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大量的非寿险公司因承保长尾业务而导致破产倒闭。同时也使不少国际再保险巨头因分入长尾业务而面临巨大的偿付压力。对于长尾业务所计提的准备金的充足率已经成为影响非寿险公司评级的重要标志。因此,对长尾业务的概念及成因作较全面的分析,同时对于国际上长尾业务防范方法的介绍,将对我国非寿险公司防范长尾业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证券导刊》2012,(27):35-54
寿险公司通过保险和投资业务创造价值。其主要利润来源有三个:承保业务、投资业务和管理费收入。寿险公司过往主要专注于防范死亡风险,如今则提供全方位寿险(如死亡险、疾病险和长寿险)和金融市场保险。盈利影响因素因产品类型而差异显著。对于以寿险为主的产品来说,盈利取决于承保表现和投资收益,后者对于长期产品的盈利尤其重要。对于有保...  相似文献   

3.
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决定了寿险公司存在利率风险,利率期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前景广阔,利率期货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应得到寿险公司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萌 《中国保险》2004,(4):53-5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寿险业营销理念的导入,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结构性变化,由非寿险业务主导市场的态势,渐变为寿险业务占较大份额的倒置结构。2003年全国保费收入3880.4亿元,非寿险仅占比23%左右,年增速也滞后于寿险近21个百分点,而寿险保费已有75%以上来自营销。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模式,重组整体竞争优势,成为新形势下诸家非寿险公司提高适应效率的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5.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签署发布2004年第13号令《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05年1月15日起施行。该文件是我国第一部符合国际精算准则和通用会计准则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文件。此举解决了产险公司在准备金核算上长期以来难以和国际比较的难题,更标志着中国非寿险精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企业这一优势平台,与其建立业务及合作关系,推动非寿险业务的发展。借助物管平台,构建非寿险业务拓展新渠道将成为非寿险公司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底,中国保监会在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国际研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寿险投资型险种。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大力发展将会对我国非寿险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投资型非寿险的发展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仔细研究。但是,欧美等保险发达地区并没有开办此类业务,国际可供借鉴经验不多,而我国历史上也只有很短时期开办过投资型非寿险业务,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与此同时,投资型寿险发展势头迅猛,并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开展。有鉴于此,本文在将投资型非寿险产品与投资型寿险产品对比的基础上,借鉴投资型寿险产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发展的教训,分析发展非寿险投资型险种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椿 《福建金融》2007,(6):44-45
团体寿险业务是人寿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政策及市场经营活动的影响,目前基层寿险公司在经营团体寿险业务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从剖析团体寿险业务的风险点入手,并对如何防范与化解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贯穿于寿险业务的全过程。虽然各寿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控制责任,在促进业务发展、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寿险业实现专业、审慎经营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寿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管理漏洞较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寿险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和公司必须通过增强内控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控评价推动寿险公司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资料透露,目前境外寿险公司或港澳寿险公司在内地推行№下保单十分活跃,其规模已达到全国个人寿险保费收入的一成以上。2002年,香港寿险总保费中,来自内地的保费竟然占到了近三分之一,折合100多亿人民币。为此,保监会有关官员指出,地下保单严重影响了内地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造成寿险资金大量外流,损害了内地营销人员和寿险公司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正思考着如何严加防范,采取强硬的行政措施予以取缔。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体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发展不平衡,实际工作中存在差距,特别是对寿险业洗钱风险防范存在认识不清和重视不够的现象.实际工作面临着不小的矛盾和挑战。本文从寿险业务产品属性着手,结合基层寿险公司反洗钱工作现状。提出如何防范寿险洗钱风险.探索建立有效的洗钱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险业的转型和非寿险市场逐步规范和健康发展,与非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业务信息流量和存量都在迅速增加,与之相应的业务知识数量和质量都在随时改变。因此,处理信息的手段和方式直接影响到非寿险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生产和管理效率以至保险业务的供给能力,影响到非寿险公司的业务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颖睿 《福建金融》2007,(12):39-41
我国非寿险银保业务发展明显落后于寿险银保业务的现状,与产险公司和银行的发展观念、非寿险产品的特点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银行业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个人资产快速膨胀后对风险转移需求的不断扩大,非寿险银保合作前景将十分广阔。因此,产险公司和银行应积极创新观念、产品和技术,从战略高度上推进非寿险银保合作,从源头上提升非寿险银保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从基础上强化非寿险银保合作的系统支持力,进而促进非寿险银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非寿险公司2001~2007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非寿险公司赔款准备金调整的动机,并比较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方法改变前后公司实现盈余管理动机的差异。研究发现,非寿险公司存在实现盈余管理的现象,相比规避递延税收的目的而言,管理层故意调整公司当年赔款准备金数字进行盈余平滑的动机更为显著。当公司当期盈余表现差于前一期时,管理者倾向于低估当期赔款准备金提升账面盈余;若当期盈余表现优于前一期时,则高估准备金平滑盈余。在当年承保业务不佳,赔付率较高时,非寿险公司具有低估准备金掩饰承保质量的动机。2005年非寿险业务赔款准备金评估方法的改变,显著增强了非寿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签署发布2004年第13号令《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05年1月15日起施行。该文件是我国第一部符合国际精算准则和通用会计准则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文件。此举解决了产险公司在准备金核算上长期以来难以和国际比较的难题,更标志着中国非寿险精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保险公司作为商业社会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转移市场主体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可以揭示与预警保险公司的风险,有利于保险市场的风险防范和稳定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尝试性的构建了中国非寿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并基于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2012年度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报告,希望能为保险消费者的投保和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运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冯嘉亮 《上海保险》2005,(10):22-23
防范经营风险是寿险公司经营过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寿险公司通过风险管控来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以获得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寿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有多种:如财务管理风险、行政管理风险、信息技术管理风险、产品开发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以及业务管理风险等。为提高寿险业务风险管控的实效,笔者就寿险业务各大环节的风险管控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石兴 《上海保险》2007,(7):41-43,49
我国银行业2005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商业银行对私信贷余额与对公信贷余额之比为1:8左右,(对公信贷主要是非寿险业务的商机;自2003年开始保监会允许非寿险公司经营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所以在对私信贷中寿险和非寿险都有商机,非寿险商机还要广一些。)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全球非寿险业呈现出较快的恢复性发展趋势,中国非寿险市场尽管遭受了“非典”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收人增长271%。意外伤害保险成为非寿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占其增量保费收入的20.61%;非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4.51%,但其财险保费收入与前两年12.70%和13.63%的增速比,2003年仅为l1.70%;同时,非寿险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本文根据中国非寿险市场供需特点,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寿险营销佣金和意外险代办费是寿险公司保费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寿险公司非规范竞争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管理费率和预定利率则分别是寿险公司的业务正常运转和具备最低偿付能力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寿险公司业务中,代办手续费支付混乱,寿险营销佣金标准不一,附加保费中管理费率过低,执行的预定利率标准太高,给寿险公司(寿险业务)展业和经营带来极大的困难。面对外资寿险公司兵临城下的压力,实施新的、优惠财税政策,扶植民族寿险业发展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