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苏峰 《宁波经济》2005,(12):17-18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识过宁波港高耸的吊机,密集的集装箱堆场,往求穿梭的货车,没有亲耳听过海浪拍击码头的声音,更没有站在货轮的面前仰视它的巨大……那么仅是几组宁波港相天数字的简单再现,也足以带给你不小的冲击。有数据表明.世界前20位的班轮公司己在宁波挂靠,开辟的航线已达到115条之多……宁波港正日益成为宁波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成为宁波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宁波港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港口。  相似文献   

2.
商萌 《港口经济》2011,(12):14-16
港口竞争已经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时代,港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港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天津港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必须要重视人才的战略性培养。而人才的战略性培养关键是对员工实施战略性激励管理。天津港集团公司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出了“人才强港”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港口,成就个人”的企业文化,因此,天津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实施战略性激励管理,为企业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磊 《港口经济》2014,(3):49-52
正近年来,国内港航企业加大对全球港口投资,特别注重在新兴的非洲市场、在相邻的亚洲市场的港口战略投资布局。本文拟通过对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招商局国际及上港集团海外投资码头情况的梳理分析,为我国港航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借鉴。一、关于海外投资港口战略方向的选择1.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着眼于全球航线网络投资布局欧美等海外码头,在主要航线挂靠港加大投资力  相似文献   

4.
据交通部消息称,在2004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5 位的依次是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釜山,中国占了3个。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 年共有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港口大国。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08,(21):10-10
2008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亿标准箱,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这是今天在沪举行的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上传出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我国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集装箱物流水平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带动了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近年我国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集装箱年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国。我国集装箱运输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天津港吞吐量的跨越式发展,改善港口面貌已经成为天津港重要工作之一,天津港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环境优美的港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港口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天津港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强调全港员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既要加快港口发展,又要不断改善港口面貌,做到发展而不破坏环境,以发展不断改善环境。天津港的环保理念就是“建设生态港口、共享碧海蓝天”。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06,(1):61-61
2005年12月早些时候,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全球著名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简称P&O)同意以33亿英镑(合58亿美元)将自身出售给国有的Dubai Ports World,合并后的公司港口吞吐总量将跃居全球第三。  相似文献   

9.
王洪 《开放导报》2003,(12):19-20
我国港口发展迅速,吞吐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亿吨左右发展到了2002年的28亿吨,上海和深圳两个港口更成为世界第四和第六大集装箱港口.港口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革,目前各港务局基本已完成了向纯生产性企业的转变.在加入WTO和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我国港口直接面对国际性的枢纽港竞争,港口发展的游戏规则、经营管理和发展规划将呈现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小彪 《港口经济》2009,(10):44-48
一、深圳港口业发展经验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深圳港目前已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和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基本建成世界级大港。2008年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2141.63万标准箱,连续6年位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第四位,连续11年位居我国内地集装箱港口第二位,为深圳实施“以港强市”战略作出重要贡献。深圳港口业发展的经验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薛力强 《港口经济》2010,(12):15-16
港口能级显著提升,港口规模迅速扩大,港口吞吐量实现快速增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天津港依据创建世界一流大港战略的内涵要求,努力缔造“规模化”优势,为创建世界一流大港目标的实现夯实基础,为港口实现“加速度”发展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电业研发国际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为家电制造的世界基地,但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我国家电业的国际化进程并不顺利。我国家电业要想真正走出国门,仅仅有大量的产品出口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全球研发体系来打造国际化的企业。因此,研发国际化是我国家电制造企业提升技术实力,进行国际化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一流港口总体呈现建设规模化、布局网络化、功能基地化、港城一体化、管理科技化五大标志性特征。宁波要跨入国际先进城市行列,一个带根本性的突破口就是要建设国际一流大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坚持质量并举、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五大转变”,推动港口发展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刘万锋 《港口经济》2008,(10):43-45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港口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引资政策的逐渐放宽,我周港口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各种资本。一些实力雄厚的世界级码头运营商,如和记黄埔(HPH)、新加坡周际港务集团(PSA)、迪拜港口世界(DP World)、AP.穆勒码头公司等纷纷进驻我国各大港口,并与国内码头运营商展开竞争,在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建设中码头运营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蔡俊 《港口经济》2010,(6):46-48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4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支持我国相关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目前我国港口在“引进来”方面,通过引进国际化战略合作者,引进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同时,随着港口企业的发展,我国部分实力雄厚的港口将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外港口的运营。  相似文献   

16.
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港口节能减排不仅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而且国际影响深远。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港口节能减排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发展还不够平衡。据统计,我国港口企业的能耗成本约占总成本的近30%,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港口节能减排的新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赏。进入2008年,中国港口在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一定要把港口节能减排继续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国际一流的高水平高标准,求真务实地着力抓好港口节能减排,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在国际物流产业链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世界一流大港的科学内涵 根据世界港口功能和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世界一流大港应该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并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强劲的带动效应.从规模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规模化是支撑一个港口成为世界一流大港的必要条件,主要与"大港"的内涵对应;国际化主要与"世界"的内涵对应;现代化主要与"一流"的内涵对应.这是构成世界一流大港的三个方面,只有这三个方面都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港.  相似文献   

18.
港口作为天津市的核心战略资源、最大比较优势和发展命脉,在服务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定位、建设以国际一流大港为核心的全球航运中心、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龙头作用日益突出。港口经济活动围绕船舶和货物展开,形成包括港口企业、口岸单位、船公司、货主、代理等各类主体,提供码头装卸、仓储物流、报关查验、海事仲裁等多种服务。本文基于天津港枢纽带动作用,提出完善物流集散功能、拓展供应链增值服务,对天津港口经济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WTO、运输方式的大变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港口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港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为港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并促使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上了一个新的层次,竞争的区域化、国际化特征日益显现,竞争程度也更加激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态     
《产权导刊》2011,(7):65-66
王勇:央企对外投资不能"洋跃进"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央企要加快"走出去",同时也要"量力而行",防止盲目对外投资,在"走出去"上"刮一阵风",搞"洋跃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才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