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揭示大鹏半岛近年来生态环境时空变动情况,为大鹏半岛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深圳市大鹏半岛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像元尺度的动态评价研究,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区域内部异质性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大鹏半岛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出建成区明显低于植被覆盖区域的特点;在研究时段内评价单元之间的生态环境状况没有剧烈变动,但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和良的区域面积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有所变差;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变化的评价单元逐年增多,生态环境稳定性有所下降;由于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变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成区周围。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长沙市2014年Landsta 8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区内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等数据,采用2015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中规定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对长沙市及各区(县市)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研究结果:长沙市及浏阳市、宁乡县生态环境状况为"优",长沙县、望城区、岳麓区、开福区等四县区生态环境状况为"良",芙蓉区、天心区和雨花区等三区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这表明:长沙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优,但9个区(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较城郊及周边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要差,这意味着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等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根据各区(县市)评价结果采用差异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通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来体现。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方面资料的查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构建AHP模型算法计算来评价确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以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以绍兴上虞区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绍兴上虞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统计资料及上虞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农业生态环境作为目前社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关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以及了解农业生态发展状况,对于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经济以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定量测度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状态可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对其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整治实施后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可见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通过对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进行理论辨析,提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使之成为满足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的定量工具。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延边朝鲜自治州的协调等级为初级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土地利用损益型。研究结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与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协调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可信度;有利于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资源、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5个方面对山东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山东省生态环境划分为3个级别;研究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基本上由东向西逐渐变差,但局部区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退耕还林还草背景的奈曼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对奈曼旗2000年、2005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初期及5年后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奈曼旗2000年、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33.94、36.93,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分级表,分别属于"较差""一般";奈曼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化幅度为8.8%,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5年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天水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进行理论辨析,分别建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函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天水市2005年-2007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2005-2007年间天水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级均为良好协调,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天水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适度滞后于土地利用的发展;也说明基于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函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的协调发展度模型,能够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协调关系的定量评价,可信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而复杂,建立合理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基础。其综合评价的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环境系统,文中将其划分为调水沿线生态环境、调水周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建立了具有总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别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取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6年和2016年汝阳县村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济发展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从2006年的0.080上升到2016年的0.281,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变化不大,2006年与2016年均为0.300,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没有较大破坏;2006—2016年,汝阳县耦合度不断上升,而协调度、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汝阳县北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上比南部要低。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沿海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和调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海地区是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激烈变化、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地区,因此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人调导致暴雨、洪涝、台风、旱灾、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严重;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从地理位置、地貌、人口增长、经济过快发展、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提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PSR框架模型,制定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据此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建立了一套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农地整理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探讨生态性农地整理的方法提供服务,促进农地整理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初步建立农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农地整理有利于降低区域的生态不安全因素,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项目的实施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大系统,具有复杂性特征。本文简述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涵及其现状,分析了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中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综合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内容和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了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注意的问题,阐明了只有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才能在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通过选取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应大力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西北部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期望价修正法的基础上,考虑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经济变异所引起的林地质量差异、地区差异和物价变异,构建出由林地标准地租、立地差异系数、集材费用、运输费用、地区差异系数和物价变动指数所组成林地资产动态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符合福建省西北部当地的地租水平的,可方便、快捷地对用材林林地资产进行评定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安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方面与新目标;首先剖析了生态安全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得出生态安全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风险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对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如单因子指标、多因子小综合指标、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及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字生态安全模型法;提出发展的3个方向:静态的现状评价转向动态的预测、预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涵;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20.
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论述了进行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开展国家尺度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进行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系统主要由全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和国家重点生态环境建设监测两大子系统构成, 系统运行方式包括分级监测网络、定期与日常等多种监测形式、空中遥感监测与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