果出白大型跨国化工公司,它们率先行动起来,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开发具有环保性能的新产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为改变化学工业的公众形象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发布的同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德润对该意见编制的背景及依据做了说明,、他强调。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有3个方面,即淘汰落后、严格控制过剩产品产能总量和鼓励发展国内市场短缺的高端石化产品。他指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有5个,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型产业;二是严格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三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四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五是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实施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1.
费维扬 《化工管理》2001,(10):14-14
编者按:由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主办的“国际高新化工研讨会"于9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内政府部门、企业界、科研院所、高校的60多名中外学者、专家、政府官员及管理人员与会并进行了研讨。本次研讨涉及了高新化工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产业信息等多个层面,主要包括加入WTO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安全维护与应对措施、中国加入WTO化工企业和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化工分离技术新进展、中国化学工业科技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手性农药-药品与精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进展、我国农药工业概况及发展趋势、纺织助剂现状和环保型助剂开发、我国水处理化学品发展现状及展望、生物技术与化学工业技术相互促进、精细化学技术在高科技产业的应用及展望、国内外汽车洁净能源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新世纪中国涂料工业的发展、中国“十五"计划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印度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市场现状、中国精细化工的今天和明天等内容,是国内化工界包括国内化工管理部门、化工生产企业、化工科研单位等可资借鉴的不可多得的宝贵信息资料。因此,本刊编辑部择要刊登部分研讨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3月28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的的“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暨中国石油和化工百强峰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化工产业加速向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特别是随着江苏省新一轮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有效实施,临江而建的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及其配套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紧紧依托区港一体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区(保税区)园(化学工业园)联动,不断做强做大化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25日,中国(扬州)石油和化工发展论坛在江苏扬州召开。这次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江苏省经贸委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协办,这是协会成立3年来举办的第一次行业高层论坛,主题是:发挥地域优势,促进沿江石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新明 《化工管理》2023,(11):70-73
化学工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化学工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已成为化学工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甚至还影响到了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的成因和基本特征,结合当前化工生产事故消防救援工作基本情况,探讨了现阶段化工安全事故消防救援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增强化工安全生产事故消防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已明确了21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机遇,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进化学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为关系化学工业发展全局的大事。一、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化学工业已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才能促进发展的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工业产业,我国化学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整体素质提高缓慢。长期被短缺经济…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精细化工 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管理》2009,(7):11-13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对石油和化工行业来说,是富有挑战的一年,也是成绩斐然的一年,更是克服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2010年,在国务院《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简称“两个指导意见”)的引导下,通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行业经济较快地摆脱了危机时的剧烈震荡,基本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把握上海城市建设新一轮发展机遇, 结合世界化工发展战略趋势。国家产业战略布局和上海化工行业战略升级的客观要求,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热头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23~25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的“2008(第九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家企业参加了此次展览会,集中展示了当今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数万种产品和先进技术,涵盖了整个石油、石化、化工及其相关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