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机制设计中的激励相容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从1999年6月开始下发了多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有关具体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几经修改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高度重视。据了解,截止2006年6月底,全国高校已有240.5万名学生获得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2.
卢劲松 《经济师》2007,(12):82-83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8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了许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随着实施范围的扩大和还款期限的到来,其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也日益暴露了出来,影响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运行,亟待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对其进行规范。文章从性质、对象及贷款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方面,对国家助学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理顺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法律关系,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包月辉 《经济师》2012,7(2):49-50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政策性目标与银行商业化经营矛盾日益凸显,分析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阐述以生源地贷款为主,突出借款人与监护人共同承担还款义务,配以政策性奖励机制,辅以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等,构建新的国家助学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正式在北京等8个城市开展至今,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期间,国家通过贷款范围、风险补偿机制、贷款助偿机制等方面的调整,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本文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与商业贷款的比较,找寻两者的异同和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段全英  冯汐  闫慧 《经济视角》2011,(12):102-104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来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国家助学贷款与“五金”结构失衡;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经营相冲突;财政的有限分担机制使商业银行无法出清风险;贷款制度主要要素的规定不够科学;贷款驱动机制不合理;贷款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结构;建立将一般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的体系以及建立政策性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其政策执行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助学贷款风险各方承担的担保机制、加大大学生违约的惩处力度和积极拓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意义及可行性,指出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中有别于以前助学贷款机制的几点变化,揭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宋尧玉  宋汝峰 《经济师》2002,(11):117-118
文章分析比较了美国等国家高校学生贷款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利与弊 ,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有效机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安排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等问题,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在社会性和效益性的矛盾及操作运行制度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2.
胡燕生 《当代经济》2006,(18):72-73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意义及可行性,指出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中有别于以前助学贷款机制的几点变化,揭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眸已经过去的2004年,这一年,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遭遇了最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大面积停贷,如果不是国家紧急调整助学贷款政策,真不知中国高校的贫困生们如何生存。在讨论国家助学贷款生存现状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美国实施此种贷款比我们早,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对贫困学生资助的一种重要形式,虽几经改革,但目前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仍然困难重重。一方面,我国金融生态的非良性是造成国家助学贷款外部环境恶劣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性缺陷、自我调节机制的丧失以及助贷生态链的功能缺失则是国家助贷困境的问题所在。重塑良性金融生态,修复调整助学贷款生态链,促进主体平衡发展,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扶助贫困学生的重大下政策举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行比较缓慢。要打破国家助学贷款中的“瓶颈”,加大助学贷款政策宣传的力度;建立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机构;建立助学贷款保险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资助大学生学业的重要业务,然而信用风险巨大已经成为了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估体系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的五年中,弊端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家、银行、学校、借款人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制度,发行助学贷款彩票或教育彩票为其筹集建立担保基金,同时可通过在借款人的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改变担保方式等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资金的主要渠道,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地走进了高校。文章对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参与主体即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四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扩张,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一路攀升。但最近,由于部分高 校助学贷款的还贷违约率超过20%,相关商业银行相应对违约高校亮出了借贷红牌。一边是高校助学贷款申请数量的直线上升,另一边却是银行对贷款发放的日益谨慎,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到一种学生难贷款、银行贷款难的境地中。国家助学贷款“两难”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世英 《经济论坛》2009,(16):48-51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以致银行风险大一艮行惜贷严重已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找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用博弈论来研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这对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